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滑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65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23
一种玻璃滑槽,包括:主体部,其包括基部,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内侧密封唇;以及外侧密封唇,其中,内侧密封唇在后表面上包括突出部以具有突出表面;在插入主体部的门玻璃自参比位置移位至车辆内侧的情况下,在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二支撑状态之间状态改变,第一支撑状态下副唇的先端部与突出表面彼此抵接并滑动,第二支撑状态下该先端部与突出表面相分离,并且比先端部更靠近根部侧的部分抵接突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滑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门框与门玻璃之间密封的玻璃滑槽。
技术介绍
通常地,汽车的门框包括沿着其内周的玻璃滑槽。该玻璃滑槽包括:主体部,其具有大致U形剖面,该主体部包括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延伸的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以及内侧密封唇和外侧密封唇,其分别从两个侧壁部的大致先端部朝向主体部的内侧延伸。此外,在玻璃滑槽中,主体部附接到沿着门框的内周设置的附接部,并且由前述两个密封唇密封,从而夹住升起和降下的门玻璃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周缘部分。另外,玻璃滑槽支撑门玻璃的周缘部分,以起到引导门玻璃升降的作用,并且抑制门玻璃的晃动。同时,在门玻璃位于比完全关闭位置稍低的状态下,门玻璃容易向车辆的内外方向移位。在这种状态下,当汽车在恶劣的道路上行驶并且门玻璃在车辆的内外方向上振动时,存在门玻璃和密封唇彼此瞬间分离的问题。另外,在从分离状态使门玻璃与密封唇接触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由接触引起的异常噪音(撞击声)。特别是在密封唇随着老化而劣化并且弹性力降低的情况下,在门玻璃振动的情况下,密封唇容易与门玻璃分离,关于发生异常噪声的担忧变得更大。同时,提供如下技术:其中,通过从内侧壁部的内表面(主体部的内侧的表面)延伸,副唇能够支撑车辆外侧密封唇的后表面并与之相抵接,该车辆外侧密封唇按压在门玻璃上而向车辆的内侧移动,通过与副唇的后表面抵接而能够用于支撑的海绵片粘贴在内侧壁部的内表面。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增大了使内侧密封唇与门玻璃压力接触的力,即使在门玻璃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密封唇瞬时与门玻璃分离的状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增大了使密封唇与门玻璃压力接触的力,在升降门玻璃时门玻璃从密封唇受到的阻力增大,存在难以平滑地升降门玻璃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将海绵片粘贴到玻璃滑槽内部的工序,所以担心制造作业性劣化。另外,例如,在玻璃滑槽中沿竖向延伸的纵向侧部中,沿纵向侧部的纵向方向设置从内侧壁部的内表面突出的中空的珠部(beadportion),并且通过该珠部,存在这样一种技术,其中能够支撑移位到车辆内侧的外侧密封唇,并且闭合珠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通气孔设置在珠部的竖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例如,参见JP-A-2012-25354)。通过采用JP-A-2012-25354的技术,在门玻璃位于通气孔上方并且通气孔关闭的状态下,增大了使密封唇与门玻璃压力接触的力,并且在门玻璃位于通气孔下方并且通气孔打开的状态下,可以减小使密封唇与门玻璃压力接触的力。据此,在通气孔未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使门玻璃平滑地升降,在通气孔关闭的状态下,密封唇对于门玻璃的压力接触的力增加,并且即使在门玻璃振动时,也可以保持密封唇与门玻璃之间的接触状态。但是,在该技术中,需要进行封闭珠部的上下端部并在珠部形成通气孔的作业,因此担心制造作业性劣化。另外,在门玻璃位于通气孔的下方的情况下,在门玻璃振动的情况下,存在密封唇容易从门玻璃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了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滑槽,其能够在改善制造作业性的同时适当地确保门玻璃的隔音性能和升降性能。在下文中,将分别描述适用于解决上述目标等的各个方面。另外,根据需要将独特的功能效果添加至相应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滑槽,包括:主体部,其具有大致U形剖面,包括:基部;自基部延伸的内侧壁部以及外侧壁部,主体部附接至沿车辆的门框的内周设置的附接部;内侧密封唇,其自内侧壁部朝车辆的外侧延伸;以及外侧密封唇,其自外侧壁部朝车辆的内侧延伸,其中;对于至少对应于门玻璃的前纵向边缘部和后纵向边缘部之一的纵向侧部,内侧密封唇自内侧壁部的先端部或附近朝向车辆的外侧以及门框的外周侧延伸,内侧密封唇在与抵接门玻璃的内侧密封唇的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上包括突出部,以在比内侧密封唇的后表面的一般表面突出的位置处具有突出表面;副唇设置为从相比于内侧壁部中内侧密封唇的根部位置更靠近基部侧的部分处向车辆的外侧延伸;以及在插入主体部的门玻璃自参比位置移位至车辆的内侧的情况中,在第一支撑状态以及第二支撑状态之间状态改变,在第一支撑状态下副唇的先端部与突出表面彼此抵接并滑动,在第二支撑状态下副唇的先端部与突出表面相分离,并且比副唇的先端部更靠近根部侧的部分抵接突出部。根据第一方面,突出部设置在内侧密封唇的后侧,该部分的内侧密封唇制作得较厚,从而自内侧壁部延伸的副唇能够设置为抵接突出部的突出表面。据此,增加了内侧密封唇与门玻璃压力接触的力,并且即使在门玻璃振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外侧密封唇瞬间从门玻璃分离的状况。因此,例如在外侧密封唇与门玻璃从彼此分离的状态到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发生接触造成异常噪音(撞击声)的状况。此外,为了增大内侧密封唇与门玻璃的压力接触力(反作用力),由于不需要其他工序例如粘贴单独的部件(例如海绵块)至玻璃滑槽的内侧(相对于纵向侧部仅可以进行挤出成型),可以显著提高制造的可操作性。另外,在插入至主体部的门玻璃从参比位置向车辆的内侧移位的情况中,状态在第一支撑状态(副唇的先端部与突出表面彼此抵接并滑动)和第二支撑状态(副唇的先端部与突出表面相分离,并且比副唇的先端部更靠近根部侧的部分抵接突出部)之间改变。换言之,基本上,随着门玻璃自参比位置很大程度地移位至车辆内侧,门玻璃与内侧密封唇彼此紧密地压力接触,并且增大了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但是,当状态从第一支撑状态改变为第二支撑状态时,由于释放了突出表面上副唇的先端部的支撑,内密封唇的反作用力的增加暂时受到抑制。因此,当内密封唇的反作用力变得过高以及升降门玻璃时,能够避免此状况:门玻璃从密封唇接受的阻力变大,难以使门玻璃平滑地升降。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来提高隔音性能,并且防止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变得过高,从而可以适当地满足矛盾的要求,确保门玻璃的升降性能。此外,即使在第二支撑状态下也没有释放内侧密封唇与副唇之间的临接状态,并且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足够大,足以在即使门玻璃振动的情况下防止外侧密封唇瞬时与门玻璃分离的状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内侧密封唇可以具有连接表面,其将突出表面以及一般表面彼此倾斜地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能够增加突出部的突出表面与连接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强度,并能够抑制边界部分的损坏、刮擦、挤压等以改善突出部的耐久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副唇可以自内侧壁部向车辆的外侧以及门框的内周侧延伸;以及在内侧密封唇自内侧壁部的延伸方向上,突出表面可以大致相同于一般表面的角度延伸,或者,可以是突出表面相对于一般表面朝内侧密封唇的先端部倾斜从而突出部的突出长度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门玻璃从参比位置移位至车辆内侧的情况中,副唇的先端部以及内侧密封唇的突出表面彼此抵接,直到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变为特定大小或以上,能够可靠地维持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有效增大的第一支撑状态。因此,更可靠地发挥增加内侧密封唇的反作用力和防止异常噪声的功能效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得到更充分的理解,附图仅作为说明给出,因此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示意性主视图,示出门的示意性结构;图2是沿图1的线J-J剖切的玻璃滑槽的剖视图;图3是玻璃滑槽的剖视图,示出将门玻璃插入主体部的状态;图4是玻璃滑槽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滑槽,包括:主体部,其具有大致U形剖面,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内侧壁部以及外侧壁部,所述主体部附接至沿车辆的门框的内周设置的附接部;内侧密封唇,其自所述内侧壁部朝车辆的外侧延伸;以及外侧密封唇,其自所述外侧壁部朝车辆的内侧延伸,其中;对于至少对应于门玻璃的前纵向边缘部和后纵向边缘部之一的纵向侧部,所述内侧密封唇自所述内侧壁部的先端部或附近朝向车辆的外侧以及所述门框的外周侧延伸,所述内侧密封唇在与抵接所述门玻璃的所述内侧密封唇的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上包括突出部,以在比所述内侧密封唇的后表面的一般表面突出的位置处具有突出表面;副唇设置为从相比于所述内侧壁部中所述内侧密封唇的根部位置更靠近所述基部侧的部分处向车辆的外侧延伸;以及在插入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门玻璃自参比位置移位至车辆的内侧的情况中,在第一支撑状态以及第二支撑状态之间状态改变,在所述第一支撑状态下所述副唇的先端部与所述突出表面彼此抵接并滑动,在所述第二支撑状态下所述副唇的先端部与所述突出表面相分离,并且比所述副唇的先端部更靠近根部侧的部分抵接所述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4 JP 2017-0489061.一种玻璃滑槽,包括:主体部,其具有大致U形剖面,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内侧壁部以及外侧壁部,所述主体部附接至沿车辆的门框的内周设置的附接部;内侧密封唇,其自所述内侧壁部朝车辆的外侧延伸;以及外侧密封唇,其自所述外侧壁部朝车辆的内侧延伸,其中;对于至少对应于门玻璃的前纵向边缘部和后纵向边缘部之一的纵向侧部,所述内侧密封唇自所述内侧壁部的先端部或附近朝向车辆的外侧以及所述门框的外周侧延伸,所述内侧密封唇在与抵接所述门玻璃的所述内侧密封唇的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上包括突出部,以在比所述内侧密封唇的后表面的一般表面突出的位置处具有突出表面;副唇设置为从相比于所述内侧壁部中所述内侧密封唇的根部位置更靠近所述基部侧的部分处向车辆的外侧延伸;以及在插入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门玻璃自参比位置移位至车辆的内侧的情况中,在第一支撑状态以及第二支撑状态之间状态改变,在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裕文皆川吉彦柴田泰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