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995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除尘装置,所述井下除尘装置包括:鼓风机,具有出风通道;送风装置,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均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通道连接;起泡装置,包括:水箱、泡泡板与风扇,其中,水箱包括容纳起泡液体的水槽,所述水槽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还包括:从所述水槽侧壁向斜向上伸出的隔板;泡泡板与风扇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泡板上包括多个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的起泡环,多个所述起泡环所在的平面为竖直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较好的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除尘装置,可以用于矿山、建筑工地、室内装修等工况。
技术介绍
目前煤尘危害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煤炭行业多发的职业病(如尘肺病);二是煤尘爆炸安全隐患。根据测定,未采取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高达4000~6000mg/m3,即使采取了喷雾防尘措施,多数矿井粉尘危害依然严重。因此,为了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如何更有效地降低煤尘的浓度,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喷雾降尘是目前煤矿井下常用的降尘措施之一,然而对于微小颗粒降尘作用并不十分理想。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井下除尘技术,除尘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除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井下除尘技术,除尘效果不好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井下除尘装置,所述井下除尘装置包括:鼓风机,具有出风通道;送风装置,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均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通道连接;起泡装置,包括:水箱、泡泡板与风扇,其中,水箱包括容纳起泡液体的水槽,所述水槽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还包括:从所述水槽侧壁向上或斜向上伸出的隔板;泡泡板与风扇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泡泡板上包括多个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的起泡环,多个所述起泡环所在的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一送风管向所述风扇送风,所述第二送风管将泡泡板上起泡环产生的泡泡吹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泡泡板与风扇的数目均为多个,所述转轴的数目为多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设有多个面对所述风扇的第一送风嘴。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起泡环呈环形矩阵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风管设有多个面对所述起泡环的第二送风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相互平行并且与所述出风通道垂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的中心线。进一步的,第一送风嘴的送风方向平行所述转轴的轴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均为直管,多个所述转轴成线性排列,多个所述第一送风嘴成线性排列。作用机理:申请人在研究除尘过程中发现,喷雾降尘效果差主要原因是水雾与粉尘接触时间短,相对速度大,对粉尘捕捉能力弱,因此,申请人受小孩吹泡泡的启发,首先产生随风飘动的泡泡,泡泡与空气中的粉尘流动速度接近,延长了泡泡与粉尘的接触时间,同时泡泡液中的发泡剂对粉尘的吸附作用。一方面能将矿井巷道中缓慢流动气体中的微小粉尘黏附于泡泡表面,随着泡泡的飘落或者破裂将空气中的粉尘降落至地面;另一方面,泡泡包裹的污染粉尘也会沉降。本技术用鼓风机连接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后面的一个送风管吹动风扇旋转,泡泡板与风扇同轴连接,从而带动泡泡板随风扇一起旋转;泡泡板放在中间的水箱中,里面盛装有制造泡泡的液体,(泡泡板的1/3要浸在造泡液体中);送风装置前面的送风管对准泡泡板中起泡环的位置。通电后鼓风机启动,带动风扇和泡泡板转动。因泡泡板的圆环位置沾有液体,前面有风吹出,从而有大量的泡泡连续出现,形成泡泡瀑布,从而达到了较好的除尘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井下除尘装置的第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井下除尘装置的第二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井下除尘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井下除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井下除尘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泡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送风装置;2、鼓风机;3、起泡装置;4、水箱;5、第一送风管;6、第二送风管;7、第一送风嘴;8、第二送风嘴;9、风扇;10、泡泡板;11、转轴;15、起泡环;21、出风通道;41、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井下除尘装置包括:鼓风机2,具有出风通道21;出风通道21的侧壁为金属制成,例如为材质为钢;送风装置1,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一送风管5和第二送风管6,所述第一送风管5和第二送风管6均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通道21连接;起泡装置3,包括:水箱4、泡泡板10与风扇9,其中,水箱4包括容纳起泡液体的水槽,所述水槽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还包括:从所述水槽侧壁向上或斜向上伸出的隔板41;水箱4可以由钢板制成;如图6和图7所示,泡泡板10与风扇9通过转轴11同轴连接,所述转轴11设置在所述隔板41上;泡泡板10与风扇9分别位于隔板41的两侧,隔板分隔开泡泡板10与风扇9,使二者不互相干扰;隔板41例如为圆弧形,向风扇9弯曲,将风扇9半包围起来,以起到较好的回风效果,使风扇受风效果更好;而隔板41面对泡泡板10的一侧为向上的圆弧形,起到导风板的作用,对从第二送风管6吹来的风其平缓的导向作用,便于泡泡平缓上升;如图7所示,泡泡板10上包括多个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的起泡环15,起泡环15例如为圆环,材质可以为不锈钢,多个所述起泡环15所在的平面为竖直平面;泡泡板在转动过程中,所述起泡装置一次能生成成排的泡泡,陆续能生成瀑布式泡泡或泡泡墙。所述第一送风管5向所述风扇9送风,所述第二送风管6将泡泡板上起泡环产生的泡泡吹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5和第二送风管6分别位于所述隔板41的两侧,材质均可以为不锈钢,便于布置,减少干涉,空间紧凑。进一步的,所述泡泡板10与风扇9的数目均为多个,所述转轴11的数目也为多个,这样能够产生更多的泡泡,除尘面积更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5设有多个面对所述风扇的第一送风嘴7,第一送风嘴7的口径小于第一送风管5,使风扇能够受到较大的风速。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起泡环15呈环形矩阵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以形成周向连续的泡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风管6设有多个面对所述起泡环的第二送风嘴8,将起泡环产生的泡泡吹出。第二送风嘴8的口径小于第二送风管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5和第二送风管6,例如均为圆管,相互平行并且与所述出风通道21垂直,这样,能够充分利用鼓风机侧向的空间,不影响鼓风机正常的排风。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1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的中心线,使风扇和泡泡板能够受到足够的风力。进一步的,第一送风嘴7的送风方向平行所述转轴11的轴线,风力损耗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风管5和第二送风管6均为直管,便于制作,多个所述转轴11成线性排列,多个所述第一送风嘴7成线性排列,第二送风嘴8也成线性排列,便于送风和安装制作。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例如为:第一送风管5设有多个(例如7个)面对所述风扇的第一送风嘴7,第二送风管6设有多个(例如7个)面对所述起泡环的第二送风嘴8,风扇9和水箱4之间采用轴承连接,风扇9具有设置在轴承中的转轴11,泡泡板10直接安装在风扇9的转轴11上,从而保证了风扇9转动时带动泡泡板10运动。鼓风机可以选用GXF-Ⅱ型风机,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上,鼓风机连接送风装置,第一送风管5吹动风扇旋转,泡泡板10与风扇9同轴连接,从而带动泡泡板随风扇一起旋转;泡泡板放在中间的水箱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除尘装置包括:鼓风机,具有出风通道;送风装置,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均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通道连接;起泡装置,包括:水箱、泡泡板与风扇,其中,水箱包括容纳起泡液体的水槽,所述水槽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还包括:从所述水槽侧壁向上或斜向上伸出的隔板;泡泡板与风扇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泡泡板上包括多个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的起泡环,多个所述起泡环所在的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一送风管向所述风扇送风,所述第二送风管将泡泡板上起泡环产生的泡泡吹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除尘装置包括:鼓风机,具有出风通道;送风装置,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均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通道连接;起泡装置,包括:水箱、泡泡板与风扇,其中,水箱包括容纳起泡液体的水槽,所述水槽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还包括:从所述水槽侧壁向上或斜向上伸出的隔板;泡泡板与风扇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泡泡板上包括多个围绕在所述转轴周围的起泡环,多个所述起泡环所在的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第一送风管向所述风扇送风,所述第二送风管将泡泡板上起泡环产生的泡泡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泡板与风扇的数目均为多个,所述转轴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隋晓峰赵岩贾向东张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