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895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属于人参种植技术领域。针对目前遮阳棚遮阳效果不好、连接不够稳定的问题,具体方案包括位于参床两侧的立柱、位于参床上方的棚骨架、位于棚骨架上方的遮光膜和悬空铺设在遮光膜上方的遮光网,棚骨架由多根长3.4~3.8m的竹皮并排组成,每根竹皮弯折为拱型,且形成两个竖直部和一个拱型部,所述竖直部和每组立柱的内侧面贴合固定;位于参床一侧的立柱之间通过横梁固定连接,遮光膜覆盖在竹皮的拱型部上方、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遮阳效果更好,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情况,连接方式更加稳固,提高了遮阳棚的抗风性和抗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
本技术涉及人参种植技术棚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
技术介绍
人参属于五加科,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为一种喜阴性植物,适宜在遮光阴凉条件下生长,气温过高或强光照射不能生长。因此,在人参栽培过程中,需要架设遮阳棚。遮阳棚形式很多,按其透光透雨的性能大体分全阴棚、单透棚、双透棚。人参虽然为阴性植物,但它不是绝对不要光照,而是需要弱光。在全阴棚里因为光照太弱,产量低,现已不采用。双透棚在夏季雨水过多时易发生病害和涝害。因此,目前应用还不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单透棚。单透棚常年不透雨,只透少部分光照。单透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一种非林地人参种植的一面坡连体调光遮阳棚(公开号为CN202435888U,申请日为2012年01月16日),包括沿参床两侧连续搭设一面坡连体式棚架,棚架由连续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组成,前排立柱与后排立柱之间斜置连接、间隔排布有横杆,横杆形成的棚面上固定有遮光膜。现有技术采用的是一面坡棚式结构,前瞻和后瞻之间存在光照差异,遮阳效果不好,且横杆与立柱连接不够稳定,容易导致倾斜和坍塌,从而影响人参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一面坡连体调光遮阳棚遮阳效果不好、连接不够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非林地人参用遮阳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包括位于参床两侧的立柱、位于参床上方的棚骨架、位于棚骨架上方的遮光膜和悬空铺设在遮光膜上方的遮光网,在沿参床宽度方向上,位于参床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为一组,所述棚骨架由多根长3.4~3.8m的竹皮并排组成,每根竹皮弯折为拱型,且形成两个竖直部和一个拱型部,所述竖直部和每组立柱的内侧面贴合固定;位于参床一侧的立柱之间通过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遮光膜覆盖在竹皮的拱型部上方、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上。进一步地,每根竹皮的竖直部通过麻绳分别捆绑于每根立柱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高度为0.8~1.2m,沿参床宽度方向上每组立柱的两个立柱间的距离为1.5~2.0m,沿参床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立柱间的距离为1.0~1.5m。进一步地,所述棚骨架距地面高度为1.2~1.6m。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下端进入地下部分的距离为35~45cm。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膜为厚度0.2~0.5mm的蓝塑膜。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膜为一体式。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网为孔径0.5~1.5mm的黑色遮光网。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网为一体式。进一步地,所述遮光网通过支架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采用拱型棚结构,相比一面坡棚式结构,减小了前檐和后檐之间光照差异,且相比现有技术立柱更矮,间距更小,遮阳效果更好,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情况;(2)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立柱之间通过横梁固定连接,并采用麻绳将棚骨架捆绑固定于立柱内侧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相比于立柱之间互相独立而且仅固定立柱的上部,棚骨架与立柱连接的接触面更大,且内侧连接可减小棚骨架的张力,立柱之间连接也更加稳固;(3)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立柱的下端进入地下部分更深,提高了遮阳棚的抗风性和抗塌性,使其更加结实耐用;(4)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遮光膜采用厚度为0.2~0.5mm的蓝塑膜,遮光网采用孔径为0.5~1.5mm的黑色遮光网,在紫外线强度较大时同时采用蓝塑膜和黑色遮光网,在紫外线强度较小时收起黑色遮光网,单独使用蓝塑膜,透光率控制更为合理,透光率可控制在20%~25%;(5)此外,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相比现有技术,蓝塑膜和黑色遮光网采用一体式,结构更加简单,设计更合理,节省了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正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侧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棚骨架;3、遮光膜;4、遮光网;5、支架、6、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搭设时间最好选在秋季播种或移栽结束后进行,如未完成可在春季继续进行,尽量减小春季作业的压力。参杈通常采用一面坡棚式撤下来的立柱,将其截成0.8m~1.2m之间,参床两边立柱要对正且成直线,每两个立柱间距为1.5~2.0m。根据参床宽度选择3.4m~3.8m竹皮,绑在两个对正的立柱上,立柱进入地下部分要有35~45cm。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包括位于参床两侧的立柱1、位于参床上方的棚骨架2、位于棚骨架2上方的遮光膜3和悬空铺设在遮光膜3上方的遮光网4,其特征在于,在沿参床宽度方向上,位于参床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1为一组,所述棚骨架2由多根长3.8m的竹皮并排组成,每根竹皮弯折为拱型,且形成两个竖直部和一个拱型部,所述竖直部和每组立柱1的内侧面贴合固定;位于参床一侧的立柱1之间通过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遮光膜3覆盖在竹皮的拱型部上方、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6上。采用拱型棚结构,相比一面坡棚式结构,减小了前檐和后檐之间光照差异。优选地,每根竹皮的两端通过麻绳分别捆绑于每根立柱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采用麻绳将棚骨架捆绑固定于立柱内侧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相比于仅固定立柱上部,连接的接触面更大,且内侧连接可减小棚骨架的张力,因此连接方式更加稳固。其中,所述立柱1的高度为0.8m,沿参床宽度方向上每组立柱1的两个立柱1间的距离为1.5m,沿参床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立柱1间的距离为1.5m;所述棚骨架2距地面高度为1.6m。相比现有技术立柱更矮,间距更小,遮阳效果更好,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情况。所述立柱1的下端进入地下部分的距离为45cm;立柱的下端进入地下部分更深,提高了遮阳棚的抗风性和抗塌性,使其更加结实耐用。所述遮光膜3为厚度0.2mm的一体式蓝塑膜;所述遮光网4为孔径0.5~1.5mm的一体式黑色遮光网。在紫外线强度较大时同时采用蓝塑膜和黑色遮光网,在紫外线强度较小时收起黑色遮光网,单独使用蓝塑膜,透光率控制更为合理,透光率可控制在20%~25%;相比现有技术,蓝塑膜和黑色遮光网采用一体式,结构更加简单,设计更合理,节省了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采用拱型棚结构,减小了前檐和后檐之间光照差异,遮阳效果更好,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情况;采用麻绳将棚骨架捆绑固定于立柱的下部,连接的接触面更大,连接方式更加稳固,提高了遮阳棚的抗风性和抗塌性,使其更加结实耐用;采用蓝塑膜和黑色遮光网,透光率控制更为合理,结构更加简单,节省了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以上只通过技术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包括位于参床两侧的立柱(1)、位于参床上方的棚骨架(2)、位于棚骨架(2)上方的遮光膜(3)和悬空铺设在遮光膜(3)上方的遮光网(4),其特征在于,在沿参床宽度方向上,位于参床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1)为一组,所述棚骨架(2)由多根长3.4~3.8m的竹皮并排组成,每根竹皮弯折为拱型,且形成两个竖直部和一个拱型部,所述竖直部和每组立柱(1)的内侧面贴合固定;位于参床一侧的立柱(1)之间通过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遮光膜(3)覆盖在竹皮的拱型部上方、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包括位于参床两侧的立柱(1)、位于参床上方的棚骨架(2)、位于棚骨架(2)上方的遮光膜(3)和悬空铺设在遮光膜(3)上方的遮光网(4),其特征在于,在沿参床宽度方向上,位于参床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柱(1)为一组,所述棚骨架(2)由多根长3.4~3.8m的竹皮并排组成,每根竹皮弯折为拱型,且形成两个竖直部和一个拱型部,所述竖直部和每组立柱(1)的内侧面贴合固定;位于参床一侧的立柱(1)之间通过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遮光膜(3)覆盖在竹皮的拱型部上方、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其特征在于,每根竹皮的竖直部通过麻绳分别捆绑于每根立柱(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参遮阳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高度为0.8~1.2m,沿参床宽度方向上每组立柱(1)的两个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成日白亚静宋庆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益盛汉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