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条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168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齿条引导装置。齿条引导件在壳体的收容孔内被收容为能够移动。塞子旋合于收容孔的外部开口端部。在齿条引导件与塞子之间夹设有施力部件。塞子的外周面的外螺纹与收容孔的外部开口端部的内螺纹旋合。外螺纹的谷部的底包含与内螺纹的山顶部干涉的干涉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条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条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在齿条引导装置中,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滑动的齿条引导件在壳体的收容孔被以能够在齿条轴侧及其相反侧滑动的方式收容。在收容孔中,在与齿条轴相反一侧的外部开口端部的内周旋合有塞子。在塞子与齿条引导件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面形成的凹部,收容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向齿条轴侧对齿条引导件施力。例如将塞子与齿条引导件的对置面间的缝隙调整为0.1mm以下的规定值。为了防止塞子脱落,通常使用基于压紧的下述方式。例如,在第一方式中,首先,在塞子的外螺纹的螺纹牙的一部分设置有通过压紧产生的塑性变形部。设置有塑性变形部的塞子被拧紧至与齿条引导件抵接,之后往回旋回规定量,由此将塞子与齿条引导件的缝隙调整为规定值。由于第一方式是在调整上述缝隙之前进行压紧,所以也称为先压紧方式。在第二方式中,塞子被拧紧至与齿条引导件抵接,之后往回旋回规定量,由此将上述缝隙调整为规定值。之后,将塞子的端面压紧于壳体。由于第二方式是在调整上述缝隙之后进行压紧,所以也称为后压紧方式。另一方面,作为进行一般的螺纹的锁紧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11-12784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技术:通过滚轧成形或者切削形成有例如螺栓的外螺纹部,之后使外螺纹部的至少一部分螺纹牙塑性变形,使螺纹牙的顶部的位置在外螺纹的径向以及/或者轴向位置偏移,形成塑性变形外螺纹部。在日本特开2011-12784号公报中,在使螺纹牙塑性变形的塑性变形工序中,相对于螺纹牙投射投射材料,或是相对于螺纹牙喷射高压水,或是相对于旋合状态的螺栓按压按压件。上述第一方式、第二方式等的压紧工序、日本特开2011-12784号公报中的使螺纹牙的顶部的位置偏移的塑性变形工序的作业繁琐,不容易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容易制造的齿条引导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齿条引导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是,包括:壳体,其形成有收容孔;齿条引导件,其在上述收容孔内被收容为能够在朝向齿条轴侧的第一方向和作为上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上述齿条引导件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在轴向滑动;塞子,其旋合于上述收容孔的上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即,旋合于外部开口端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夹设于上述塞子与上述齿条引导件之间,并且向上述第一方向对上述齿条引导件施力,其中,上述塞子的外周面包含与内螺纹旋合的外螺纹,该内螺纹形成于上述收容孔的处于上述外部开口端部的内周面,上述外螺纹的谷部的底包含与上述内螺纹的山顶部干涉的干涉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齿条引导装置的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齿条引导装置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塞子的简要立体图。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塞子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收容孔的外部开口端部的周边部分的示意剖视图。图4C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互嵌合的塞子的外螺纹与外部开口端部的内螺纹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齿条引导装置的塞子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齿条引导装置20的转向装置1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转向装置1具备被旋转操作的方向盘等转向操纵部件2、以及与转向操纵部件2的旋转连动地将转向轮3转向的转向机构4。转向装置1具备在一端安装有转向操纵部件2的方向盘转向轴5以及中间轴6。转向机构4例如由齿轮齿条机构构成。转向机构4包含小齿轮轴7以及作为转向轴的齿条轴8。小齿轮轴7经由中间轴6与转向轴5连结。小齿轮轴7在其端部附近形成有小齿轮7a。齿条轴8在轴向W的一部分外周形成有与小齿轮轴7的小齿轮7a啮合的齿条8a。齿条轴8在固定于车体的齿条壳体9内经由齿条衬套B等被支承为,能够在轴向W(相当于车体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移动。齿条轴8的各端部从齿条壳体9的对应的端部向两侧突出。齿条轴8的各端部经由分别对应的横拉杆10以及对应的转向节臂(未图示)与对应的转向轮3连结。若转向操纵部件2被旋转操作而使方向盘转向轴5旋转,则该旋转通过小齿轮7a以及齿条8a变换为齿条轴8的轴向W的直线运动。由此,实现转向轮3的转向。转向装置1具备齿条引导装置20。齿条引导装置20相对于齿条轴8配置于小齿轮7a的相反侧。齿条引导装置20发挥向小齿轮7a侧对齿条轴8施力并且引导齿条轴8的轴向W的移动的功能。图2是转向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转向装置1具备小齿轮壳体11、第一轴承12以及第二轴承13。小齿轮壳体11与齿条壳体9(参照图1)安装为一体。如图2所示,第一轴承12以及第二轴承13保持于小齿轮壳体11,在小齿轮壳体11内将小齿轮轴7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轴承12以及第二轴承13配置于小齿轮轴7的隔着小齿轮7a的两侧。第二轴承13配置于小齿轮轴7的前端侧。第一轴承12例如由球轴承构成。第二轴承13例如由圆柱滚子轴承构成。小齿轮轴7的小齿轮7a与齿条轴8的齿条8a在小齿轮壳体11内相互啮合。齿条引导装置20具备壳体30、塞子40、齿条引导件50、施力部件60以及栓部件70。壳体30与小齿轮壳体11设置为一体。壳体30相对于齿条轴8配置于与小齿轮7a相反一侧。在壳体30形成有例如由圆孔构成的收容孔31。在收容孔31插通有齿条轴8。在收容孔31中,在与齿条轴8侧相反一侧形成有外部开口端部32。在收容孔31的外部开口端部32旋合有塞子40。在收容孔31的处于外部开口端部32的内周面31a形成有内螺纹33。在塞子40的外周面43形成有与内螺纹33旋合的外螺纹44。齿条引导件50在收容孔31内被收容为能够在朝向齿条轴8侧的第一方向X1(进入方向)和作为第一方向X1的相反方向且朝向塞子40侧的第二方向X2(后退方向)上移动(能够进退)。以下,将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统称为进退方向X。齿条引导件50将齿条轴8的齿条8a的背面8b支承为能够滑动。图3是塞子40的简要立体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塞子40具备第一方向X1侧的第一端面41、第二方向X2侧的第二端面42以及外周面43。外周面43是以塞子40的中心轴线C2为中心的圆筒面。如图2所示,第一端面41与齿条引导件50对置。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塞子40的外周面43形成有外螺纹44以及外周槽45。外周槽45配置于比外螺纹44更靠齿条引导件50侧。如图2所示,在外周槽45收容有密封部件46。密封部件46由O型环等环状弹性部件构成。密封部件46发挥封闭塞子40的外周面43与收容孔31的内周面31a之间的功能。在外部开口端部32的收容孔31的内周面31a的内螺纹33旋入塞子40的外螺纹44,使塞子40以规定的保持力保持于壳体30。塞子40是铸件,外螺纹44在铸造时形成。图4A是塞子40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壳体30中的收容孔31的外部开口端部32的周边部分的示意剖视图。图4C是相互嵌合的塞子40的外螺纹44与外部开口端部32的内螺纹33的示意剖视图。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外螺纹44具有山部81与谷部82。如图4B所示,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条引导装置,其中,包括:壳体,其形成有收容孔;齿条引导件,其在所述收容孔内被收容为能够在朝向齿条轴侧的第一方向和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齿条引导件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在轴向滑动;塞子,其旋合于所述收容孔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即,旋合于外部开口端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夹设于所述塞子与所述齿条引导件之间,并且向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齿条引导件施力,其中,在所述齿条引导装置中,所述塞子的外周面包含与内螺纹旋合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形成于所述收容孔的处于所述外部开口端部的内周面,所述外螺纹的谷部的底包含与所述内螺纹的山顶部干涉的干涉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7 JP 2017-0429251.一种齿条引导装置,其中,包括:壳体,其形成有收容孔;齿条引导件,其在所述收容孔内被收容为能够在朝向齿条轴侧的第一方向和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齿条引导件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在轴向滑动;塞子,其旋合于所述收容孔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即,旋合于外部开口端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夹设于所述塞子与所述齿条引导件之间,并且向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齿条引导件施力,其中,在所述齿条引导装置中,所述塞子的外周面包含与内螺纹旋合的外螺纹,所述内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哲雄堀山敦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