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999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机悬架系统,包括风机和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风机的下端、且与所述风机相连接,所述风机设有轴向的进风位置和径向的出风位置,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进风位置相对应的、用于进风的孔洞;所述底座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如此设置,使风机悬架系统的紊流噪声降低,增加了风机悬架系统的强度和抗振性能。本方案的优选方案中,还实现了降低气流的紊流度和紊流耗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悬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机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新风机和空气净化器正逐步走入千家万户。新风机通过风机将室外的空气吸入,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后进入室内,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循环,空气净化器通过风机将室内空气吸入、经过过滤、消毒等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新风机和空气净化器中使用的均为离心风机,空气作为一种流体,当流速逐渐增大时,流场中会出现很多小漩涡,称为紊流。离心风机在旋转过程中,气体从风机的轴向进入,气体经过直角转弯后从叶尖流出。由于气体在流动过程中流动方向发生大角度偏转,使得风机内气体的流动特性很复杂,并且气体的流速较大,气体流场中会产生一定的紊流度。当紊流气体流向叶片时,叶片前缘处气流的平均速度也不同,也导致叶片表面紊流的产生。紊流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另一方面,紊流产生的附加切应力会产生能量损耗,使有效风量降低。并且,现有的风机悬架系统质量偏重,强度偏低,而且抗震性能差,组装复杂,拆装不方便。因此,如何降低紊流噪声,增加风机悬架系统的强度和抗振性能,成为本领域工作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悬架系统,实现降低紊流噪声,增加风机悬架系统的强度和抗振性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悬架系统,包括风机和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风机的下端、且与所述风机相连接,所述风机设有轴向的进风位置和径向的出风位置,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进风位置相对应的、用于进风的孔洞;所述底座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的上端相连接的顶盖,所述顶盖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二网状结构。优选地,还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连接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支撑圈套在所述风机的外周,且所述支撑圈避开所述出风位置的出风路径。优选地,所述支撑圈设有与所述出风位置相对应、用于进行气流导向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气流在所述导流片处的流动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支撑圈还设有至少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圈通过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底座相连接、通过所述导流片与所述顶盖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风机的由进风位置至出风位置的风道设为螺旋状,所述风道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进风位置到所述出风位置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设为空心正六棱柱状。优选地,所述空心正六棱柱状大小相同,相邻的所述空心正六棱柱状共用一个侧面。优选地,所述孔洞的边缘沿进风方向为逐渐缩小的喇叭状。优选地,所述导流片设置为四组、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圈上,各组所述导流片设置为两个。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风机悬架系统包括风机和底座,风机设有轴向的进风位置和径向的出风位置,进风位置位于风机的底部。底座位于风机的下端,底座与风机的固定部分相连接,风机的下端为风机的转动部分,底座设有与风机的进风位置相对应的、用于进风的孔洞。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风机位于底板的同一侧,多个第一凹槽的端面边缘连接起来共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如此设置,第一网状结构,使底座的强度和刚度增加,多个第一凹槽还使底座的重量减轻。由于存在紊流现象,风机悬架系统会出现振动,第一网状结构将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传递,能够起到抗振的作用,有效地调节风机的动平衡。第一凹槽还有降低紊流噪声的作用,因为噪声在第一凹槽内会引起空气和第一凹槽侧壁的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机悬架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支撑圈、底座三者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圈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图。图1-图6中:1-风机,2-顶盖,3-底座,4-孔洞,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支撑圈,8-导流片,9-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悬架系统,其底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实现降低紊流噪声,增加风机悬架系统的强度和抗振性能的目的。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考图1、图2和图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悬架系统,风机悬架系统包括风机1和底座3,风机1的进风位置位于风机1的轴向,由风机1的下端进风,出风位置位于风机1的径向。底座3位于风机1的下端,底座3与风机1的固定部分相连接,风机1的下端为风机1的转动部分,底座3还设有与风机1的进风位置相对应的孔洞4,气体通过孔洞4进入风机1的进风位置内。底座3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与风机1位于底板的同一侧,多个第一凹槽5的端面边缘连接起来共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如此设置,第一网状结构,使底座3的强度和刚度增加,多个第一凹槽5还降低了底座3的重量。由于气流的紊流现象,风机悬架系统会出现振动,第一网状结构将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传递,能够起到抗振的作用,有效地调节风机1的动平衡。第一凹槽5还有降低紊流噪声的作用,因为噪声在第一凹槽5内会引起空气和第一凹槽5侧壁的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从而实现降低紊流噪声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4,风机悬架系统还设有顶盖2,顶盖2与风机1的上端相连接,顶盖2上设有多个第二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6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二网状结构。如此设置,第二网状结构能够增强顶盖2的强度和刚度,并将气体紊流造成的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进行传递,有效地调节风机悬架系统的动平衡,多个第二凹槽6使顶盖2的质量降低,同时,紊流噪声引起第二凹槽6内空气和第二凹槽6侧壁的振动,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实现降低紊流噪声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顶盖2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第二凹槽6。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凹槽6还可以设置在顶盖2的下表面、与风机1位于顶盖2的同一侧,或者设置在顶盖2的上表面、与风机1位于顶盖2的异侧。顶盖2的上表面还印有“DJTECH”字样,意为“叮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标记。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顶盖2的中心设有圆形开孔,圆形开孔的边缘与风机1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降低了风机悬架系统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和底座(3),所述底座(3)位于所述风机(1)的下端、且与所述风机(1)相连接,所述风机(1)设有轴向的进风位置和径向的出风位置,所述底座(3)设有与所述进风位置相对应的、用于进风的孔洞(4);所述底座(3)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5),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与所述风机(1)位于所述底座(3)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和底座(3),所述底座(3)位于所述风机(1)的下端、且与所述风机(1)相连接,所述风机(1)设有轴向的进风位置和径向的出风位置,所述底座(3)设有与所述进风位置相对应的、用于进风的孔洞(4);所述底座(3)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5),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与所述风机(1)位于所述底座(3)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凹槽(5)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一网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风机(1)的上端相连接的顶盖(2),所述顶盖(2)设有多个第二凹槽(6),多个所述第二凹槽(6)的端面边缘共同形成第二网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圈(7),所述支撑圈(7)连接于所述顶盖(2)和所述底座(3)之间,所述支撑圈(7)套在所述风机(1)的外周,且所述支撑圈(7)避开所述出风位置的出风路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7)设有与所述出风位置相对应、用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叮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