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09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内芯。外壳具有内腔和两个端口,内芯设于内腔且具有至少一条线芯。其中,外壳中部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于内腔的检测槽,检测槽与线芯一一对应,每条线芯部分显露于其所对应的多数检测槽的槽底而形成检测触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将现有连接器内部深孔插针信号检测转换为信号连接器凹陷部表面的对接触触点的信号状态检测,无需脱开连接器或接插件,同时可实现信号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的信号特性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号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仪器仪表的信号工程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仪器仪表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对于系统面板接插件的需求同样与日俱增,类似于BNC(BayonetNutConnector,卡扣配合型连接器)、绿色端子2EDGK、自锁连接器接插件、对插连接器接插件等。其中,自锁连接器和对插连接器接插件在工程实际中具有稳定可靠、插拔操作快速、使用简单等优点,在工业现场具有广泛应用。在工业现场仪器仪表安装调试及故障排查过程中需要对连接器中多通道信号状态进行检查,现有的自锁连接器或者对插连接器等连接器外壳封闭,无法对内部多芯输入输出信号状态进行排查。现有技术手段是将信号线缆接插件与面板接插件脱开,使用相关仪表进行测量。然而,由于以上两种接头中触点均为内嵌式,给测量带来极大不便。再者,将接插件脱开后,输入输出信号状态中断,无法实现工作状态下的信号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工作状态下进行信号检测的信号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内芯。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和两个端口,所述内芯设于所述内腔且具有至少一条线芯。其中,所述外壳中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于所述内腔的检测槽,所述检测槽与所述线芯一一对应,每条所述线芯部分显露于其所对应的多数检测槽的槽底而形成检测触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陷部的凹入所述外壳的最低位置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外壳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外壳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壳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陷部邻接于所述外壳的其他部分的边缘具有倒角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芯具有多条所述线芯,多条所述线芯包括一条位于所述内芯中心线位置的中心线芯以及至少一条环绕设于所述中心线芯外围的外围线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芯具有围绕所述中心线芯且呈六角位置均匀分布的六条所述外围线芯,七条所述线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所述检测槽包括两个第一检测槽以及五个第二检测槽,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槽分别呈半包围形状且开口相对;五个所述第二检测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槽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检测槽呈“ㄇ”字形或弧形;和/或,所述第二检测槽呈条形,且各所述第二检测槽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槽为多个时,所述凹陷部设有多个数字标记,多个所述数字标记分别与多个所述检测槽对应,且各所述数字标记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检测槽之内的所述线芯的线序的数字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包括本体和两个接头,所述本体具有所述内腔和两个所述端口,两个所述接头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端口处,用以分别连接接插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接头包括螺头以及锁紧螺母。所述螺头设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端口处且呈与所述端口连通的锥管状结构,所述螺头的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一端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的尺寸,所述螺头外周设有螺纹,且所述螺头开设有多条平行于所述本体轴向方向的收紧槽。所述锁紧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螺头。其中,所述接头与所述接插件连接时,所述接插件插入所述螺头,所述锁紧螺母通过与所述螺头的螺纹配合锁紧所述接插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信号连接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信号连接器,通过“外壳中部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开设有连通于内腔且与线芯一一对应的检测槽,每条线芯位于对应的检测槽之内的部分形成检测触点”的设计,实现将现有连接器内部深孔插针信号检测转换为信号连接器凹陷部表面的对接触触点的信号状态检测,无需脱开连接器或接插件,同时可实现信号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的信号特性的检测。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信号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示出的信号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1示出的信号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1示出的信号连接器处于检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是沿图4至A-A直线所做的剖视图;图6是基于图1示出的信号连接器进行信号状态检测时的使用状态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信号连接器;110.壳体;111.本体;1121.螺头;11211.第一部;11212.第二部;11213.收紧槽;113.凹陷部;1131.第一检测槽;1132.第二检测槽;1133.数字标记;1134.倒角结构;1135.连接标记;120.内芯;121.线芯;200.仪器仪表;310.检测仪表;320.检测表笔;400.信号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端部”、“下端部”、“之间”、“侧”等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参阅图1,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信号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信号连接器100是以连接仪器仪表200与信号线缆400的信号连接器100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信号连接器100应用在其他情形下的线缆或仪表连接,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信号连接器100的原理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信号连接器100用于连接仪器仪表200与信号线缆400,其主要包括外壳以及内芯120。配合参阅图2至图6,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信号连接器100的俯视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信号连接器100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信号连接器100处于检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是沿图4至A-A直线所做的剖视图;图6是基于图1示出的信号连接器进行信号状态检测时的使用状态图。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出信号连接器100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主要包括本体111和设置在本体111两端的两个接头。具体而言,本体111大致呈管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信号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内芯,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和两个端口,所述内芯设于所述内腔且具有至少一条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于所述内腔的检测槽,所述检测槽与所述线芯一一对应,每条所述线芯部分显露于其所对应的多数检测槽的槽底而形成检测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内芯,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和两个端口,所述内芯设于所述内腔且具有至少一条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部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于所述内腔的检测槽,所述检测槽与所述线芯一一对应,每条所述线芯部分显露于其所对应的多数检测槽的槽底而形成检测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凹入所述外壳的最低位置与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外壳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外壳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壳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邻接于所述外壳的其他部分的边缘具有倒角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具有多条所述线芯,多条所述线芯包括一条位于所述内芯中心线位置的中心线芯以及至少一条环绕设于所述中心线芯外围的外围线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具有围绕所述中心线芯且呈六角位置均匀分布的六条所述外围线芯,七条所述线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多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所述检测槽包括:两个第一检测槽,分别呈半包围形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一原培召马广轩沈松应明段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