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春专利>正文

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464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楼房底层地下室的施工;S2、胎膜结构的施工;S3、楼房顶层结构的施工;S4、楼房其他楼层结构的施工;S5、拆除辅助装置及地面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实用性强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

Integral lift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ould cas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ire mold pouring type integral jacking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construction of S1, the basement of the bottom floor of th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2, the membrane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3, the top floor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4, the other floor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the S5, the demolition auxiliary device and the ground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ow cost and practical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integral casting of mould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建筑施工通常是采用逐层现场扎钢筋、支模板、浇混凝土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需要逐层放线、逐层支模、逐层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已完成建筑的结构施工。这种施工工艺主要有以下的缺点:依靠现场大量的农民工手工作业,每一层都是一个新的作业面,导致工程施工出错概率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每层都是一个作业面没办法进行流水线施工,建筑工程的劳动生产效率相当低下。由于建设是从下往上施工,往往施工作业随建筑的升高相应升高,从而需要大量的高空作业,建筑材料也需要大量的进行高空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高空运输,使得整个工程的进展缓慢,带来工程工期相当长。目前采用的现场作业工艺里面,采用大量的周转材料(钢管支架、木方、木制模板等)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拼接和拼装,同时造成大量的木材资源浪费(模板和木方基本是一次性的使用后报废,不可回收),带来环保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此,目前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大力推广建筑预制拼装化的施工工艺技术。建设主管部门以及某些地方政府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此项施工工艺技术,这也代表了将来的建筑施工发展方向。然而,推行了10多年的住宅产业化项目,因为以下缺点很难推广下去: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高空作业,建筑构件的体量巨大,需要很大的高空吊装机械进行吊装,吊装的费用相当的昂贵,客观上增加了工程投资。由于预制构件需要在预制厂进行生产和制作,再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拼装,从而需要大量的运输费用,也相应增加了工程建造成本。由于是高空作业,构件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大,由此带来的安全防护费用也会相应的增加。基予上述的情况,目前在推广工厂化预制拼装的建筑产业化项目,因造价原因在推广上难以实现。当然,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广、政策扶持以及更多的开发商和建筑企业投入到此项施工技术中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是可期的。考虑到上述传统施工技术是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具有先天的很多技术缺陷。目前,有资料显示一种逆作法的施工技术(自上而下的建筑施工法)已经有相应的人员开始研究,提出建筑先完成顶层施工然后再将建筑顶升一个高度施工下一层,如此反复施工最后完成整个建筑。他们提出的施工方式是:先做好建筑基础;在基础上预埋好液压千斤顶装置;在千斤顶上面施工建筑的最顶层屋面;顶升千斤顶至一层建筑高度;将建筑的重量转换支撑至一个预设的铸钢空心柱上;回收千斤顶至原位;通过铸钢空心柱内安装钢结构柱子;升起千斤顶,顶升柱子下端至一层建筑高度,即完成顶层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如此重复,就可以完成全部建筑施工。这种工艺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有很大的优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很难推行下去,就有先天的不足:顶升的结构安全性无法保证。整个建筑在液压千斤顶顶升过程中,顶升钢结构柱子的过程中,柱子上端与已经完成的楼面相牢固连接,而下端仅仅只能和千斤顶的上端连接,这样一来柱子的受力模型是一端固定一端接近自由;而反观千斤顶也是下部固定,上部与钢柱子相连形成近似上部自由的状态。这样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就堪忧,一旦顶升过程中稍有偏心荷载作用,就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施工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只能用于钢结构。由于该方法提出的是用空心的铸钢柱子支撑建筑,以转换建筑的重量,然后再在这个铸钢柱子立面安装一根钢柱子来形成建筑的支撑柱子,柱子尺寸不能太大,其连接方式也只能是钢结构才可以。因此,这个方法仅仅只能适用于钢结构建筑,对于目前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的混凝土结构没办法实现。这种方法的建筑造价非常昂贵,很难推广。由于使用了铸钢柱子做支撑,而且铸钢柱子是最后要连同建筑一起浇筑在结构里面,这就注定了这个柱子的消耗是一次性的要摊销到建筑成本里面;另外,要承受整个建筑的重量,这个铸钢的柱子也需要非常大的截面,需要的材料工程量也是巨大的。因此,其建筑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大,导致应用前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实用性强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楼房底层地下室的施工:完成楼房的地基施工后,在所述地基上完成底层地下室的施工,并在所述底层地下室的顶板上间隔开有多个上下贯穿所述顶板的第一通孔,然后在所述底层地下室中竖直埋置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上端穿过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顶板的上端齐平;S2、胎膜结构的施工;在所述底层地下室的顶板上进行胎膜结构的施工,所述胎膜的上端间隔设有多条用于浇筑梁板的凹槽,所述胎膜上上下贯穿的开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贯通;S3、楼房顶层结构的施工:在所述胎膜的上端进行所述顶层结构的上楼板及其梁板的施工,待所述顶层结构的上楼板及其梁板硬化后,将所有所述千斤顶同时上升一个楼层的高度,以将所述顶层结构的所述顶层结构的上楼板及其梁板上升一个楼层的高度,然后在所述顶板和所述顶层结构的上楼板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承托转换柱,并在多根所述承托转换柱上安装结构承托梁,再将所有的所述千斤顶下降至与所述顶板的上端齐平后,在所述胎膜的上端进行所述顶层结构的下楼板及其梁板的施工,并完成所述顶层结构的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的连接施工,并在所述顶层结构的下楼板上预留供所述承托转换柱通过的第三通孔,待所述顶层结构的下楼板及其梁板硬化后,即完成了顶层结构的施工;S4、楼房其他楼层结构的施工:以上一楼层的下楼板作为下一楼层的上楼板,重复S3中的施工方法,直至完成所有楼层结构的施工;S5、拆除辅助装置及地面施工:依次拆除所有的所述承托转换柱、结构承托梁、千斤顶和胎膜,再完成所述楼房与所述地基之间的固定连接,并完成地面施工。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S2中,胎膜的表面上涂刷有隔离剂或者覆盖有塑料薄膜。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S3-S4中,所述楼房任意一层楼板的施工包括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和混凝土养护。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S3-S4中,所述楼房任意一层楼板的施工还包括屋面防水、刚性层施工、保护层施工、屋面排水设施施工以及屋面上的结构物的施工。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楼房的任意一层结构的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的连接施工均还包括混凝土浇注、结构柱连接、内部隔墙施工、内部抹灰施工以及安装工程施工。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地面施工包括混凝土浇注和安装工程施工。优选的是,所述的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中,所述S5中依次拆除所有的所述承托转换柱、结构承托梁、千斤顶和胎膜后,还包括对所述承托转换柱、结构承托梁和千斤顶拆除后留下的空洞进行填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建筑所有楼层的施工都在地面胎膜上完成,取消了传统建筑需要的模板、脚手架支撑,节约大量的耗材和周转材料,节能环保。建筑所有楼层的施工都在地面胎膜上完成,相当于一个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平台,所有楼层都出自一个平台,可以有效避免因工人放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楼房底层地下室(1)的施工:完成楼房的地基(2)施工后,在所述地基(2)上完成底层地下室(1)的施工,并在所述底层地下室(1)的顶板(3)上间隔开有多个上下贯穿所述顶板(3)的第一通孔,然后在所述底层地下室(1)中竖直埋置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的上端穿过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顶板(3)的上端齐平;S2、胎膜结构的施工;在所述底层地下室(1)的顶板(3)上进行胎膜(5)的施工,所述胎膜(5)的上端间隔设有多条用于浇筑梁板的凹槽(6),所述胎膜(5)上上下贯穿的开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贯通;S3、楼房顶层结构(7)的施工:在所述胎膜(5)的上端进行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及其梁板的施工,待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及其梁板硬化后,将所有所述千斤顶(4)同时上升一个楼层的高度,以将所述顶层结构(7)的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及其梁板上升一个楼层的高度,然后在所述顶板(3)和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承托转换柱(8),并在多根所述承托转换柱(8)上安装结构承托梁,再将所有的所述千斤顶(4)下降至与所述顶板(3)的上端齐平后,在所述胎膜(5)的上端进行所述顶层结构(7)的下楼板及其梁板的施工,并完成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的连接施工,并在所述顶层结构(7)的下楼板上预留供所述承托转换柱(8)通过的第三通孔,待所述顶层结构(7)的下楼板及其梁板硬化后,再完成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的连接施工,即完成了顶层结构(7)的施工;S4、楼房其他楼层结构的施工:以上一楼层的下楼板作为下一楼层的上楼板,重复S3中的施工方法,直至完成所有楼层结构的施工;S5、拆除辅助装置及地面施工:依次拆除所有的所述承托转换柱(8)、结构承托梁、千斤顶(4)和胎膜(5),再完成所述楼房与所述地基(2)之间的固定连接,并完成地面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模浇筑式整体顶升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楼房底层地下室(1)的施工:完成楼房的地基(2)施工后,在所述地基(2)上完成底层地下室(1)的施工,并在所述底层地下室(1)的顶板(3)上间隔开有多个上下贯穿所述顶板(3)的第一通孔,然后在所述底层地下室(1)中竖直埋置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的上端穿过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顶板(3)的上端齐平;S2、胎膜结构的施工;在所述底层地下室(1)的顶板(3)上进行胎膜(5)的施工,所述胎膜(5)的上端间隔设有多条用于浇筑梁板的凹槽(6),所述胎膜(5)上上下贯穿的开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贯通;S3、楼房顶层结构(7)的施工:在所述胎膜(5)的上端进行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及其梁板的施工,待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及其梁板硬化后,将所有所述千斤顶(4)同时上升一个楼层的高度,以将所述顶层结构(7)的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及其梁板上升一个楼层的高度,然后在所述顶板(3)和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承托转换柱(8),并在多根所述承托转换柱(8)上安装结构承托梁,再将所有的所述千斤顶(4)下降至与所述顶板(3)的上端齐平后,在所述胎膜(5)的上端进行所述顶层结构(7)的下楼板及其梁板的施工,并完成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的连接施工,并在所述顶层结构(7)的下楼板上预留供所述承托转换柱(8)通过的第三通孔,待所述顶层结构(7)的下楼板及其梁板硬化后,再完成所述顶层结构(7)的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滕淑红罗洪
申请(专利权)人:杨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