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森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037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及控制方法,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第四轨道为‘T形’;第四轨道的三端分别连接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同一直线/弧线上;第四轨道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的距离相等;第四轨道的中心点设置有转轴。方法包括:在需要将轨道承载设备装载到轨道上时,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一,以使第二分轨与第一轨道连接、第一分轨与第二轨道连接、第三分轨悬空;将轨道承载设备经第三分轨装载到第四轨道上;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二,以使第四轨道的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连接。本设计无需单独设计结构供设备的装载/回收,结构简单。

A track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unne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ck structure and a control method for a tunnel, which comprises the first track, the second track, the third track and the fourth track, the fourth track is T-shaped, the three ends of the fourth trac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rack, the second track and the third track, and the first track and the second track are on the same straight line/arc lin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ourth orbit and the first orbit, the second orbit and the third orbit is equal; the center of the fourth orbit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Methods include: when it is necessary to load the track bearing equipment onto the track, controlling the rotating shaft to position one so as to connect the second track with the first track, the first track with the second track, and the third track suspension; loading the track bearing equipment onto the fourth track through the third track; controlling the rotating shaft to position two; The three ends of the fourth trac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rack, the second track and the third track. The design does not need to be designed separately for the loading / recovery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张与丰富,为人们的出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其中隧道、桥梁的建设,又进一步地缩短了道路距离,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而对于隧道,因其建设于庞大建筑体内部,基于通行的要求,会在隧道内检索照明灯、信号灯、通风系统等电力设施。同时因隧道承载的建筑体原因,需要良好地掌握隧道内的安全隐患。现对于隧道内的检修,均采用人工的检修方式,对于该方式,在一方面,效率较低,无法及时掌握个隧道的整体情况;再有,隧道数量太庞大,人工检修的成本太高,且对于高速、铁路等隧道的检修,安全系数也很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的隧道检修系统。而对于隧道进行自动化检修的基础,需要提供一套可供检修设备在隧道内全域运行的基础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及控制方法。以解决通过轨道自身结构实现将轨道承载设备装载到轨道上或者从轨道内回收的同时,不影响轨道上其它设备运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第四轨道为‘T形’;第四轨道的三端分别连接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同一直线/弧线上;第四轨道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的距离相等;第四轨道的中心点设置有转轴。进一步的,第四轨道设置的转轴,可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在的平面转动;或者可绕第一轨道所在的直线/弧线转动。进一步的,在第四轨道上,设置有第一位置标签。进一步的,第四轨道由第一分轨、第二分轨和第三分轨组成;第一分轨、第二分轨和第三分轨各有一端连接到转轴,且第一分轨和第二分轨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分轨、第二分轨和第三分轨分别开设有导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分别开设有导轨;第一分轨的导轨形状与第一轨道的导轨形状相同,第二分轨的导轨形状与第二轨道的导轨形状相同,第三分轨的导轨形状与第三轨道的导轨形状相同。进一步的,第三轨道设置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两相邻端部的距离的中垂线上。一种上述隧道用轨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需要将轨道承载设备装载到轨道上时,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一,以使第二分轨与第一轨道连接、第一分轨与第二轨道连接、第三分轨悬空;S2:将轨道承载设备经第三分轨装载到第四轨道上;S3: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二,以使第四轨道的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连接。进一步的,S2具体为:控制轨道承载设备由第三分轨运动到第二分轨,或者控制轨道承载设备由第三分轨经第二分轨运动到第一轨道,或由第三方分轨运动到第一分轨,或者由第三方分轨经第一分轨运动到第二轨道。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S4:在需要将轨道承载设备从轨道上进行回收时,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一,以使第二分轨与第一轨道连接、第一分轨与第二轨道连接、第三分轨悬空。进一步的,S4中,在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一前,先判断轨道承载设备是否位于第一位置标签,在轨道承载设备未到达第一位置标签时,控制转轴转动到位置一。进一步的,判断轨道承载设备是否位于第一位置标签为:判断轨道承载设备是否识别到第一位置标签,或者为:第一位置标签为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有物体经过,在第一位置标签感应到存在物体经过时,则判断为轨道承载设备到达第一位置标签。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设计的轨道结构可实现通过单一的结构(第四轨道)将轨道承载设备装载到轨道中或者从轨道中回收,同时,该单一的结构作为承载设备运行的轨道的一部分。即无需单独设计额外的轨道,通过承载设备运行的轨道的部分结构即可实现对设备的装置/回收。降低轨道结构复杂度,节约轨道建设成本,提高轨道结构的利用率。2、本结构在通过第四轨道装载或回收设备时,因第四轨道仍然连接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因此,不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3、本结构还可将设备从隧道一侧,经由第三轨道,快速运载到隧道另一侧,以提高设备对位置要求的响应效率。将第三轨道垂直于第一轨道/第三轨道设置,可缩短设备从隧道一侧到达隧道另一侧的距离,缩短通行时间。同时,在设备到达隧道另一侧的时候,由于第三轨道是垂直于第一轨道/第三轨道的状态,因此,设备到达隧道另一侧任一点的平均时间最短。4、设置第一位置标签,可准确掌握设备的位置,进而对轨道结构的变换进行准确的控制,避免在变轨过程中对正常运行的设备造成影响。5、将各轨道的导轨设形状设置为相同的形状,可提高设备在各轨道中通行的通过性,进而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轨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轨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第四轨道的一个实施例。图中,10为第一轨道,11为第一轨道的导轨,20为第二轨道,21为第二轨道的导轨,30为第三轨道,31为第三轨道的导轨,40为第四轨道,401为第一分轨,402为第二分轨,403为第三分轨,404为转轴,405为第一位置标签,4011为第一分轨的导轨,4021为第二分轨的导轨,4031为第三分轨的导轨。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第三轨道30和第四轨道40;所述第四轨道40为‘T形’;所述第四轨道40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所述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在同一直线/弧线上;所述第四轨道40到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的距离相等;所述第四轨道40的中心点设置有转轴404。第四轨道40可绕该转轴404转动以与所述第三轨道30脱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即第一轨道10和第三轨道30、第四轨道40形成环形结构。上述第四轨道40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的距离相等应理解为,第四轨道40的中心点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的近端的距离相等。即第四轨道40的中心点到第四轨道40三个端部的距离相等。优选的,上述第四轨道40设置的转轴404,可在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所在的平面转动;或者可绕所述第一轨道10(或第二轨道20)所在的直线/弧线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轨道40可绕转轴404转动180度。优选的,在所述第四轨道40上,设置有第一位置标签405。以在识别到该第一位置标签405时,表示到达了第四轨道40所在的位置。优选的,第四轨道40由第一分轨401、第二分轨402和第三分轨403组成;所述第一分轨401、第二分轨402和第三分轨403各有一端连接到所述转轴404,且所述第一分轨401和第二分轨402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分轨401、第二分轨402和第三分轨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第三轨道(30)和第四轨道(40);所述第四轨道(40)为‘T形’;所述第四轨道(40)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所述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在同一直线/弧线上;所述第四轨道(40)到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的距离相等;所述第四轨道(40)的中心点设置有转轴(4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用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第三轨道(30)和第四轨道(40);所述第四轨道(40)为‘T形’;所述第四轨道(40)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所述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在同一直线/弧线上;所述第四轨道(40)到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的距离相等;所述第四轨道(40)的中心点设置有转轴(4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轨道(40)设置的转轴(404),可在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所在的平面转动;或者可绕所述第一轨道(10)所在的直线/弧线转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轨道(40)上,设置有第一位置标签(40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轨道(40)由第一分轨(401)、第二分轨(402)和第三分轨(403)组成;所述第一分轨(401)、第二分轨(402)和第三分轨(403)各有一端连接到所述转轴(404),且所述第一分轨(401)和第二分轨(402)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分轨(401)、第二分轨(402)和第三分轨(403)分别开设有导轨;所述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和第三轨道(30)分别开设有导轨;所述第一分轨(401)的导轨(4011)形状与第一轨道(10)的导轨(11)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分轨(402)的导轨(4021)形状与第二轨道(20)的导轨(21)形状相同,所述第三分轨(403)的导轨(4031)形状与第三轨道(30)的导轨(31)形状相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轨道(30)设置于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森
申请(专利权)人:朱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