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754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涉及静电纺丝技术领域,包括接收基底以及对称设置于接收基底两侧的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正极发射装置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负极发射装置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通过采用设置于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之间的接收基底进行纳米纤维的接收,摆脱了传统纺丝过程中需要把接收极与负电压连接的限制,避免接收基底的导电性对纺丝过程中电荷积聚的影响,进而保证接收基底上纳米纤维的均匀,可以在接收基底的两侧同时获得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与接收基底的粘合紧密牢固,喷附效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
本技术属于静电纺丝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纺丝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静电纺丝产品被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静电纺丝是一种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主要是指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其作用原理是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位于高压电源正极极的沾有原料溶液的针头处的液滴逐渐由球形变为圆锥形,也就是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纳米纤维并附着在负高压电极上的基底上的过程,这种聚合物细丝可以达到纳米级直径,例如在过滤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过滤效果。现有纺丝过程一般是在负高压接收极上直接放置需要进行表面沾附纳米纤维的基底,如纱网或金属网,喷附过程是先喷一面在进行反转喷附另一侧表面。在纺丝过程中,基底设置在接收极用于接收纳米纤维,然而如果在接收极上利用不导电的基底接收纳米纤维,则会由于基底极化及电荷积聚导致接收极电位上升,减缓静电纺丝速率并最终破坏形成泰勒锥所需的静电场,而且存在与基底粘接不牢的问题,影响后期使用的耐久性,同时还存在两面交替喷附造成的工序繁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静电纺丝中纳米纤维均布性差、与基底接触不牢且喷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包括两侧用于接收纳米纤维的接收基底以及对称设置于接收基底两侧的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正极发射装置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负极发射装置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正极发射装置的后端设有用于向正极发射装置供液的第一供液组件,第一供液组件包括与正极发射装置连通的第一溶液箱以及用于将第一溶液箱中的溶液向正极发射装置供送的第一蠕动泵,正极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一蠕动泵上;负极发射装置的后端设有用于向负极发射装置供液的第二供液组件,第二供液组件包括与负极发射装置连通的第二溶液箱以及用于将第二溶液箱中的溶液向负极发射装置供送的第二蠕动泵,负极发射装置设置于第二蠕动泵上。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正极发射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喷头,负极发射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喷头,第一喷头与第二喷头相对应。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正极发射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三喷头,负极发射装置包括若干个与第三喷头一一对应的第四喷头。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述接收基底包括设置于正极发射装置与负极发射装置之间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中部且用于接收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喷出的纳米纤维的基底。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支撑架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方的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上端且用于固定基底的夹持框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基底为绝缘基底,且基底的中心与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的发射点共线。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基底为塑料纱窗网。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基底为导电基底,且基底的中心与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的发射点共线。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基底为钢丝网。本技术提供的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通过采用设置于正极发射装置和负极发射装置之间的接收基底进行纳米纤维的接收,摆脱了传统纺丝过程中需要把接收极与负电压连接的限制,避免接收基底的导电性对纺丝过程中电荷积聚的影响,进而保证接收基底上纳米纤维的均匀分布,能够在接收基底的两侧同时获得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与接收基底的粘合紧密牢固,具有抗老化及损坏能力强的特点,喷附效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接收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正极发射装置;200-负极发射装置;300-接收基底;310-支撑架;311-底座;312-立柱;313-夹持框架;320-基底;400-第一供液组件;410-第一溶液箱;420-第一蠕动泵;500-第二供液组件;510-第二溶液箱;520-第二蠕动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进行说明。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包括两侧用于接收纳米纤维的接收基底300以及对称设置于接收基底300两侧的正极发射装置100和负极发射装置200,正极发射装置100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负极发射装置200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通过采用设置于正极发射装置100和负极发射装置200之间的接收基底300进行纳米纤维的接收,摆脱了传统纺丝过程中需要把接收极与负电压连接的限制,避免接收基底300的导电性对纺丝过程中电荷积聚的影响,进而保证接收基底300上纳米纤维的均匀分布,能够一次性获得接收基底300两侧喷附成型的效果,纳米纤维与接收基底300的粘合紧密牢固,具有抗老化及损坏能力强的特点,喷附效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正极发射装置100的后端设有用于向正极发射装置100供液的第一供液组件400,第一供液组件400包括与正极发射装置100连通的第一溶液箱410以及用于将第一溶液箱410中的溶液向正极发射装置100供送的第一蠕动泵420,正极发射装置100设置于第一蠕动泵420上;负极发射装置200的后端设有用于向负极发射装置200供液的第二供液组件500,第二供液组件500包括与负极发射装置200连通的第二溶液箱510以及用于将第二溶液箱510中的溶液向负极发射装置200供送的第二蠕动泵520,负极发射装置200设置于第二蠕动泵520上。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用于接收纳米纤维的接收基底(300)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收基底(300)两侧的正极发射装置(100)和负极发射装置(200),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用于接收纳米纤维的接收基底(300)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收基底(300)两侧的正极发射装置(100)和负极发射装置(200),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与高压电源正极相连,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的后端设有用于向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供液的第一供液组件(400),所述第一供液组件(400)包括与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连通的第一溶液箱(410)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溶液箱(410)中的溶液向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供送的第一蠕动泵(420),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设置于所述第一蠕动泵(420)上;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的后端设有用于向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供液的第二供液组件(500),所述第二供液组件(500)包括与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连通的第二溶液箱(510)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溶液箱(510)中的溶液向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供送的第二蠕动泵(520),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设置于所述第二蠕动泵(520)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负电极双喷纺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发射装置(100)包括一个第一喷头,所述负极发射装置(200)包括一个第二喷头,所述第一喷头与所述第二喷头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良焦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耐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