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979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挡土框、生物滞留带、生态沟、蓄水池、汇水总管、吸附池、净水组件和提升泵,净水组件连接提升泵,汇水总管与净水组件均连通蓄水池,生态沟内设有溢水井,溢水井内设有过滤筛板,过滤筛板上均匀分布有筛孔,生物滞留带设于挡土框内,挡土框由挡土板围合而成,吸附池内纵向分布有活性炭吸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路面雨水通过横向排水和竖向排水的方式,加快了道路排水的速度,减少了路面积水量,避免出现洪峰,有效防治了城市的内涝,并将雨水层层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内,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雨水收集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道路处处是硬化路面,城市变得很“硬”,不会呼吸,暴雨天气容易产生城市内涝。城市排水设施落后,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调查发现,以市中心状元路主干道为例,该道路因排水设施不完善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利影响,具体有:①通过路面表层渗入路基结构内部的水分,由于排水不畅,长期滞留在路基,严重影响路基强度,造成路基冲刷,严重时还会形成唧泥或断裂等;②路面是沥青路面,使得沥青从集料表面脱落造成各种病害;③夜间行车,由于城市路表面水分,路表水面将会对车灯光线造成反射现象,这种反射现象会引起驾驶员的错觉,进而会影响道路行车安全;④城市道路路表积水问题可能使堵车现象变得更为严重;⑤雨水主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无法渗透到地下,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将路面雨水通过横向排水和竖向排水的方式,加快了道路排水的速度,减少了路面积水量,避免出现洪峰,有效防治了城市的内涝,并将雨水层层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内,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框、生物滞留带、生态沟、蓄水池、汇水总管、吸附池、净水组件和提升泵,净水组件连接提升泵,汇水总管与净水组件均连通蓄水池,生态沟与汇水总管之间设有排水盲管,生态沟内设有溢水井,溢水井内设有过滤筛板,过滤筛板上均匀分布有筛孔,溢水井与吸附池之间设有导流管,生物滞留带设于挡土框内,挡土框由挡土板围合而成,挡土板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灌浆凹槽和锚固杆,灌浆凹槽内设有贯通孔,锚固杆的一端穿出贯通孔,挡土板的一侧设有凸块,挡土板的另一侧设有嵌槽,嵌槽与凸块相对应,吸附池内纵向分布有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池与蓄水池之间设有引流管,生物滞留带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覆土层、砂滤层、级配碎石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内设有排水导管,排水导管连通汇水总管。进一步,净水组件包括物理过滤器和旋流分离器,物理过滤器连接旋流分离器,物理过滤器连通吸附池,旋流分离器连接提升泵,蓄水池中收集的雨水先进入物理过滤器中进行物理过滤,去除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再通过旋流分离器的离心作用,将雨水和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离,从而对雨水进行净化,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地面,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进一步,溢水井的内壁上对称分布有支撑柱,过滤筛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定位块,定位块的一侧设有卡口,卡口与支撑柱相对应,过滤筛板的设置不仅能够拦截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及有害物,还能拦截行人掉入溢水井内的物品,便于找回,过滤筛板与溢水井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时从上往下将定位块一侧的卡口卡住支撑柱的顶端,使得过滤筛板被限位固定,操作简单,拆卸后将过滤筛板上的污物清理,继续使用,经济效益高。进一步,生态沟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透水砂层和卵石层,排水盲管设于卵石层内,种植土层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种植土层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种植土层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另一方面其不规则多孔结构起到减缓雨水下渗速度的作用,透水砂层透水性强,不会影响雨水下渗,且起到隔离作用,种植土层与卵石层相互不侵扰,不会充入各自的空隙内,卵石层孔隙大,可在暴雨时短暂贮存雨水,暴雨过后再下渗,减少路面积水,生态沟引导路面雨水下排,对雨水中混入的地面污染物有效过滤,减少了路面径流量,避免雨水口堵塞和路面积水现象,生态景观好。进一步,相邻贯通孔之间的间距为50~60cm,合理控制相邻贯通孔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相邻锚固杆之间的间距,既不影响挡土板的结构稳定性,又能增强挡土板的抗剪强度。进一步,蓄水池的外壁上设有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一方面对蓄水池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周围土壤的挤压、侵扰,另一方面防止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外渗,提高雨水的收集率,防止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渗入蓄水池内造成污染。进一步,吸附池上设有检查井,检查井的设置便于维护人员定期对吸附池进行维护,将吸附池内的沉淀污物捞出,更换活性炭吸附层上的填料。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流入生态沟内的雨水一部分直接下渗,经过阻截、截留、蓄流等作用,被初步过滤,去除了混入雨水中的大部分污物,另一部分雨水进入溢水井内快速下流,有效减少生态沟内堆积的雨水量,避免水量堆积过高流向路面,形成多股径流,造成洪峰,有效缓解生态沟的排水压力,分流排水,排水效率高;由于进入溢水井内的雨水未经处理,先经过滤筛板过滤除杂,再将雨水引入吸附池中,进行吸附净化,降低雨水中有害物的含量,再经引流管引入蓄水池中储存起来。生物滞留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调蓄雨水,削减路面洪峰,通过蓄留、下渗和限流措施,减少路面积水量;二是净化雨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阻截、过滤,滞留雨水中的泥沙;三是以绿地形式布置,保持原有绿化功能,并美化了环境。覆土层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覆土层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覆土层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砂滤层可截留雨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胶体等,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砂滤层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级配碎石层介质随着雨水下渗逐渐流失,级配碎石层具有良好的透水与扩散应力、承载过渡作用,对砾石层起到保护作用,过渡了上层基质的压力,防止砾石层受压过大造成结构破坏,还利于雨水下渗,砾石层内设有排水导管,排水导管连通汇水总管,砾石层孔隙大小不一,利于雨水的流动,提高雨水的排出效率,通过排水导管流入汇水总管内,经汇水总管统一排入蓄水池内储存起来。挡土框将生物滞留带围护起来,通过挡土板将生物滞留带与基坑周围的土壤隔开,避免土壤持续挤压生物滞留带,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不会出现基坑塌陷的现象。挡土板施工时,先将锚固杆的下端打入地表以下,提高挡土板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不容易受压倒塌或歪斜,稳定性高,锚固杆的上端则被限位在灌浆凹槽内,向灌浆凹槽内填入水泥浆,一方面将灌浆凹槽填满,将锚固杆的上端掩盖,免受外力侵扰,另一方面使得锚固杆的上端与挡土板粘结在一起,使得锚固杆不容易松动,挡土板就不容易动摇,稳定性就更好,且相邻挡土板之间粘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好,强度增大。相邻挡土板组装简单,将一侧挡土板的凸块嵌入到另一侧挡土板的嵌槽内,连成一体,不容易分离,一方受力,另一方阻止其发生位移,相互牵制,稳定性高。本技术将路面雨水通过横向排水和竖向排水的方式,加快了道路排水的速度,减少了路面积水量,避免出现洪峰,有效防治了城市的内涝,并将雨水层层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内,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地面,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框、生物滞留带、生态沟、蓄水池、汇水总管、吸附池、净水组件和提升泵,所述净水组件连接所述提升泵,所述汇水总管与所述净水组件均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生态沟与所述汇水总管之间设有排水盲管,所述生态沟内设有溢水井,所述溢水井内设有过滤筛板,所述过滤筛板上均匀分布有筛孔,所述溢水井与所述吸附池之间设有导流管,所述生物滞留带设于所述挡土框内,所述挡土框由所述挡土板围合而成,所述挡土板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灌浆凹槽和锚固杆,所述灌浆凹槽内设有贯通孔,所述锚固杆的一端穿出所述贯通孔,所述挡土板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挡土板的另一侧设有嵌槽,所述嵌槽与所述凸块相对应,所述吸附池内纵向分布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附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有引流管,所述生物滞留带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覆土层、砂滤层、级配碎石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内设有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连通所述汇水总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框、生物滞留带、生态沟、蓄水池、汇水总管、吸附池、净水组件和提升泵,所述净水组件连接所述提升泵,所述汇水总管与所述净水组件均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生态沟与所述汇水总管之间设有排水盲管,所述生态沟内设有溢水井,所述溢水井内设有过滤筛板,所述过滤筛板上均匀分布有筛孔,所述溢水井与所述吸附池之间设有导流管,所述生物滞留带设于所述挡土框内,所述挡土框由所述挡土板围合而成,所述挡土板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灌浆凹槽和锚固杆,所述灌浆凹槽内设有贯通孔,所述锚固杆的一端穿出所述贯通孔,所述挡土板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挡土板的另一侧设有嵌槽,所述嵌槽与所述凸块相对应,所述吸附池内纵向分布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附池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有引流管,所述生物滞留带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覆土层、砂滤层、级配碎石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内设有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连通所述汇水总管。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