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10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静压箱,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可调条缝型送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静压箱的壳体上、并可沿壳体表面平移滑动;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共同控制可调条缝型送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该送风装置将风机盘管和贴附射流的优点相结合,有效改善送风效果,并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风速和方向的灵活调节,可满足不同贴壁方式的要求,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室内通风技术中,传统的混合通风模式的特点是速度高、动量大和紊流送风,因在建筑空间上容易布置,不占有下部建筑空间(工作区),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但是,其在送风过程卷吸大量室内空气,工作区一般处于回风或者排风环境中,通风效率、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在早期专利CN101225988B中提出了一种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湖模式通风系统(如图6所示),通过将送风口安装在房间的顶部靠近竖壁位置处,利用竖壁形成贴附效应,将送风气流下送至地面,从而能够将新鲜空气最大限度地送到工作区。然而,该方案在试验和实践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种种不足:1、该通风系统中,房间顶部需要布设大量各类型风管管道,每个风管都需设置相应调节阀门,系统复杂、噪音大,控制繁琐,占用空间大;2、送风口采用类似不同空调的摆动装置,自身不能调节风速,需要额外单独设置送风阀来调节送风速度;3、只能针对于贴壁设置的情况,对于房间空间更大的情况,中间办公区的效果大为下降,多个竖壁贴附通风系统的设置又将导致气流紊乱、相互干扰,办公人员舒适性不佳;对于房间内部构造发生调整改造,例如拆除竖壁的情况,该系统将失效,不能自适应和调节应变,重新拆除安装不便且费时费力;4、送风口现有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调节范围小,最常使用的是竖直向下的90°方向,0°方向实际中无法实现,小角度方向射向竖壁,通风效果很差。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和难点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将风机盘管和贴附射流的优点相结合,可有效减少部件体积和数量,降低系统占用空间,便于安装,有效改善送风效果,并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风速和方向的灵活调节,可满足不同贴壁方式的要求,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静压箱、回风口,所述风管连通所述风机盘管和所述静压箱;所述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所述风机盘管包括风机、电机和盘管,所述盘管位于前方并与所述风管相连通,所述风机和电机位于相对的后方;所述静压箱包括可调条缝型送风口和所述静压箱内部、靠近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机盘管远离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的一端;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所述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静压箱的壳体上、并可沿壳体表面平移滑动;所述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所述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共同控制可调条缝型送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优选地,所述平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安装于所述静压箱的壳体侧壁上、并可沿壳体侧壁平移滑动;所述第二调节板安装于所述静压箱的壳体底板上、并可沿壳体底板平移滑动。优选地,所述转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活动百叶和第二活动百叶,所述第一活动百叶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并绕所述第一调节板的连接端可旋转;所述第二活动百叶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一端,并绕所述第一调节板的连接端可旋转。优选地,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出风方向在0°~180°的范围内可调节,其中0°方向为水平向右的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方向为垂直向下的方向,180°方向为水平向左的方向。优选地,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出风口靠近建筑物室内的竖壁设置,且出风方向向下,以形成贴附竖壁的射流,实现竖壁贴附射流送风。优选地,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以形成贴附建筑物室内上部的水平射流,实现水平贴附射流送风。优选地,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盘管的底部。优选地,所述风机盘管为暗装方式,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排风口,该排风口设置于远离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出风口一端的吊顶上。优选地,所述风管为防火保温软接管或金属管。优选地,所述静压箱壳体内表面贴附设置有消声材料。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将风机盘管和贴附射流的优点相结合,可有效减少部件体积和数量,降低系统占用空间,便于安装;风机盘管布置灵活,各房间可独立调节室内温度,风机多档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2、贴附射流送风后,送风气流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地面,并沿地板蔓延到全室,形成空气湖;空气受到热羽流的卷吸作用和/或上部排风口的抽吸作用而缓慢上升,达到类似置换通风的效果,室内污染空气由上部的排风口所排出,减小送风过程对室内空气的卷吸,将新鲜空气直接送达工作区,工作区接近于送风环境,因而更利于人体健康,同时可以节省能源;3、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风速和方向的灵活调节,使风机盘管安装位置更加灵活,可视其安装位置来实现不同送风形式,在批量生产中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且均可形成贴附射流送风,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4、本专利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显著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能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或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设计中进行推广、借鉴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暗装的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室内气流组织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静压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向下送风(90°)时静压箱结构示意图和内部空气流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水平送风(180°)时静压箱结构示意图和内部空气流向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4、静压箱5、回风口13,所述风管4连通所述风机盘管和所述静压箱5;所述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例如天花板下、吊顶内,其他支撑物上或下,如立柱上等。所述风机盘管包括风机1、电机2和盘管3,所述盘管3位于前方并与所述风管4相连通,所述风机1和电机2位于相对的后方,经过盘管3处理的空气通过风管4进入静压箱5。所述风管4为防火保温软接管或金属管。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结合了风机盘管的优点,可有效减少部件体积和数量,降低系统占用空间,便于安装;风机盘管布置灵活,各房间可独立调节室内温度,风机多档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所述静压箱5内部设有多个导流板7以减少阻力损失,其出风区域底部开设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由于可调风口的存在使本专利技术安装位置和送风形式更加灵活。所述回风口13设置在所述风机盘管远离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的一端。所述静压箱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4)、静压箱(5)、回风口(13),所述风管(4)连通所述风机盘管和所述静压箱(5);所述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所述风机盘管包括风机(1)、电机(2)和盘管(3),所述盘管(3)位于前方并与所述风管(4)相连通,所述风机(1)和电机(2)位于相对的后方;所述静压箱(5)包括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和所述静压箱(5)内部、靠近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设置的导流板(7);所述回风口(13)设置在所述风机盘管远离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的一端;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所述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静压箱(5)的壳体上、并可沿壳体表面平移滑动;所述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所述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控制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4)、静压箱(5)、回风口(13),所述风管(4)连通所述风机盘管和所述静压箱(5);所述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所述风机盘管包括风机(1)、电机(2)和盘管(3),所述盘管(3)位于前方并与所述风管(4)相连通,所述风机(1)和电机(2)位于相对的后方;所述静压箱(5)包括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和所述静压箱(5)内部、靠近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设置的导流板(7);所述回风口(13)设置在所述风机盘管远离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的一端;所述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所述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静压箱(5)的壳体上、并可沿壳体表面平移滑动;所述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所述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所述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控制可调条缝型送风口(6)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板(8)和第二调节板(9),所述第一调节板(8)安装于所述静压箱(5)的壳体侧壁上、并可沿壳体侧壁平移滑动;所述第二调节板(9)安装于所述静压箱(5)的壳体底板上、并可沿壳体底板平移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活动百叶(10)和第二活动百叶(11),所述第一活动百叶(10)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轮飞李文胜王华兵林昶隆付维纲蔡崇庆刘俊胡清华夏继豪李安桂霍慧敏韩欧陈玉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