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95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油道;所述壳体包括深槽区、过渡区和浅槽区;所述深槽区、所述过渡区和所述浅槽区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槽区的底面和所述过渡区的底面通过第一斜面连接,所述过渡区的底面和所述浅槽区的底面通过第二斜面连接,所述深槽区的安装面和所述深槽区的底面相对;所述深槽区的底面设置有放油孔,放油孔中固定有放油嵌件;所述油道包括凹槽区和D形区,所述D形区的端部与深槽区的底面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凹槽区和所述过渡区的底面固定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有效过滤机油中的杂质,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保证壳体的耐冲击性和高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
技术介绍
油底壳属于发动机润滑系统部件,是封闭曲轴箱并作为储油槽的外壳,收集从发动机各摩擦副及内表面流回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氧化的作用。油底壳设计,既要满足机油容量、密封性能、不同倾角机油泵吸油等的要求,也要力求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艺性应好,同时要满足整车设计要求。目前大多数发动机油底壳基本采用常规化设计,采用冲压或者铸造工艺成型,无轻量化及降噪措施,在结构和材质上存在不足。例如金属油底壳通常重量较大,制造成本较高,噪音明显,并且加工尺寸精度较低,外观粗糙;此外金属油底壳采用纸基密封,密封材料易磨损而造成泄漏;SMC复合材料油底壳结构受模压成型工艺限制,产品结构要求比较简单,且材料不能回收循环使用,同时为保证产品较高强度和耐冲击性能,产品壁厚相对较厚,成本较高。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易成型、高强度、耐冲击、低噪音、质轻、低成本,同时能有效密封的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成型、高强度、耐冲击、低噪音、质轻、低成本,同时能有效密封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动机用油底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油道;所述壳体包括深槽区、过渡区和浅槽区;所述深槽区、所述过渡区和所述浅槽区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槽区的底面和所述过渡区的底面通过第一斜面连接,所述过渡区的底面和所述浅操区的底面通过第二斜面连接,所述深槽区的安装面和所述深槽区的底面相对;所述深槽区的底面设置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中固定有放油嵌件;所述油道包括凹槽区和D形区,所述D形区的端部与深槽区的底面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凹槽区和所述过渡区的底面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过渡区的底面和所述浅槽区的底面均设置有加强筋板。可选地,所述深槽区的侧面设有加热器孔,所述加热器孔中安装有机油加热装置。可选地,所述凹槽区和所述过渡区的底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深槽区、所述过渡区和所述浅槽区的安装面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安装有橡胶密封垫。可选地,所述安装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有金属嵌件。可选地,所述金属嵌件镶嵌在所述通孔中,或通过过盈配合或粘接固定在所述通孔中。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油道的D形区内安装有机油过滤网,所述机油过滤网与所述D形区的末端具有预设距离。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油道均是注塑成型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发动机用油底壳的壳体和油道两部分结构简单、易成型,设计及制造成本低,且装配过程简单。油底壳使用橡胶密封垫代替纸基密封垫,利用橡胶的弹性保证壳体与缸体的气密性,且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油底壳拆卸后橡胶密封垫可循环使用。油底壳采用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可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油底壳油道配有过滤装置,可有效过滤机油中的杂质,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油底壳外侧设有加强筋,保证了壳体的耐冲击性和高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壳体,11深槽区,12过渡区,13浅槽区,14第一斜面,15第二斜面,16放油孔,17加热器孔,18密封槽,19通孔;111深槽区的底面,112深槽区的侧面,121过渡区的底面,131浅槽区的底面;101加强筋板,102加强筋,104安装面;2油道,21凹槽区,22D形区;3放油嵌件;4机油加热装置;5橡胶密封垫;6金属嵌件;7机油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位词顶和底,是以图2所示的油底壳实施例的位置为基准进行限定的。请结合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用油底壳,包括壳体1和油道2。其中,壳体1包括深槽区11、过渡区12和浅槽区13;深槽区11、过渡区12和浅槽区13的安装面104处于同一平面,深槽区11的底面111和过渡区12的底面121通过第一斜面14连接,过渡区12的底面121和浅槽区13的底面131通过第二斜面15连接,安装面104和深槽区11的底面111相对;深槽区11的底面111设置有放油孔16,放油孔16中固定有放油嵌件3;油道2包括凹槽区21和D形区22,D形区22的端部与深槽区11的底面111具有预设距离,凹槽区21和过渡区12的底面121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用油底壳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具体地,凹槽区21和过渡区12的底面12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安装面104即为油底壳的顶部处的法兰面。需要说明的是,放油嵌件3可以是预先放置在放油孔16的位置,注塑时直接镶嵌其中,也可以通过使放油嵌件3与放油孔16的过盈配合或粘接等实现,壳体1通过放油嵌件3与放油塞连接保证壳体1中机油的放出,放油嵌件3用于确保连接强度。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用油底壳由壳体1和油道2两部分构成,且壳体1和油道2结构简单、易成型且装配过程简单,进而使得发动机用油底壳的设计及制造成本低。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用油底壳的强度,以及减小应力集中,在过渡区12的底面121和浅槽区13的底面131均设置有加强筋板101。可选地,深槽区11的侧面112设有加热器孔17,加热器孔17中安装有机油加热装置4,机油加热装置4可用于加热机油,确保机油润滑性。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油底壳的密封性,深槽区11、过渡区12和浅槽区13的安装面104具有密封槽18,密封槽18中安装有橡胶密封垫5。可选地,为了提高该用油底壳的整体安装强度,在安装面104上设有通孔19,通孔19内固定有金属嵌件6。具体地,为了使金属嵌件6能够稳定的固定在通孔19内,金属嵌件6可以镶嵌在通孔19中,或通过过盈配合或粘接固定在通孔19中。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油底壳的强度,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加强筋102。具体地,加强筋102的中心距为8毫米,厚度为2毫米,平行分布。具体地,为了能够对机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在油道2的D形区22内安装有机油过滤网7,机油过滤网7与D形区22的末端具有预设距离。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油底壳的壳体1是通过注塑成型获得的。注塑时,在安装面104上设制通孔19,通孔19内金属嵌件6的固定可以是预先将金属嵌件6放置在模具通孔19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油道(2);所述壳体(1)包括深槽区(11)、过渡区(12)和浅槽区(13);所述深槽区(11)、所述过渡区(12)和所述浅槽区(13)的安装面(104)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槽区(11)的底面(111)和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通过第一斜面(14)连接,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和所述浅槽区(13)的底面(131)通过第二斜面(15)连接,所述安装面(104)和所述深槽区(11)的底面(111)相对;所述深槽区(11)的底面(111)设置有放油孔(16),所述放油孔(16)中固定有放油嵌件(3);所述油道(2)包括凹槽区(21)和D形区(22),所述D形区(22)的端部与深槽区(11)的底面(111)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凹槽区(21)和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油道(2);所述壳体(1)包括深槽区(11)、过渡区(12)和浅槽区(13);所述深槽区(11)、所述过渡区(12)和所述浅槽区(13)的安装面(104)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槽区(11)的底面(111)和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通过第一斜面(14)连接,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和所述浅槽区(13)的底面(131)通过第二斜面(15)连接,所述安装面(104)和所述深槽区(11)的底面(111)相对;所述深槽区(11)的底面(111)设置有放油孔(16),所述放油孔(16)中固定有放油嵌件(3);所述油道(2)包括凹槽区(21)和D形区(22),所述D形区(22)的端部与深槽区(11)的底面(111)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凹槽区(21)和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12)的底面(121)和所述浅槽区(13)的底面(131)均设置有加强筋板(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槽区(11)的侧面(112)设有加热器孔(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利刚李立建谢嵩刘晓静崔巧丽李巍李文仿宋磊高红梅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材汽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