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77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包括:染色池、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所述染色池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左滚轮以及右滚轮,所述左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通过左横杆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通过右横杆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所述右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与所述右固色层之间的间隙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先对纤维本体进行上色,再对染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固色,利用双重染色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染色后的色牢度,不易掉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
技术介绍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是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来装点生活,染色之法自古有之,并不断发展。然而,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染色纤维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不在单纯的追求要求颜色的鲜艳,更加注重纤维染色后的色牢度,而目前对于纤维的染色仅仅采用浸泡法进行,这不仅导致了生产时间较长,而且染色后色牢度较低,容易掉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能够先对纤维本体进行上色,再对染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固色,利用双重染色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染色后的色牢度,不易掉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包括:染色池、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所述染色池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实现纤对维本体的上色;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左滚轮以及右滚轮,所述左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通过左横杆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通过右横杆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所述右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与所述右固色层之间的间隙内,实现纤维本体的固色。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气缸和所述右气缸的上下伸缩速度一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左气缸和右气缸的气缸杆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所述左滚轮和所述右滚轮应浸入所述染色池的染色液中。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固色层和所述右固色层的材质均为吸水弹性材料。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机构由位于两侧的驱动轮以及位于中间的导向轮组成。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控制转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染色池对纤维本体进行浸泡上色,并且采用固色机构来对染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固色,利用了先上色后固色的双重染色方式,大幅提高了纤维本体在染色后的色牢度,不易掉色;2)通过采用气缸的上下伸缩来控制滚轮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滚轮表面的固色层对纤维本体表面进行滚动挤压,提高固色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染色池,21、驱动轮,22、导向轮,31、左气缸,32、右气缸,33、左滚轮,34、右滚轮,35、左横杆,36、右横杆,37、左固色层,38、右固色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包括:染色池10、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所述染色池10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实现纤对维本体的上色;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31、右气缸32、左滚轮33以及右滚轮34,所述左气缸31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33通过左横杆35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32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34通过右横杆36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33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37,所述右滚轮34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38,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37与所述右固色层38之间的间隙内,实现纤维本体的固色。进一步说明,所述左气缸31和所述右气缸32的上下伸缩速度一致,能够保证左滚轮33和所述右滚轮34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从而使得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始终能够对纤维本体进行滚动挤压,进一步保证固色效果。进一步说明,当左气缸31和右气缸32的气缸杆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所述左滚轮33和所述右滚轮34应浸入所述染色池10的染色液中,从而使得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在上、下移动一回合内,始终能够浸泡至染色液,从而保证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中的染色液始终充足,进一步保证固色效果。进一步说明,所述左固色层37和所述右固色层38的材质均为吸水弹性材料,使得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能够吸收染色池10内的染色液,从而在固色的过程中也能对染色后的纤维进行二次染色,进一步保证染色质量。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机构由位于两侧的驱动轮21以及位于中间的导向轮22组成,所述驱动轮21由驱动电机控制转速,便于控制纤维本体在运输机构内的传输速度,并且能够保证纤维本体始终处于绷直状态,防止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弯曲而影响生产质量。再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其具体的运行原理如下:先将纤维本体盘绕在各驱动轮21与各导向轮22上,随后向染色池10内充入适量的染色液,随后通过驱动电机启动驱动轮21运转,使得纤维本体逐渐在染色池10中浸泡一段时间进行上色,与此同时启动左气缸31和右气缸32运作,使得左气缸31在左横杆35的作用下带动左滚轮33上下移动,右气缸32在右横杆36的作用下带动右滚轮34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左固色层37和右固色层38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对上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滚动挤压,实现对上色后纤维本体的固色,最终通过运输机构输送至后续的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成型,得到色牢度高的染色纤维。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通过采用染色池对纤维本体进行浸泡上色,并且采用固色机构来对染色后的纤维本体进行固色,利用了先上色后固色的双重染色方式,大幅提高了纤维本体在染色后的色牢度,不易掉色;此外还通过采用气缸的上下伸缩来控制滚轮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滚轮表面的固色层对纤维本体表面进行滚动挤压,提高固色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染色池、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所述染色池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实现纤对维本体的上色;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左滚轮以及右滚轮,所述左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通过左横杆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通过右横杆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所述右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与所述右固色层之间的间隙内,实现纤维本体的固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双重染色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染色池、固色机构以及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中输送有纤维本体;所述染色池内填充染色液,所述纤维本体通过所述运输机构浸泡于所述染色液内,实现纤对维本体的上色;所述固色机构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左滚轮以及右滚轮,所述左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左滚轮通过左横杆固定相连,所述右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右滚轮通过右横杆固定相连,且所述左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左固色层,所述右滚轮外表面包裹有右固色层,所述纤维本体穿透于所述左固色层与所述右固色层之间的间隙内,实现纤维本体的固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沪联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