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042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筒状的护壁以及位于护壁中的桩体吸能机构,所述桩体吸能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混凝土制的支撑柱以及阻隔层,所述阻隔层允许相邻的支撑柱相对运动的任何材质构成的层结构,相邻的支撑柱上还设置有限制相邻支撑柱相对位移距离的限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效的阻隔或减弱从桩基础传递至建筑物主体的地震波强度的效果。

A kind of isolation pile found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y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tubular retaining wall and a pile body energy absorbing mechanism located in the retaining wall. The pile body energy absorb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taggered concrete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barrier layer, the barrier layer allows any material of the adjacent supporting pillars to mov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the adjacent supporting pillars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restriction.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the adjacent supporting columns has the effect of effectively preventing or reducing the seismic wave intensity transmitted from the pile foundation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础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隔震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建筑物的主体部分能够尽量少的受到地震带来破坏,一般在基础中会设置一些隔震结构用于将阻隔或减弱地震波传递至建筑物的主体部分。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03716166U,包括桩柱、基础梁及位于基础梁下部的基础,基础位于桩柱顶部,基础梁和基础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在该现有技术中,因为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液压柱与球形铰链,在隔震装置水平形变运动时,因为受到导向液压柱与球形铰链的限制使得隔震装置水平形变运动的幅度有限,若隔震装置的水平形变幅度过大则容易导致导向液压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隔震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的阻隔或减弱从桩基础传递至建筑物主体的地震波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筒状的护壁以及位于护壁中的桩体吸能机构,所述桩体吸能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混凝土制的支撑柱以及阻隔层,所述阻隔层允许相邻的支撑柱相对运动的任何材质构成的层结构,相邻的支撑柱上还设置有限制相邻支撑柱相对位移距离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波从岩层向上传递的过程中地震波经过多层的阻隔层过滤后其强度会逐渐的降低。限位机构可以限制相邻的支撑柱之间的相对位移,防止相邻的支撑柱相对位移过大,导致相邻的支撑柱完全偏移不处于同一水平投影面上,进而导致建筑物的自重荷载无法再通过支撑柱与阻隔层向下传递。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桩体吸能机构最下端的部分为一段嵌入岩层的支撑柱,护壁与桩体吸能机构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中填充有水泥砂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嵌入岩层中,使得该桩基础的端部能够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至岩层上,以为建筑物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在护壁与桩体吸能机构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水泥砂浆,使得本桩基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相邻的两段支撑柱相对一面上的限位杆,另一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杆伸入至限位槽中,但限位杆与限位槽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伸入至限位槽中,因为限位杆仅能在限位槽内运动,从而限制了相邻的支撑柱间的相对位移的距离,防止相邻支撑柱间的相对位移过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中设置有橡胶缓冲块,所述限位杆插入至缓冲块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中设置有橡胶缓冲块,限位杆插入至缓冲块中,地震时限位杆在限位槽中运动时会引起橡胶缓冲块的形变,在缓冲块形变的过程中也会吸能地震波的机械能,从而降低地震波强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层为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厚度至桩体吸能机构的下端至上端递减,所述缓冲块与橡胶层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越位于底端的支撑柱则所经受的地震波强度越大,较大厚度的橡胶层则能吸收更多能量的地震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与阻隔层外表面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壁内设置导向杆,通过导向槽与导向杆的配合,可以让缓冲块准确进入限位块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柱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吊环,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吊环的容纳槽,所述阻隔层上设置有允许第一吊环通过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吊环用于架设在桩孔开口处的起重设备相连,以通过起重设备将支撑柱吊入桩孔中,第一吊环可以进入容纳槽而不会影响相邻的支撑柱与阻隔层接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柱内设置有钢筋笼骨架,一根钢筋对折后中部伸出至支撑柱的上表面之上,并让钢筋两端与钢筋笼骨架焊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第一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内设置有钢筋笼骨架,一根钢筋对折后中部伸出至支撑柱的上表面之上,并让钢筋两端与钢筋笼骨架焊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第一吊环,使得第一吊环十分牢固并足以承受支撑柱自重时不会从支撑柱中脱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人工开挖桩孔一直挖至岩层并在桩孔内壁设置护壁;步骤二:在桩孔底端的岩层上开槽处于支撑柱契合的嵌入槽,并且在岩层上沿着桩孔的周向方向开设若干个定位孔;步骤三:在桩孔内沿桩孔轴线方向设置导向杆,将导向杆的下端插入至定位槽中,并在导向杆的表面涂抹润滑油脂;步骤四:将一层橡胶层利用胶水固定在支撑柱的上方,并以此作为一节安装单元;步骤五:在桩孔架设起重设备,令导向槽与导向杆配合,利用起重设备与第一吊环依次将多节安装单元吊入桩孔中安装;步骤六:将导向杆拔出;步骤七:在支撑柱、橡胶层与护壁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灌入水泥砂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可以令相邻的支撑柱能够准确的配合,提高了施工精度,使得施工效率更高;导向杆上表面涂抹润滑油脂,能够减少导向杆拔出时受到的阻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令本结构具有更好的耐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与步骤六中的导向杆为槽钢,槽钢两侧的侧板之间的腹板上沿槽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吊环,槽钢设置有第二吊环的一面背离支撑柱设置,步骤六中通过利用设置在桩孔处的起重设备与第二吊环相连,一段一段的将导向杆拔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槽钢制作导向杆,并在导向杆上固定第二吊环,方便了利用起重设备与导向杆配合将导向杆从桩孔中拔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阻隔层与支撑柱交错设置,可以分层吸收阻隔地震波;2、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杆的配合,可以限制相邻支撑柱之间的相对位移,防止相邻的支撑柱位移过大;3、通过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可以令相邻的安装单元之间更容易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段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护壁;2、支撑柱;3、橡胶层;4、限位杆;5、限位槽;6、缓冲块;7、骨架;8、第一吊环;9、连接孔;10、导向槽;11、导向杆;12、第二吊环;13、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震桩基础,如图1所示,包括筒状的护壁1以及位于护壁1中的桩体吸能机构,桩体吸能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混凝土制的支撑柱2以及允许相邻支撑柱2相对水平运动的阻隔层,在相邻的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限制相邻支撑柱2相对位移距离的限位机构。如图1所示,桩体吸能机构最底端的支撑段嵌入至岩层中,并将岩层作为持力层。相邻的支撑柱2之间的阻隔层为允许相邻的支撑柱2水平相对移动的橡胶层3,并且越靠近桩体吸能机构底端的橡胶层3厚度越厚。地震波从岩层向上传递的过程中地震波经过多层的橡胶层3过滤后其强度会逐渐的降低。底端位置越位于底端的支撑柱2则所经受的地震波强度越大,较大厚度的橡胶层3形变需要吸收更多能量因此能够有效减弱地震波强度。如图1所示,限位机构包括位于支撑柱2下端面上并插入至支撑柱2中的圆柱状的限位杆4,支撑柱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限位杆4配合的开口为圆形的限位槽5,限位槽5的内径为200mm,限位杆4的外径为50mm,限位杆4伸入至限位槽5中,但限位杆4与限位槽5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因为限位杆4仅能在限位槽5内运动,从而限制了相邻的支撑柱2间的相对位移的距离,防止相邻支撑柱2间的相对位移过大。如图1所示,限位槽5中设置有与橡胶层3一体连体的橡胶缓冲块6,限位杆4插入至缓冲块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隔震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包括筒状的护壁(1)以及位于护壁(1)中的桩体吸能机构,所述桩体吸能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混凝土制的支撑柱(2)以及阻隔层,所述阻隔层允许相邻的支撑柱(2)相对运动的任何材质构成的层结构,相邻的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限制相邻支撑柱(2)相对位移距离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包括筒状的护壁(1)以及位于护壁(1)中的桩体吸能机构,所述桩体吸能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混凝土制的支撑柱(2)以及阻隔层,所述阻隔层允许相邻的支撑柱(2)相对运动的任何材质构成的层结构,相邻的支撑柱(2)上还设置有限制相邻支撑柱(2)相对位移距离的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位于桩体吸能机构最下端的部分为一段嵌入岩层的支撑柱(2),护壁(1)与桩体吸能机构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中填充有水泥砂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相邻的两段支撑柱(2)相对一面上的限位杆(4),另一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杆(4)配合的限位槽(5),限位杆(4)伸入至限位槽(5)中,但限位杆(4)与限位槽(5)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槽(5)中设置有橡胶缓冲块(6),所述限位杆(4)插入至缓冲块(6)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所述阻隔层为橡胶层(3),所述橡胶层(3)厚度至桩体吸能机构的下端至上端递减,所述缓冲块(6)与橡胶层(3)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柱(2)与阻隔层外表面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导向槽(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桩基础,其特征是:支撑柱(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吊环(8),所述支撑柱(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吊环(8)的容纳槽(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陈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正城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