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10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包括:排风通道包括:排风进风道、第一连通通道和排风出风道;排风进风道通过第一连通通道连接排风出风道;新风通道包括:新风进风道、第二连通通道和新风出风道;新风进风道通过第二连通通道连接新风出风道;第一连通通道连接左上侧壁和右下侧壁,第二连通通道连接右上侧壁和左下侧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斜面板、第二斜面板、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沿程转向小,气流回流少并且沿程气流流动风压损失小;使得在相同规格的机器尺寸下,额定工况时,能效比高,噪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道架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的

技术介绍
新风机的风道架构(即风机、热交换器、滤网等零部件在新风机内的排布,形成的风道结构),决定了新风机内部气流流动是否流畅,从而决定了额定风量下,新风机的噪音、能效比等关键性能参数。现有技术的新风机架构,主要解决通风换气的功能,对新风机风道架构的研究,尽管做了很多尝试,但新风机内的气流流动,仍存在组织不合理,流动风压损失过高的情况,使得在相同规格的新风机尺寸下,新风机的风量不足,相同风量下的能效比不高、噪音偏高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通过对壳体内结构进行设置,避免流动风压损失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矩形体;所述壳体的左侧板开设排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右侧板开设新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新风侧风机,所述排风出风口设置排风侧风机;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为一柱体,所述柱体的两端面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后侧板的内壁;所述柱体设有上侧壁、左上侧壁、右上侧壁、下侧壁、左下侧壁和右下侧壁;所述上侧壁贴于所述壳体的上侧板的内壁,所述下侧壁贴于所述壳体的下侧板的内壁;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左上侧壁和所述左下侧壁的相交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平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下侧板之间;第一斜面板,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水平隔板的左端,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内壁;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设置于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后端与所述水平隔板的左端;第二斜面板,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右上侧壁和所述右下侧壁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内壁;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板的折线部分;排风通道包括:排风进风道、第一连通通道和排风出风道;所述排风进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进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左上侧壁;所述左上侧壁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右下侧壁;所述排风出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下侧壁,所述排风出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排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道的截面沿左至右逐渐扩大;新风通道包括:新风进风道、第二连通通道和新风出风道;所述新风进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右上侧壁;所述右上侧壁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左下侧壁;所述新风出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左下侧壁,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道的截面沿左至右逐渐扩大。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排风进风道由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上侧壁、所述后侧板、所述第一弯折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第一斜面板、所述水平隔板构成;所述排风出风道由所述右下侧壁、所述前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第二弯折板、所述上侧板构成;所述新风进风道由所述右上侧壁、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第二弯折板、所述后侧板、所述上侧板和所述第二斜面板构成;所述新风出风道由所述右侧板、所述第一弯折板、所述过滤组件的左端面、所述后侧板、所述第一斜面板和所述前侧板和所述上侧板构成。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左端位于所述排风进风口的下侧,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左端低于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右端;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右端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口的下侧;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左端高于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右端。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内壁,所述一隔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前端,所述第二隔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内壁。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斜面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左侧边连接于所述右上侧壁和所述右下侧壁的相交处,所述第一部分的右侧边的前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左侧边,所述第二部分的右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左侧边,所述第三部分的右侧边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折线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右侧边的后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后侧边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后侧边;所述后部分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后侧边的左端,所述第二部分的后侧边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后侧边的左端。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三隔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四隔板的左端,所述第四隔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内壁。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左上侧壁和所述右上侧壁均设置有初效滤网。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排风进风口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前侧,所述新风进风口位于所述排风出风口的前侧。上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所述高效滤网和所述中效滤网;所述高效滤网设置于所述中效滤网的左侧。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斜面板、第二斜面板、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沿程转向小,气流回流少并且沿程气流流动风压损失小;使得在相同规格的机器尺寸下,额定工况时,能效比高,噪音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不包括新风侧风机和排风侧风机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不包括新风侧风机、排风侧风机、第一斜面板、第一弯折板、第二斜面板和第二弯折板的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01、中空结构;11、左侧板;111、排风进风口;112、新风出风口;1121、新风侧风机;12、右侧板;121、新风进风口;122、排风出风口;1221、排风侧风机;13、前侧板;14、后侧板;15、上侧板;16、下侧板;2、全热交换器;21、上侧壁;22、左上侧壁;23、右上侧壁;24、下侧壁;25、左下侧壁;26、右下侧壁;3、水平隔板;4、过滤组件;41、高效滤网;42、中效滤网;5、第一斜面板;6、第一弯折板;61、第一隔板;62、第二隔板;7、第二斜面板;72、第一部分;73、第二部分;74、第三部分;8、第二弯折板;81、第三隔板;82、第四隔板;9、初效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的全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不包括新风侧风机和排风侧风机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矩形体;所述壳体的左侧板开设排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右侧板开设新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新风侧风机,所述排风出风口设置排风侧风机;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为一柱体,所述柱体的两端面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后侧板的内壁;所述柱体设有上侧壁、左上侧壁、右上侧壁、下侧壁、左下侧壁和右下侧壁;所述上侧壁贴于所述壳体的上侧板的内壁,所述下侧壁贴于所述壳体的下侧板的内壁;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左上侧壁和所述左下侧壁的相交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平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下侧板之间;第一斜面板,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水平隔板的左端,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内壁;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设置于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后端与所述水平隔板的左端;第二斜面板,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右上侧壁和所述右下侧壁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内壁;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板的折线部分;排风通道包括:排风进风道、第一连通通道和排风出风道;所述排风进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进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左上侧壁;所述左上侧壁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右下侧壁;所述排风出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下侧壁,所述排风出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排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道的截面沿左至右逐渐扩大;新风通道包括:新风进风道、第二连通通道和新风出风道;所述新风进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右上侧壁;所述右上侧壁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左下侧壁;所述新风出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左下侧壁,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道的截面沿左至右逐渐扩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矩形体;所述壳体的左侧板开设排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右侧板开设新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新风侧风机,所述排风出风口设置排风侧风机;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为一柱体,所述柱体的两端面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后侧板的内壁;所述柱体设有上侧壁、左上侧壁、右上侧壁、下侧壁、左下侧壁和右下侧壁;所述上侧壁贴于所述壳体的上侧板的内壁,所述下侧壁贴于所述壳体的下侧板的内壁;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左上侧壁和所述左下侧壁的相交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水平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下侧板之间;第一斜面板,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水平隔板的左端,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内壁;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设置于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板的后端与所述水平隔板的左端;第二斜面板,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右上侧壁和所述右下侧壁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斜面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侧板的内壁;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板的折线部分;排风通道包括:排风进风道、第一连通通道和排风出风道;所述排风进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进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左上侧壁;所述左上侧壁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右下侧壁;所述排风出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下侧壁,所述排风出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排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道的截面沿左至右逐渐扩大;新风通道包括:新风进风道、第二连通通道和新风出风道;所述新风进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右上侧壁;所述右上侧壁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左下侧壁;所述新风出风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左下侧壁,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道的截面沿左至右逐渐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吊顶新风机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进风道由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清王志阳谢鹏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