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74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包括落料斗本体,所述落料斗本体包括主下料通道、第一下料通道和第二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所述导料柱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上,且所述转轴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拨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落料斗设计成人字形,并利用所述导料柱对工件进行导向,从而使工件落入不同的淬火槽内,避免对淬火槽进行转运以及等待淬火油冷却,而浪费体力和时间,从而提高淬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炉落料斗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淬火炉落料斗。
技术介绍
淬火炉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个常用设备,工件通过淬火炉进行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后,被送入落料斗,经落料斗再次被送入淬火槽内,进行快速冷却,从而使工件的性能更加稳定。其中落料斗是连接淬火炉和淬火槽之间的纽带,通过落料斗对工件进行输送,将工件与空气隔离开,从而避免工件被氧化。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淬火槽内油温过高时,需更停止淬火工序,待油温冷却后,才可继续冷却,因此会造成时间的大量耗费,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采用两个淬火槽交替工作时,还需对淬火槽进行转运,同样造成时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淬火炉落料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淬火槽内油温过高,导致淬火工艺间断,使工作效率降低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在所述落料斗本体内设置所述导料柱,对工件进行导向,从而使工件经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或所述第二下料通道落入已冷却的淬火槽内,从而避免转运淬火槽以及等待油温冷却而浪费时间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包括落料斗本体,所述落料斗本体包括主下料通道、第一下料通道和第二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所述导料柱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上,且所述转轴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拨柄,所述转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上均设置有侧支撑头,且两个所述侧支撑头相对设置;所述主下料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对称设置在所述导料柱两侧,能够在所述导料柱倾斜时,对所述导料柱进行支撑限位。采用上述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将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分别插入两个淬火槽内,淬火前,将所述第一挡块沿所述第一滑槽向上推移,然后将所述拨柄向所述第一挡块一侧转动,使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导料柱向所述第一凸台一侧摆动,当所述导料柱头部顶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时,即所述拨柄无法继续向下拨时,将所述第一挡块向下滑移,挡在所述拨柄上方,从而使所述导料柱倾斜遮挡在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入料口,从而使工件经所述第二下料通道落入其中一个淬火槽,当此淬火槽内油温过高时,将所述第一挡块向上滑移,脱离对所述拨柄的顶压,同时将所述第二挡块沿所述第二滑槽向上推移,然后再将所述拨柄翻转至另一侧,使所述导料柱头部顶在所述第二凸台上,再利用所述第二挡块对所述拨柄进行压紧,从而使所述导料柱遮挡在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入料口,便于使工件沿所述第一下料通道落入另一淬火槽内,如此可避免对淬火槽进行转运,同时避免等待淬火油冷却而浪费时间。作为优选,所述落料斗本体上端设置有连接法兰。作为优选,所述导料柱为上窄下宽的锥形,且顶部和底部均为圆弧形。作为优选,所述导料柱底部与所述落料斗本体对接的部位设置有与所述导料柱底部圆弧尺寸相匹配的弧形凹槽。作为优选,所述导料柱的纵向宽度与所述主下料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匹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倒T字形滑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为沿所述主下料通道纵向设置的圆弧形凸起,且与所述落料斗本体连为一体。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落料斗设计成人字形,并利用所述导料柱对工件进行导向,从而使工件落入不同的淬火槽内,避免对淬火槽进行转运以及等待淬火油冷却,而浪费体力和时间,从而提高淬火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滑槽与第一挡块连接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挡块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落料斗本体;101、主下料通道;102、第一下料通道;103、第二下料通道;104、第一凸台;105、第二凸台;2、导料柱;3、转轴;4、第一滑槽;401、侧支撑头;5、第一挡块;6、转轮;7、拨柄;8、第二滑槽;9、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包括落料斗本体1,落料斗本体1包括主下料通道101、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平列设置在主下料通道101下方,且与主下料通道101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2;导料柱2通过转轴3安装在落料斗本体1上,且转轴3纵向贯穿落料斗本体1的前后两侧,转轴3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6,转轮6上设置有拨柄7,转轮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且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9,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9上均设置有侧支撑头401,且两个侧支撑头401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可在待淬火的工件较多时,将拨柄7转至竖直状态,利用两侧的侧支撑头401对拨柄7进行顶压,使导料柱2保持竖直状态,从而使工件经导料柱2两侧分别落入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主下料通道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且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对称设置在导料柱2两侧,能够在导料柱2倾斜时,对导料柱2进行支撑限位。作为优选,落料斗本体1上端设置有连接法兰,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连接法兰与淬火炉连接。导料柱2为上窄下宽的锥形,且顶部和底部均为圆弧形,如此设置,便于工件同时经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进入淬火槽时,可沿导料柱2的两侧斜面向下滑移。导料柱2底部与落料斗本体1对接的部位设置有与导料柱2底部圆弧尺寸相匹配的弧形凹槽,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弧形凹槽对导料柱2底部进行支撑,同时可保证导料柱2的自由摆动。导料柱2的纵向宽度与主下料通道101的纵向宽度相匹配,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导料柱2对主下料通道101底部进行完全分割。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均为倒T字形滑槽,如此设置,便于防止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9从落料斗本体1上掉落。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为沿主下料通道101纵向设置的圆弧形凸起,且与落料斗本体1连为一体,如此设置,便于保证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的强度,同时弧形面可使工件顺利通过,而不会遮挡工件。采用上述结构,将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分别插入两个淬火槽内,淬火前,将第一挡块5沿第一滑槽4向上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料斗本体(1),所述落料斗本体(1)包括主下料通道(101)、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所述第一下料通道(102)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103)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101)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2);所述导料柱(2)通过转轴(3)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1)上,且所述转轴(3)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1)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3)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6),所述转轮(6)上设置有拨柄(7),所述转轮(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且所述第一滑槽(4)和所述第二滑槽(8)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9),所述第一挡块(5)和所述第二挡块(9)上均设置有侧支撑头(401),且两个所述侧支撑头(401)相对设置;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且所述第一凸台(104)和所述第二凸台(105)对称设置在所述导料柱(2)两侧,能够在所述导料柱(2)倾斜时,对所述导料柱(2)进行支撑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料斗本体(1),所述落料斗本体(1)包括主下料通道(101)、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所述第一下料通道(102)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103)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101)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2);所述导料柱(2)通过转轴(3)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1)上,且所述转轴(3)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1)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3)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6),所述转轮(6)上设置有拨柄(7),所述转轮(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且所述第一滑槽(4)和所述第二滑槽(8)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9),所述第一挡块(5)和所述第二挡块(9)上均设置有侧支撑头(401),且两个所述侧支撑头(401)相对设置;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且所述第一凸台(104)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国陈大中周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弟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