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55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磁机构、动触头以及两个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位于两个静触头之间,所述电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导通一个静触头,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动触头和两个静触头的绝缘基座,所述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绝缘基座插接有两个导通端子,两个静触头分别安装于两个导通端子,所述导通端子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所述外壳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把导通端子插接于绝缘基座,增大了导通端子与外壳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导通端子更加稳定,避免了因导通端子松动而引起的与高压端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
,尤其是指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实现“低压控制高压”的核心元器件,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继电器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可靠,且继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设有插脚的继电器也是继电器的一种,其优势之处在于:只要直接把继电器插入高压端和低压端的插孔,即可使用,较为方便。这种设有插脚的继电器,其静触头是安装在导通端子的,因此其外壳与导通端子的连接,仅有外壳的壳壁,但是目前为了减少继电器的重量,外壳的壳壁也越来越薄,这就导致了导通端子不能可靠地固定安装于外壳,若继电器摆动过大,导通端子很可能会出现松动的现象,使得继电器与高压端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能够加强导通端子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磁机构、动触头以及两个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位于两个静触头之间,所述电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导通一个静触头,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动触头和两个静触头的绝缘基座,所述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绝缘基座插接有两个导通端子,两个静触头分别安装于两个导通端子,所述导通端子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所述外壳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导通端子包括连接部、第一对接脚和第一加强脚,所述第一对接脚和所述第一加强脚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脚的宽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机构设有与动触头导通的第二对接脚和第二加强脚,所述第二对接脚与所述第一对接脚均突伸出所述外壳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加强脚与所述第一加强脚均突伸出所述外壳的同一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脚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导通端子设置有用于卡持所述绝缘基座的定位块。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机构包括轭铁壳、线圈、固定铁芯以及衔铁,所述绝缘基座包括中心柱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两端的固定板,所述轭铁壳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的一块固定板,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中心柱的外侧并设置在两块固定板之间,所述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位于另一块固定板内,所述固定铁芯设置在所述中心柱内;所述轭铁连接有弹片,所述动触头和衔铁均设置于弹片,所述固定铁芯用于吸引衔铁。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两个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电源端子的另一端装设于一块固定板并连接于所述线圈。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连接有用于承托所述电磁机构的承托件。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基座设置有用于给所述静触头让位的让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把导通端子插接于绝缘基座,增大了导通端子与外壳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导通端子更加稳定,避免了因导通端子松动而引起的与高压端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通端子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绝缘基座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轭铁壳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外壳的内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2—电磁机构,3—动触头,4—静触头,5—绝缘基座,6—导通端子,7—电源端子,8—第二对接脚,9—第二加强脚,11—承托件,12—加强筋,21—轭铁壳,22—线圈,23—固定铁芯,24—衔铁,25—弹片,51—中心柱,52—固定板,53—让位孔,61—连接部,62—第一对接脚,63—第一加强脚,64—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电磁机构2、动触头3以及两个静触头4,所述动触头3位于两个静触头4之间,所述电磁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3导通一个静触头4,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动触头3和两个静触头4的绝缘基座5,所述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5内,所述绝缘基座5插接有两个导通端子6,两个静触头4分别安装于两个导通端子6,所述导通端子6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所述外壳1的两侧。本技术通过把导通端子6插接于绝缘基座5,增大了导通端子6与外壳1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导通端子6更加稳定,避免了因导通端子6松动而引起的与高压端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除此以外,本技术的导通端子6的两端分别突伸出外壳1的两侧,保证了低压端与高压端不在同一侧时,本技术也能够正常使用,从而扩大了本技术的用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端子6包括连接部61、第一对接脚62和第一加强脚63,所述第一对接脚62和所述第一加强脚63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61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脚6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脚63的宽度。通过把第一对接脚62与第一加强脚63的宽度设置得不同,能够让本技术控制两种插口的高压端。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端子6设置有用于卡持所述绝缘基座5的定位块64,用于配合把导通端子6安装于绝缘基座5上,避免导通端子6插入绝缘基座5过深而影响了高压端的接电。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机构2包括轭铁壳21、线圈22、固定铁芯23以及衔铁24,所述绝缘基座5包括中心柱5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柱51两端的固定板52,所述轭铁壳21安装于所述绝缘基座5的一块固定板52,所述线圈22缠绕于所述中心柱51的外侧并设置在两块固定板52之间,所述动触头3与两个静触头4均位于另一块固定板52内,所述固定铁芯23设置在所述中心柱51内;所述轭铁连接有弹片25,所述动触头3设置于弹片25,衔铁24装设于弹片25,所述固定铁芯23用于吸引衔铁24。通过把保护动触头3和两个静触头4的绝缘基座5以及用于避免线圈22漏电至外壳1的绝缘基座5集成为一个部件,能够有效节省外壳1内部的空间,从而避免外壳1的内部因部件过多而导致易出现故障。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机构2设有与动触头3导通的第二对接脚8和第二加强脚9;如图6所示,具体为该第二对接脚8和第二加强脚9均设置于轭铁壳21;所述第二对接脚8与所述第一对接脚62均突伸出所述外壳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加强脚9与所述第一加强脚63均突伸出所述外壳1的同一侧;第一对接脚62的形状与第一加强脚63相同,第二对接脚8的形状与第二加强脚9的形状相同,即第二对接脚8、第二加强脚9分别于第一对接脚62、第一加强脚63配套使用,以控制高压设备。所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接脚8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脚9的宽度。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两个电源端子7,所述电源端子7的一端突伸出所述外壳1,所述电源端子7的另一端装设于一块固定板52并连接于所述线圈22。电源端子7用以连接低压控制端,从而实现对于高压设备的控制。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连接有用于承托所述电磁机构2的承托件11,使得电磁机构2的底部与外壳1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保证电磁机构2的散热性良好。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磁机构、动触头以及两个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位于两个静触头之间,所述电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导通一个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动触头和两个静触头的绝缘基座,所述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绝缘基座插接有两个导通端子,两个静触头分别安装于两个导通端子,所述导通端子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所述外壳的两侧;所述导通端子包括连接部、第一对接脚和第一加强脚,所述第一对接脚和所述第一加强脚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脚的宽度;所述外壳连接有用于承托所述电磁机构的承托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磁机构、动触头以及两个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位于两个静触头之间,所述电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导通一个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动触头和两个静触头的绝缘基座,所述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位于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绝缘基座插接有两个导通端子,两个静触头分别安装于两个导通端子,所述导通端子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所述外壳的两侧;所述导通端子包括连接部、第一对接脚和第一加强脚,所述第一对接脚和所述第一加强脚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脚的宽度;所述外壳连接有用于承托所述电磁机构的承托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机构设有与动触头导通的第二对接脚和第二加强脚,所述第二对接脚与所述第一对接脚均突伸出所述外壳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加强脚与所述第一加强脚均突伸出所述外壳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加固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欣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