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68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轴。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是相同形状,并构成配置于中心轴线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轴。在第一部件中,板沿轴向延伸。臂部配置于比板更靠轴向的一侧,沿轴向延伸,比板更远离中心轴。在第二部件中,板沿轴向延伸。臂部配置于比板更靠轴向的一侧,沿轴向延伸,比板更远离中心轴。板与板配置为隔着中心轴线对置。臂部与臂部和十字轴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更详细而言,涉及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的轴。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3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42959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其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等车辆的转向装置,存在使用中间轴的类型。中间轴的一端与转向轴的下端连接,中间轴的另一端与小齿轮轴的上端连接。转向轴的上端与方向盘连接。中间轴将方向盘的旋转传递至小齿轮轴。中间轴与转向轴通过万向节连接。同样地,中间轴与小齿轮轴通过万向节连接。万向节由十字轴和2个万向节用轭构成。2个万向节用轭中的1个与构成中间轴的轴套部的端部连接。在德国专利申请公开102005001082号说明书中公开有安装于中间轴的轴套部的万向节用轭。轴套部以及万向节用轭是形状根据车辆的种类存在不同的专用部件。由于中间轴的部件的种类根据车辆的种类增加,所以存在部件的管理变繁琐这一问题。在组装具备万向节用轭的中间轴的情况下,存在必须根据车辆的种类使用专用的组装装置这一问题。这样,根据车种制造专用的中间轴成为中间轴的制造成本上升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的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轴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轴具备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分别具有相同形状,并构成配置于中心轴延伸的轴向的一侧的轴。第一部件具备第一板、第一臂部以及第一连接部。第一板沿轴向延伸。第一臂部配置于比第一板更靠轴向的一侧,沿轴向延伸,比第一板更远离中心轴。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板与第一臂部。第二部件具备第二板、第二臂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二板沿轴向延伸。第二臂部配置于比第二板更靠轴向的一侧,沿轴向延伸,比第二板更远离中心轴。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板与第二臂部。第一板与第二板配置为隔着中心轴对置。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和十字轴连结。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轴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中间轴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中间轴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轴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从轴向另一侧向轴向一侧观察图4所示的中间轴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中间轴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图7所示的上轴部与连接轴的连接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中间轴的下轴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中间轴的下轴部使用的加强部件的图。图1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中间轴使用的加强部件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中间轴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对于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在各图中,存在简化或者示意性示出结构、或者简化示出一部分结构的情况。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中间轴3的转向装置100的示意图。参照图1,转向装置100搭载于汽车等车辆。转向装置100具备方向盘1、转向轴2、中间轴3、小齿轮轴4、小齿轮5、齿条6、横拉杆7、7以及十字轴8A、8B。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向轴2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上方是转向装置100的方向盘1所处的一侧(图1的纸面上侧)。下方是转向装置100的小齿轮轴4所处的一侧(图1的纸面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齿条6延伸的方向定义为横向。转向轴2的上方的端部与方向盘1连接,转向轴2的下方的端部通过十字轴8A与中间轴3的上方的端部连接。中间轴3的下方的端部通过十字轴8B与小齿轮轴4的上方的端部连接。小齿轮轴4的下方的端部与小齿轮5连接。小齿轮5与车辆的驾驶员对方向盘1的操作连动地旋转。齿条6在车辆的横向延伸,并与小齿轮5啮合。小齿轮轴4的旋转运动通过小齿轮5以及齿条6变换为齿条6的直线运动。即,齿条6通过小齿轮轴4的旋转在车辆的横向移动。横拉杆7、7根据齿条6的横向的移动推拉车辆的转向轮9、9,由此进行车辆的转向。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轴3的立体图。参照图2,中间轴3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L3为中心旋转。中间轴3具备在轴向上位于相反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间轴3具备下轴部10、上轴部20以及连接部件30。参照图2说明中间轴3,为了容易理解,相对于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另外定义中间轴3的轴向。具体而言,将中间轴3延伸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将配置有下轴部10一侧定义为轴向一侧,将配置有上轴部20一侧定义为轴向另一侧。即,轴向一侧对应于图2的右斜下方,轴向另一侧对应于图2所示的左斜上方。轴向一侧对应于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的下方,轴向另一侧对应于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的上方。下轴部10配置于中间轴3的轴向一侧。上轴部20配置于中间轴3的轴向另一侧。下轴部10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图1所示的十字轴8B与小齿轮轴4连结。下轴部10另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部件30与上轴部20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上轴部20的另一侧的端部通过图1所示的十字轴8A与转向轴2连结。参照图2,下轴部10具有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配置为隔着中心轴线L3对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对置的方向定义为对置方向。将垂直于轴向以及对置方向双方的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将对置方向中的配置有第一部件11一侧定义为对置方向的一侧,将配置有第二部件12的一侧定义为对置方向的另一侧。第一部件11具有板111、臂部112以及连接部113。板111、臂部112以及连接部113成形为一体。第一部件11通过对铝合金等金属板进行锻造、冲压加工等形成。或者,也可以由碳纤维、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形成第一部件11。板111是沿轴向延伸的平板状形状。臂部112是沿轴向延伸的平板状形状,与板111平行。臂部112配置于比板111更远离中心轴线L3的位置。臂部112位于比板111更靠轴向一侧。连接部113连接板111与臂部112。第二部件12是与第一部件11相同的部件。即,第二部件12具有与第一部件11相同的形状。第二部件12具有板121、臂部122以及连接部123。第二部件12的板121对应于第一部件11的板111。第二部件12的臂部122对应于第一部件11的臂部112。第二部件12的连接部123对应于第一部件11的连接部113。板121是沿轴向延伸的平板状形状。臂部122是沿轴向延伸的平板状形状,与板121平行。臂部122配置于比板121更远离中心轴线L3的位置。臂部122位于比板121更靠轴向一侧。连接部123连接板121与臂部122。第二部件12配置为,以包含中心轴线L3并且垂直于对置方向的平面为基准,相对于第一部件11对称。第一部件11的板111与第二部件12的板121接触。下轴部10作为中间轴3中的下轴的轴套部发挥功能,并且作为万向节的万向节用轭发挥功能。具体而言,第一部件11的板111与第二部件12的板121是下轴的轴套部,并且是万向节用轭的基部。第一部件11的臂部112以及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具有在所述中心轴延伸方向的轴向上位于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备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它们分别具有相同形状,并构成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轴部,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第一臂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板更靠所述第一端部侧,沿所述轴向延伸,比所述第一板更远离所述中心轴;以及第一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臂部,所述第二部件具备:第二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第二臂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二板更靠所述第一端部侧,沿所述轴向延伸,比所述第二板更远离所述中心轴;以及第二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臂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配置为,隔着所述中心轴对置,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和第1十字轴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7 JP 2017-0429591.一种轴,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具有在所述中心轴延伸方向的轴向上位于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备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它们分别具有相同形状,并构成用于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轴部,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具备:第一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第一臂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板更靠所述第一端部侧,沿所述轴向延伸,比所述第一板更远离所述中心轴;以及第一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臂部,所述第二部件具备:第二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第二臂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二板更靠所述第一端部侧,沿所述轴向延伸,比所述第二板更远离所述中心轴;以及第二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臂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配置为,隔着所述中心轴对置,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和第1十字轴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其中,所述轴还具备第三部件以及第四部件,它们分别具有相同形状,并构成用于设置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轴部,其中,所述第三部件具备:第三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第三臂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三板更靠所述第二端部侧,沿所述轴向延伸,比所述第三板更远离所述中心轴;以及第三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三臂部,所述第四部件具备:第四板,其沿所述轴向延伸;第四臂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四板更靠所述第二端部侧,沿所述轴向延伸,比所述第四板更远离所述中心轴;以及第四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四板与所述第四臂部,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配置为,隔着所述中心轴对置,所述第三臂部与所述第四臂部和第2十字轴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臂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第三臂部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部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形状是相同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轴,其中,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对置的第一对置方向上观察,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分别与所述第三板以及所述第四板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其中,所述轴还具备连接轴,该连接轴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且以在所述对置方向上观察和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重叠的方式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其中,所述连接轴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刚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