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32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用于导入待测液体的注液管、用于测量待测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和用于在测量时平衡气压的气悬管,注液管、测量毛细管和气悬管的上部均设为开口,测量毛细管的下部分别与注液管和气悬管的下部密封连通;测量毛细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球、第一测量球和第二测量球,缓冲球与第一测量球之间设置有第一测量位,第一测量球与第二测量球之间设置有第二测量位,第二测量球下方设置有第三测量位。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量效率高,相应地,能够降低测量次数,节省测试人员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
本技术涉及测量仪器
,尤其是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
技术介绍
乌氏粘度计是一种重力型的毛细管粘度计,是基于相对测量法的原理而设计的,与其它重力型粘度计相比,其属于悬挂液柱型粘度计,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其它研究之中。目前的乌氏粘度计只有一个测量球,每一次抽吸后只能测出一个数据,在实验中通常需要经过大数量的测量次数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总体而言,容易花费测试人员大量时间,因此测量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效率高的新型乌氏粘度计。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用于导入待测液体的注液管、用于测量待测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和用于在测量时平衡气压的气悬管,注液管、测量毛细管和气悬管的上部均设为开口,测量毛细管的下部分别与注液管和气悬管的下部密封连通;测量毛细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球、第一测量球和第二测量球,缓冲球与第一测量球之间设置有第一测量位,第一测量球与第二测量球之间设置有第二测量位,第二测量球下方设置有第三测量位。进一步,第一测量球和第二测量球的大小与规格均相同。进一步,气悬管上部的开口连接到一橡皮管的一端,橡皮管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橡皮管上设置有用于维持气压平衡的开关阀。进一步,测量毛细管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隔除气体的气囊,气囊与气悬管连通。优选地,第一测量球与第二测量球的体积均为4mL。进一步,本技术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相比于传统技术,增多了一个测量球,在实验中,伴随每次抽吸能够测量两组数据,因此减少了测量次数,提升了测量效率;并且经实验证明,两个测量球测得数据的粘度计算结果与单个测量球的一致,即不会因为测量球个数的增多而产生新的误差。因此,本技术的测量效率高,相应地,能够降低测量次数,节省测试人员的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包括用于导入待测液体的注液管1、用于测量待测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2和用于在测量时平衡气压的气悬管5,注液管1、测量毛细管2和气悬管5的上部均设为开口,测量毛细管2的下部分别与注液管1和气悬管5的下部密封连通;测量毛细管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球8、第一测量球3和第二测量球4,缓冲球8与第一测量球3之间设置有第一测量位21,第一测量球3与第二测量球4之间设置有第二测量位22,第二测量球4下方设置有第三测量位23。具体地,第一测量位21、第二测量位22和第三测量位23作为基准位,方便测试人员快速读取数据;测量毛细管2的下部分别与注液管1和气悬管5的下部密封连通,保证了测量的稳定性;相比于传统技术,本技术增多了一个测量球,在实验中,伴随每次抽吸能够测量两组数据,因此减少了测量次数,提升了测量效率;并且经实验证明,多个测量球测得数据的粘度计算结果与单个测量球的一致,即不会因为测量球个数的增多而产生新的误差。因此,本技术的测量效率高,相应地,能够降低测量次数,节省测试人员的时间。比如,实验的一组具体数据见下表:由上表可以得出,多一个测量球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且测量数据基本保持平衡。其中,第一测量球3和第二测量球4的大小与规格均相同,类比于控制变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因测量球的不同而带来新的误差。其中,参照图1,气悬管5上部的开口连接到一橡皮管6的一端,橡皮管6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橡皮管6上设置有用于维持气压平衡的开关阀7。具体地,由于传统的气悬管5直接连通至大气,在测试的抽吸过程中需要用左手手指按住气悬管5端口,若手指没按紧的话,抽吸时会使测量毛细管2上的测量球产生气泡,影响测量结果;而在气悬管5的上部开口连接一橡皮管6并在橡皮管6上设有开关阀7,可以免去人手封闭气悬管5端口的动作,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其中,测量毛细管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隔除气体的气囊9,所述气囊9与气悬管5连通;气囊9能够防止气体进入到测量毛细管2内,有利于提高测量精确度。其中,优选地,第一测量球3与第二测量球4的体积均为4mL,在这种情况下,测量结果较为准确,读数也较为容易。其中,参照图1,本技术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了技术人员实施、制造和生产。以上内容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和基本原理作了详细论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会有各种等同变形和替换,这些等同变形和替换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入待测液体的注液管(1)、用于测量待测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2)和用于在测量时平衡气压的气悬管(5),所述注液管(1)、测量毛细管(2)和气悬管(5)的上部均设为开口,所述测量毛细管(2)的下部分别与注液管(1)和气悬管(5)的下部密封连通;所述测量毛细管(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球(8)、第一测量球(3)和第二测量球(4),所述缓冲球(8)与第一测量球(3)之间设置有第一测量位(21),所述第一测量球(3)与第二测量球(4)之间设置有第二测量位(22),所述第二测量球(4)下方设置有第三测量位(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导入待测液体的注液管(1)、用于测量待测液体粘度的测量毛细管(2)和用于在测量时平衡气压的气悬管(5),所述注液管(1)、测量毛细管(2)和气悬管(5)的上部均设为开口,所述测量毛细管(2)的下部分别与注液管(1)和气悬管(5)的下部密封连通;所述测量毛细管(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球(8)、第一测量球(3)和第二测量球(4),所述缓冲球(8)与第一测量球(3)之间设置有第一测量位(21),所述第一测量球(3)与第二测量球(4)之间设置有第二测量位(22),所述第二测量球(4)下方设置有第三测量位(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诗慧何卓胜宋明陈欣谌继宗林华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新会德华尼龙切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