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油水双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068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包括电机、齿轮箱、水冷子系统及油冷子系统;所述水冷子系统设于所述电机的表面;所述电机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箱设有内腔,所述电机的内腔与齿轮箱的内腔连通有输油管路及回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和回油管路将所述电机的内腔和齿轮箱的内腔中的润滑油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壳上的水冷子系统,将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和电机铁芯产生的热量带走,油冷子系统中,齿轮箱内有润滑油,润滑油在齿轮箱的内腔与电机的内腔之间反复循环,将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热量传导到齿轮箱内部,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油水双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尤其是指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机只有水冷系统,电机的绕组及电机铁芯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电机的机壳,机壳水冷管道中的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实现热量交换,而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由于不与电机壳直接接触,电子绕组端部产生的热量只能通过空气传导到机壳,但是空气导热的效果较差,电机绕组端部的不能及时交换到外界,导致电机绕组的温度过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机内部的电机绕组散热效果的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包括电机、齿轮箱、水冷子系统及油冷子系统;所述水冷子系统设于所述电机的表面;所述电机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箱设有内腔,所述电机的内腔与齿轮箱的内腔连通有输油管路及回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和回油管路将所述电机的内腔和齿轮箱的内腔中的润滑油形成循环回路。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内腔的输油管路连接有雾化喷油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括有定子绕组,所述雾化喷油嘴设于所述定子绕组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油嘴的出油口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内腔的底部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回油口设有滤油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内腔底侧设有过油槽,所述过油槽的槽孔半径在3~5m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输油管路与回油管路上分别设有油泵。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箱啮合。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箱的内腔相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设有轴承,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轴承的套设部位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括有前端盖,所述齿轮箱安装于所述前端盖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电机壳上的水冷系统,将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和电机铁芯产生的热量带走,油冷系统中,齿轮箱内有润滑油,润滑油在齿轮箱的内腔与电机的内腔之间反复循环,将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热量传导到齿轮箱内部,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油槽结构图;1-水冷子系统;2-油冷子系统;3-电机;4-齿轮箱;5-雾化喷油嘴;6-水冷入水口;7-定子绕组的端部;8-定子绕组;9-输油管路;10-定子绕组的端部;11-雾化喷油嘴;12-油泵;13-后端盖;14-通孔;15-转子;16-电机的内腔底侧;17-水冷出水口;18-电机壳;19-滤油嘴;20-过油槽;21-回油管路;22-输出轴;23-前端盖;2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考图1,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水冷子系统1,箭头为冷水的流动示意方向,水冷子系统设在电机的电机壳上;油冷子系统2,箭头方向为油冷的循环方向示意,油冷系统设于电机的内腔,中间的箭头表示润滑油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对轴承进行润滑。参考图2,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包括电机3、齿轮箱4、水冷子系统1及油冷子系统2;所述水冷子系统1设于所述电机3的表面;所述电机3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箱4设有内腔,所述电机3的内腔与齿轮箱4的内腔连通有输油管路9及回油管路21,所述输油管路9和回油管路21将所述电机3的内腔和齿轮箱4的内腔中的润滑油形成循环回路。水冷子系统1的水循环管道设于电机壳18上,电机壳上设有水冷入水口6和水冷出水口17,水冷子系统1能够有效得给电机壳18降温,电机3设有输出轴22,输出轴22与齿轮箱4进行啮合,齿轮箱4内设有齿轮组,齿轮箱内装有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路9与回油管路21将电机3的内腔与齿轮箱4的内腔之间形成循环回路,利用齿轮箱4的润滑油,将润滑油输送到电机3内部,润滑油喷到定子绕组8的端部或者高速旋转的转子15的端面,润滑油在转子15的离心力作用下,甩到定子绕组的端部7,使定子绕组的端部7得到充分冷却,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集聚到电机的内腔底侧16,通过回油管路21,回到齿轮箱4的内腔,实现热交换,提高电机绕组端部7的散热效果。实施例一参考图2、图3,所述电机3的内腔的输油管路9连接有雾化喷油嘴5,通过雾化喷油嘴5,将润滑油雾化喷射到定子绕组8,定子绕组的端部7以及转子15上,增大润滑油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散热效果。实施例二参考图2,电机3包括有前端盖23与后端盖13,前端盖23与后端盖13上均安装有雾化喷油嘴5、11,所述电机3包括有定子绕组8,所述雾化喷油嘴5设于所述定子绕组8的下方,提高定子绕组的散热效果。实施例三参考图2,所述雾化喷油嘴5的出油口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7,大量的润滑油能够与定子绕组的端部10接触,将定子绕组的端部7的热量带走。实施例四参考图2,所述电机内腔的底部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21连接,所述回油口设有滤油嘴19,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电机的内腔底侧,通过滤油嘴19回到齿轮箱4的内腔。实施例五参考图2、图3,所述电机的内腔底侧16设有过油槽20,喷射在电机内腔的润滑油在过油槽3过滤后,聚集在电机的内腔底侧16,所述过油槽20的槽孔半径在3~5mm之间。实施例六参考图2,所述输油管路9与回油管路21上分别设有油泵12。实施例七参考图2,所述电机设有输出轴22,所述输出轴22与所述齿轮箱4啮合,电机的输出轴22将电机3产生的动力输出,齿轮箱4内的齿轮与电机3的输出轴22啮合。实施例八参考图2,所述输出轴22为空心轴,所述输出轴22与所述齿轮箱4的内腔相通,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22套设有轴承,所述输出轴22与所述轴承的套设部位开设有通孔14,输出轴22在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进入输出轴22,通过输出轴的通孔14到达轴承,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能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九参考图2,所述电机包括有前端盖23,所述齿轮箱4安装于所述前端盖4上,齿轮箱4与电机3共用前端盖23,回油管路21和输油管路9的油泵可安装于电机的前端盖23,或者电机壳18上。综上所述,通过电机壳上的水冷子系统,将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和电机铁芯产生的热量带走,油冷子系统中,齿轮箱内有润滑油,润滑油在齿轮箱的内腔与电机的内腔之间反复循环,将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热量传导到齿轮箱内部,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此处第一、第二……只代表其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位置有什么不同。此处,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齿轮箱、水冷子系统及油冷子系统;所述水冷子系统设于所述电机的表面;所述电机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箱设有内腔,所述电机的内腔与齿轮箱的内腔连通有输油管路及回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和回油管路将所述电机的内腔和齿轮箱的内腔中的润滑油形成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齿轮箱、水冷子系统及油冷子系统;所述水冷子系统设于所述电机的表面;所述电机设有内腔,所述齿轮箱设有内腔,所述电机的内腔与齿轮箱的内腔连通有输油管路及回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和回油管路将所述电机的内腔和齿轮箱的内腔中的润滑油形成循环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内腔的输油管路连接有雾化喷油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有定子绕组,所述雾化喷油嘴设于所述定子绕组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油嘴的出油口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油水双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内腔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燕曾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派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