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94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衬砌养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该台车包括形状和大小大体与隧道衬砌的内壁相适应的外拱,所述外拱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拱的骨架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隧道纵向延伸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下方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台车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底梁的上方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沿所述隧道的纵向排列,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之间通过纵梁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加工方便、安装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衬砌养护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时,绝大多数没有进行特别的养护,为了满足短期经济和工期的要求,模筑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以内就拆模了,有的甚至在8个小时左右就拆模了,且拆模后并未进行有效的养护,从而使混凝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是近期推出市场使用的功能较为完备的隧道养护设备,其可有效提高养护质量,促进隧道规范化施工,然而受隧道尺寸限界的影响,为了便于养护台车的运输、安装、使用和拆除,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的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安装灵活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该装置包括形状和大小大体与隧道衬砌的内壁相适应的外拱,所述外拱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拱的骨架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隧道纵向延伸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下方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台车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底梁的上方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沿所述隧道的纵向排列,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之间通过纵梁组件连接;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均包括两个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侧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底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侧部连接;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各所述第三横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纵梁连接。可选的,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二立柱的数量为两个。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杆和与所述第一立杆连接的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底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四横梁。可选的,所述外拱的外侧设有加热装置和雾化装置。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板。可选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数量为五个。可选的,所述各所述底梁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行走机构。可选的,所述第二纵梁的数量为两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通过设置多个结构稳固的横向支撑模块以及纵梁组件,提高了台车运行稳定性,由于骨架机构的各组成部件体积小、加工方便,不仅有利于部件的运输,还有利于台车的拆装,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以及隧道衬砌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其中外拱未示出。图中:10、外拱;11、电加热板;20、横向支撑模块;21、第二立柱;22、第四横梁;23、第二立杆;24、第三横梁;25、第一横梁;26、第一立杆;27、第二横梁;30、底梁;40、行走机构;50、第一纵梁;60、第二纵梁;70、第三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包括形状和大小大体与隧道衬砌的内壁相适应的外拱10,为了对隧道衬砌进行养护,外拱10的外侧可设置加热装置和雾化装置,以实现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加热和保湿,其中,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工业加热毯,还可以采用电加热板11,如图1所示,外拱10的形状呈弧面,其横截面呈折线形状,该外拱10由多块电加热板11焊接而成,其可以实现分区域加热。雾化装置则可以包括5~10微米级的雾化喷头以及不锈钢输送管道。外拱10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外拱10的骨架机构,该骨架机构包括两个沿隧道纵向延伸的底梁30,该底梁30承载整个骨架机构的重量,其下方设有能够驱动台车行走的行走机构40,该行走机构40可通过常规结构实现,其可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行走轮,为保证台车行走稳定,各底梁30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行走机构40,以保证整个台车的平稳前行。底梁30的上方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模块20,多个横向支撑模块20沿隧道的纵向排列,各横向支撑模块20之间通过纵梁组件连接,从而保证整个骨架机构的稳固性。如图2所示,横向支撑模块20的数量为五个,结合图1,其横跨两个底梁30并沿底梁3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地排列。横向支撑模块20有多种结构形式,为了提高整个骨架机构的稳固性,作为优选,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横向支撑模块20均包括两个第一立柱、第二立柱21、第一横梁25、第二横梁27以及第三横梁24,其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2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横梁25、第二横梁27以及第三横梁24沿横向方向设置。第一立柱的一端与底梁30连接,另一端与外拱10顶部连接;两个第一立柱之间通过第三横梁24连接,第二立柱21的一端与第三横梁24连接,另一端与外拱10顶部连接;第一横梁25的一端与第一立柱连接,另一端与外拱10侧部连接;第二横梁27的一端与底梁30连接,另一端与外拱10侧部连接。上述横向支撑模块20的这种框架结构能够在各个方向很好地支撑外拱10,保证整个台车的稳固性,进而提高隧道衬砌的养护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固上述骨架机构,使其在隧道纵向方向上更加稳固,各横向支撑模块20之间通过纵梁组件连接,该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50、第二纵梁60和第三纵梁70,各横向支撑模块20的第二立柱21之间通过第一纵梁50连接,各第三横梁24之间通过第二纵梁60连接,各横向支撑模块20的第一立柱之间通过第三纵梁70连接。由于第三横梁24的跨度较大,容易晃动,因此,连接于各第三横梁24之间第二纵梁60的数量可设为多个,优选地,各第三横梁24之间通过两个纵梁连接。为了加强对外拱10顶部的支撑,各横向支撑模块20的第二立柱21的数量可设为两个,相应地,第一纵梁50的数量也为两个。进一步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21之间设有第四横梁22,在提高骨架机构的稳固性的同时,还为台车的安装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为后期加热装置以及雾化装置提供了便利。同样,前述第一横梁25的上方也为其他设备预留了足够空间。为了方便骨架机构组成部件的加工、运输和拆装,上述骨架机构的各部件均可由多个容易加工的短杆组成。例如,第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杆26和与第一立杆26连接的第二立杆23,第一立杆26与底梁30连接,第二立杆23与外拱10的顶部连接,而第一横梁25和第三纵梁70均连接于第一立杆26。再例如,第一纵梁50、第二纵梁60和第三纵梁70均可由四个短杆连接而成,其中,短杆的长度与各横向支撑模块20之间的间距相同。上述骨架机构的各部件之间均可通过法兰连接,且法兰上的螺栓孔距及大小均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和大小大体与隧道衬砌的内壁相适应的外拱,所述外拱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拱的骨架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隧道纵向延伸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下方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台车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底梁的上方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沿所述隧道的纵向排列,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之间通过纵梁组件连接;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均包括两个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侧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底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侧部连接;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各所述第三横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纵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模块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和大小大体与隧道衬砌的内壁相适应的外拱,所述外拱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拱的骨架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隧道纵向延伸的底梁,所述底梁的下方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台车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底梁的上方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所述多个横向支撑模块沿所述隧道的纵向排列,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之间通过纵梁组件连接;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均包括两个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侧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底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拱侧部连接;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各所述第三横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各所述横向支撑模块的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坤锋章远方赵勇倪光斌林传年孙世豪吕刚万鹏蒋思王浩耿冬梅刘伟纪博林霍建勋孙毅严振林杨建福孙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铁五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