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004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包括轨道、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操作机、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机架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还包括液压动力源、油箱和一端固定另一端跟随操作机一起运动的拖链。液压动力源与操作机之间设置两束通油软管;两束通油软管架设在拖链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液压动力源和油箱固定设置在操作机外部,并通过架设在拖链上的两束通油软管实现液压动力源或蓄能器组向设置在操作机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从而实现液压操作机动作。不但满足了操作机的工作需要,同时减少许多的配套设备,且节约了电力消耗,达到了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液压机、液压锤等设备配套工作的液压有轨操作机,特别是一种将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设置在操作机的外部,并能向操作机上的液压执行元件提供液压油的液压有轨操作机,属于机械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液压有轨操作机是液压机和液压锤等设备最重要的配套机械。其由机架、钳杆、吊挂系统、液压系统、检测系统、润滑系统、供电和冷却水拖链、行走轨道装置及电气控制等12件部件组成,能完成六大动作,即:钳口夹紧松开、钳杆平行升降、及上下倾斜、钳杆水平左右移动、钳杆正反旋转、操作机行走。液压有轨操作机的液压系统是由各自独立的液压回路组成的,液压系统中的主泵通过各液压回路向液压执行元件提供动力油,使操作机产生相应动作。传统液压有轨操作机液压系统中的主泵、油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器件安装在操作机上,跟随操作机一起行走,主泵电机工作的电源和油缸内的回油冷却水通过卷绕在行走拖链上的橡胶软管道引入。这种结构的操作机存在以下弊端:1、通常一台液压机或液压锤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台操作机,而每台操作机上都必须配备各自独立的主泵、油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器件,使操作机设备的投入大;2、两台操作机通常交替工作,即一段时间一台操作机工作,另一台操作机则处于待机状态,因而需要主泵满负荷工作的工况并不多,但主泵仍需不断运转,由此带来大量泄油和空载,造成能源浪费;3、设备多产生的噪音就大、故障率就高;4、供油量受泵的配置限制,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由此,传统有轨液压操作机其设备的配置和结构的设置存在明显的技术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液压有轨操作机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它将液压回路中的液压动力源与操作机分置,并通过架设在拖链上的软管向操作机上的液压油缸、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溢流和空载,达到液压动力设备配置少、能源利用率高、设备故障率低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包括轨道、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操作机机、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机架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还包括液压动力源、油箱和一端固定另一端跟随操作机一起运动的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源与操作机之间设置两束通油软管,其中一束通油软管为进油管道,另一束通油软管为回油管道,两束通油软管架设在拖链上;所述的液压动力源和所述油箱设置在操作机外部,所述操作机上设置蓄能器组,所述进油管道的一端与液压动力源的出油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组的进油口相连接,蓄能器组的出油口与操作机上的所述液压油缸和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接,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回油管道与油箱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液压动力源和油箱设置在操作机的外部,同时在操作机的外部设置蓄能器组,液压动力源的出油口与蓄能器组的进油口相连通,蓄能器组的出油口通过所述进油管道与操作机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接,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道与油箱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液压动力源和油箱设置在操作机的外部,其通过拖链上的进油管道直接向设置在操作机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内的回油通过拖链上的回油管道流进油箱。所述蓄能器组或液压动力源向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的管路上设有控制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束通油软管,其每束通油软管均由多条软管组成,多条软管的一端汇聚成一集中的进出油口。本技术将液压动力源和油箱固定设置在操作机外部,并通过架设在拖链上的通油软管向设置在操作机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从而实现液压操作机动作。不但满足了操作机的工作需要,同时减少许多的配套设备,且节约了电力消耗,达到了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1、2、3中:1为液压泵、2为油箱、3为压力继电器、4为进油管道、5为回油管道、6为拖链、7为轨道、8为蓄能器组、9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为液压马达、11为操作机、12为液压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以液压动力源为液压泵的三个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如附图1、2、3所示,操作机11在轨道7上滚动行走;操作机11上设有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拖链6的一端与地基固定,另一端跟随操作机11一起运动;液压泵1和油箱2固定设置在操作机11的外部;进油管道4和回油管道5架设在拖链6上。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蓄能器组8设置在操作机11上;液压泵1向蓄能器组8提供压力能,蓄能器组8存储液压泵1输出的压力油,并向设置在操作机11上的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提供液压油;进油管道4的进油口与液压泵1的出油口相连通,出油口与蓄能器组8的进油口相连通,回油管道5的进油口与操作机11上的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的回油口相连通,出油口与油箱2相连通;蓄能器组8向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提供液压油,且在供油管路上设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内的回油经过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2。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蓄能器组8设置在操作机11的外部,液压泵1向蓄能器组8提供压力能,蓄能器组8存储液压泵1输出的压力油,并通过进油管道4向设置在操作机11上的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提供压力油,且在供油管路上设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内的回油经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2。实施例三如附图3所示,液压泵1通过进油管道4直接向设置在操作机11上的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提供压力油,且在供油管路上设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内的回油经过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2。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工作时如附图1所示,液压泵1通过进油管道4向蓄能器组8提供压力油,蓄能器组8储存液压泵1供给的压力油,当蓄能器组8内储存的油压达到压力继电器3预先调定的压力值时,压力继电器3发出电讯号,液压泵1电机停止工作,当蓄能器组8内储存的油压低于压力继电器3预先调定的压力值时,压力继电器3发出电讯号,液压泵1电机启动工作;当需要操作机向液压机或液压锤接近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通电,蓄能器组8向操作机11上的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提供压力油,液压油缸12和液压马达10内的回油通过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2,液压马达10带动操作机11在轨道上滚动,向液压机或液压锤靠拢或远离,液压油缸12带动操作机11上的其它执行器件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包括轨道、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操作机、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机架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还包括液压动力源、油箱和一端固定另一端跟随操作机一起运动的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源与操作机之间设置两束通油软管,其中一束通油软管为进油管道,另一束通油软管为回油管道,两束通油软管架设在拖链上;所述的液压动力源和所述油箱设置在操作机外部,所述操作机上设置蓄能器组,所述进油管道的一端与液压动力源的出油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组的进油口相连接,蓄能器组的出油口与操作机上的所述液压油缸和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接,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回油管道与油箱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包括轨道、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操作机、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机架上的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还包括液压动力源、油箱和一端固定另一端跟随操作机一起运动的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源与操作机之间设置两束通油软管,其中一束通油软管为进油管道,另一束通油软管为回油管道,两束通油软管架设在拖链上;所述的液压动力源和所述油箱设置在操作机外部,所述操作机上设置蓄能器组,所述进油管道的一端与液压动力源的出油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组的进油口相连接,蓄能器组的出油口与操作机上的所述液压油缸和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接,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回油管道与油箱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有轨操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源和油箱设置在操作机的外部,同时在操作机的外部设置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华马海军陈柏金李远士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聚信洁能热锻装备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