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涛专利>正文

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375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称为“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涉及道路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当前各种立交桥不同程度存在的结构复杂、占地多、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以及方向难分辨、通行效率低等问题。其技术要点是:由2条横纵交叉干道、4条左转弯和4条右转弯匝道、1座设于横向干道之上跨越纵向干道的主桥、4座设于横、纵干道通行方向右侧路面之上且走向与之相同的辅桥构成;所有干道及转弯匝道均处于地面;每条干道的右侧车道在通行方向上主桥的前方通过辅桥桥洞及相连匝道为同一干道的对向车道提供一向左转弯通道,使各干道车辆可以在地面直接向左转弯进入相邻干道,而与对向车辆互不干扰,并可通过连续左转实现任意调头、换道等,效率、体验、造型、成本俱佳。

Combined straight horizontal transfer overpass

The invention is referred to as a \combined straight-to-level overpas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a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large occupation area, high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high cost, difficult direction discrimination and low traffic efficiency existing in various kinds of overpasses at different degrees.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are as follows: 2 cross-section trunk roads, 4 left-turn and 4 right-turn ramps, 1 main bridge across the longitudinal trunk road above the transverse trunk road, 4 auxiliary bridge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trunk road and moving toward the same side of the road; all the trunk roads and turning ramps are on the ground; each trunk road The right lane in front of the main bridge in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provides a one-way left-turn channel for the opposite lane of the same trunk road through the auxiliary bridge tunnel and the adjacent ramps, so that the vehicles of each trunk road can turn left directly to enter the adjacent trunk road on the ground, and do not interfere with the opposite vehicles, and can realize arbitrary turning and changing lan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left turn. Efficiency, experience, modeling and cost are excell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筑设计
,特别是一种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
技术介绍
立交桥是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和增强行车安全的常见道路交通结构设施,形式多种多样,为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前的各种立交桥不同程度存在着结构复杂、占地多、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以及方向难分辨、通行效率低等弊端。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立交桥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交桥,用以解决现有各种立交桥建设方案中十字路口立交桥不同程度存在的多种问题,该立交桥主要是在地面上两条横纵交叉干道之上,通过建设1座主桥、4座辅桥并辅以地面铺设的8条转弯匝道等,实现车辆在交叉路口的直行、转弯、调头、换道等的直接快速通行,互不干扰,无需等待红绿灯,而且向左、向右转弯均在地面进行并且全程与目标方向一致,尤其向左转弯无需升降错层或先行反向盘旋绕转等,有效解决传统立交桥容易产生的方向困惑、体验违和、效率不高、建设难度及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说明书附图,其建筑方案之一的顶视图见图1,俯视图见图2、左视图见图3、前视图见图4。由于该型立交桥创造性地以干道、匝道、主桥、辅桥的科学组合,通过交叉直行车辆之间的立体交叉以及直行与向左转弯车辆之间的立体交叉,巧妙地实现了“直行过桥”与“地平面转弯”,故而命名为“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该新型立交桥的主要特征如下:该立交桥主要由1条横向干道1、1条纵向干道2、4条左转弯匝道5、4条右转弯匝道6、1座设于横向干道之上跨越纵向干道的主桥3、4座设于横向及纵向干道通行方向右侧路面之上且与所在干道走向相同的辅桥4构成;所有干道及转弯匝道均处于地面;每条干道的右侧车道在通行方向上主桥的前方通过辅桥桥洞和与之相连的匝道为同一干道的对向车道提供一向左转弯通道,使各条干道上的车辆可以在地面直接向左转弯进入相邻干道,而与对向车辆互不干扰,并可通过连续左转实现调头、换行至任意干道等。横向干道1,与纵向干道2呈90度(但不限于90度)交叉布置,在与纵向干道交叉重叠部分两侧附近处断开,通过跨越纵向干道的主桥3相连;主桥3设于横向干道1之上,走向与横向干道相同,桥面与横向干道1路面等宽,桥洞高度等于(但不限于)5米,桥洞在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相交处跨越纵向干道,桥面通过向下坡道与横向干道路面相交,桥面坡道部分与横向干道路面夹角等于(但不限于)30度。辅桥4建于横向干道、纵向干道各通行方向右侧路面之上,走向与所在干道相同,桥体在所在干道各通行方向上位于主桥3前方,宽度与所在干道右半幅相当,桥洞高度等于(但不限于)5米,桥洞跨度大于(但不限于)2车道,桥面通过向下坡道与所在干道路面相交,桥面坡道部分与所在干道路面夹角等于(但不限于)30度,使得所在干道右侧路面通过桥面呈弧形拱起绕过桥体并延续。左转弯匝道5和右转弯匝道6位于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夹角之间区域,左转弯匝道5有与横向干道、纵向干道相交的匝道入口7,右转弯匝道6有与横向干道、纵向干道相交的匝道入口9;左转弯匝道5的匝道出口8和右转弯匝道6的匝道出口10进入纵向干道、横向干道采取平行式入口方式进入(通过与其相交且与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平行相连的外侧匝道实现),也可采取与入口相同的方式,与纵向干道、横向干道直接相交形成出口,直接进入纵向干道、横向干道。横向干道、纵向干道宽度等于(但不限于)22米,主桥长度等于(但不限于)90米,辅桥长度等于(但不限于)70米。当辅桥与主桥在同一干道时,其通行方向向下坡道与所在干道的交线距主桥通行方向向上坡道与所在干道交线距离等于(但不限于)50米;辅桥与主桥不在同一干道时,其通行方向向下坡道与所在干道的交线距所在干道与另一干道近该辅桥方向交线距离等于(但不限于)50米。左转弯匝道5的入口7位于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辅桥之下,与辅桥桥洞相通连,可供车辆由所在干道通行方向右侧车道自辅桥下桥洞穿过左侧路面,然后通过左转弯匝道进入相邻横向干道或纵向干道,该匝道呈“S”形(见图1、图2),也可呈直线形(入口、出口可以弧形与干道、匝道相连,见图5);左转弯匝道的出口8,即进入相邻干道的入口,在通行方向上位于所进入干道对向车道辅桥桥洞前方(见图1、图2、图5),由此可使车辆在相邻干道间连续进行向左转弯,方便实现左转、调头以及换行至任一干道。右转弯匝道6的入口9,在通行方向上位于所连接干道的辅桥与主桥之间(见图1、图2),距辅桥通行方向下坡道与所在干道交线距离等于(但不限于)30米;右转弯匝道6的入口9,在通行方向上也可位于所连接干道的辅桥前方(见图5),距辅桥通行方向上坡道与所在干道交线距离等于(但不限于)10米。该右转弯匝道6呈弧形(见图1、图2),也可呈直线形(入口、出口可以弧形与干道、匝道相连,见图5)。右转弯匝道6的出口10,即进入相邻干道的入口,在通行方向上位于所进入干道对向车道辅桥桥洞前方(见图1、图2、图5),由此可使车辆通过连续向左转弯,实现换行至任一干道或调头等。以上说明中,所有“横向干道”、“纵向干道”同时互换效果等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形式的顶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所示结构形式的斜上方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所示结构形式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所示结构形式的前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顶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辅桥的一种结构形式图。附图标记:1、横向干道;2、纵向干道;3、主桥;4、辅桥;5、左转弯匝道;6、右转弯匝道;7、左转弯匝道入口;8、左转弯匝道出口;9、右转弯匝道入口;10、右转弯匝道出口。应该强调的是,附图中所附图形只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相关思想、方案的诠释形式之一,图中所示外观、构造、效果、比例等主要用于辅助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之列,但并不意味限定和唯一。具体实施方式该型立交桥的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图1或图5两种主要结构形式,或此两种形式的结合及适当变化,按照常规立交桥的施工方法施工即可。在采用该型立交桥主体结构情况下,说明书中所述各种参数只作参考之一,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其中,主桥、辅桥建筑材料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砖石等,也可是钢架、钢板为主体结构,或者是两者混合等,主桥及辅桥的建设应充分考虑通行车辆的类型,特别是要照顾到大型、加长车辆的通过要求,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跨度及高度;该立交桥路面车道类型及数量、人行道等均可进行通常的设计安排,行人过街通道可结合主桥设置过街天桥通道,或在横、纵干道交叉口四角区域设置地下通道及进出口。主桥及辅桥可以是混凝土、砖石等在地面直接堆砌建造,也可采取若干桥柱支撑桥板的建造形式以增加司机视野范围;辅桥的桥洞两侧墙面可以设计为弧形曲面(见图6),形成桥洞下弧形通道,便于车辆转弯,也可设计为常规的平直墙面。综上说明,该型立交桥的所有桥体均建于干道正上方且只有一层,占地及空间更小,建设成本更低;桥面呈直线型无弯曲盘旋,通过效率更高;转弯匝道均在地面铺设,通过更快,转弯全程与目标方向一致,无方向困惑,体验更佳;整体构造简洁美观、巧妙大气,更加节能环保高效,更具现代理念风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以下简称“立交桥”),主要包括横向干道、纵向干道、转弯匝道和主桥、辅桥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主体由1条横向干道、1条纵向干道、4条左转弯匝道、4条右转弯匝道、1座设于横向干道之上跨越纵向干道的主桥、4座设于横向及纵向干道通行方向右侧路面之上且与所在干道走向相同的辅桥构成;所有干道及转弯匝道均处于地面;每条干道的右侧车道在通行方向上主桥的前方通过辅桥桥洞和与之相连的匝道为同一干道的对向车道提供一向左转弯通道,使各条干道上的车辆可以在地面直接向左转弯进入相邻干道,而与对向车辆互不干扰,并可通过连续左转实现调头、换行至任意干道等。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直行平转立交桥(以下简称“立交桥”),主要包括横向干道、纵向干道、转弯匝道和主桥、辅桥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主体由1条横向干道、1条纵向干道、4条左转弯匝道、4条右转弯匝道、1座设于横向干道之上跨越纵向干道的主桥、4座设于横向及纵向干道通行方向右侧路面之上且与所在干道走向相同的辅桥构成;所有干道及转弯匝道均处于地面;每条干道的右侧车道在通行方向上主桥的前方通过辅桥桥洞和与之相连的匝道为同一干道的对向车道提供一向左转弯通道,使各条干道上的车辆可以在地面直接向左转弯进入相邻干道,而与对向车辆互不干扰,并可通过连续左转实现调头、换行至任意干道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干道,与所述纵向干道呈90度(但不限于90度)交叉布置,在与纵向干道交叉重叠部分两侧附近处断开,通过跨越纵向干道的主桥相连;所述主桥,设于横向干道之上,走向与横向干道相同,桥面与所述横向干道路面等宽,桥洞高度等于(但不限于)5米,桥洞在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相交处跨越纵向干道,桥面通过向下坡道与横向干道路面相交,桥面坡道部分与横向干道路面夹角等于(但不限于)30度;所述辅桥,建于横向干道、纵向干道各通行方向右侧路面之上,走向与所在于道相同,桥体在所在干道各通行方向上位于主桥前方,宽度与所在干道右半幅相当,桥洞高度等于(但不限于)5米,桥洞跨度大于(但不限于)2车道,桥面通过向下坡道与所在干道路面相交,桥面坡道部分与所在干道路面夹角等于(但不限于)30度,使得所在干道右侧路面通过桥面呈弧形拱起绕过桥洞并延续;所述左转弯匝道、右转弯匝道,位于横向干道与纵向干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