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73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24
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下弦杆位于上弦杆的下方,且上弦杆与下弦杆相连接;所述下弦杆底部设有第一吊点、第二吊点、第三吊点、第四吊点、第五吊点和第六吊点,第一吊点、第二吊点位于下弦杆两侧,第三吊点、第四吊点、第五吊点和第六吊点位于下弦杆中部;所述上弦杆上设有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位于上弦杆两侧,且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朝上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一种吊具增加不同类型的吊点以对应不同的预制构件,大大提高了吊装的速度,弥补了现有的提梁站转运不同构件需更换不同吊具的问题,使一个吊具能吊装不同的预制构件,不需要重新置换吊具,工序简单。

Integral hoisting device for lifting precast member in lifting station

The integral hoisting device for hoisting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in the beam lifting station comprises an upper chord and a lower chord, the lower chord is located below the upper chord and the upper cho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hord;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chord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and sixth hoisting points, the first and second hoisting points, and the second hoisting poi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chord, the third, fourth, fifth and sixth lifting points are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chord; the upper chord is provided with the seventh and eighth lifting points; the seventh and eighth lifting point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chord, and the seventh and eighth lifting points are arranged upwar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 kind of lifting is adop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lifting points to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the speed of hoisting is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problem of replacing different hangers for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existing beam lifting station is remedied, so that a hanger can hoist different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without replacing the hanger, and the process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型预制构件存放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
技术介绍
在桥梁装配化建设中,通常有多种类型的构件需要进行起吊转运到桥面上,如T梁、立柱、盖梁等预制构件,现有的吊装吊具比较单一,只能满足单种构件吊装,不能满足多种预制构件吊装,需要经常更换吊具来满足施工要求,使得吊装工艺繁琐,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功能全面,吊装高效,不需要经常更换吊具的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下弦杆位于上弦杆的下方,且上弦杆与下弦杆相连接;所述下弦杆底部设有第一吊点、第二吊点、第三吊点、第四吊点、第五吊点和第六吊点,第一吊点、第二吊点位于下弦杆两侧,第三吊点、第四吊点、第五吊点和第六吊点位于下弦杆中部;所述上弦杆上设有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位于上弦杆两侧,且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朝上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设有斜腹杆和直腹杆,斜腹杆和直腹杆连接上弦杆和下弦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弦杆上设有第一平联,下弦杆上设有第二平联,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位于相邻斜腹杆连接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焊于下弦杆下方,且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由钢板组焊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吊点位于第二吊点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吊点、第四吊点、第五吊点焊于下弦杆下方,且第三吊点、第四吊点、第五吊点由耳板与加劲板组焊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吊点位于第四吊点外侧,第四吊点位于第五吊点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六吊点为下弦杆上开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焊于上弦杆上,且第七吊点和第八吊点为卸扣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弦杆两侧设有弯杆,弯杆朝向下弦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一种吊具增加不同类型的吊点以对应不同的预制构件,大大提高了吊装的速度,弥补了现有的提梁站转运不同构件需更换不同吊具的问题,使一个吊具能吊装不同的预制构件,不需要重新置换吊具,工序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C-C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D-D处的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上弦杆1,下弦杆2,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第六吊点8,第七吊点9,第八吊点10,斜腹杆11,直腹杆12,第一平联13,第二平联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包括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下弦杆2位于上弦杆1的下方,且上弦杆1与下弦杆2相连接;下弦杆2底部设有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位于下弦杆2两侧,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位于下弦杆2中部;上弦杆1上设有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位于上弦杆1两侧,且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朝上设置。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用于起吊预制构件,不同的预制构件通过不同的吊点进行起吊,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用于起吊整体一体式吊具。上弦杆1和下弦杆2之间设有斜腹杆11和直腹杆12,斜腹杆11和直腹杆12连接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上弦杆1上设有第一平联13,下弦杆2上设有第二平联14,第一平联13和第二平联14位于相邻斜腹杆11连接处。该一体式吊具包括两根上弦杆1和两根下弦杆2,两根上弦杆1水平设置,且两根上弦杆1之间通过第一平联13固定连接,两根下弦杆2也水平设置,且两根下弦杆2之间通过第二平联14固定连接,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通过斜腹杆11和直腹杆12连接,整体一体式吊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各有两个,位于两根上弦杆1上,通过价格四个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同时起吊,且上弦杆1两侧设有弯杆,弯杆朝向下弦杆2,使得一体式吊具在吊起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第一吊点3和第二吊点4焊于下弦杆2下方,且第一吊点3和第二吊点4由钢板组焊而成,第一吊点3位于第二吊点4外侧。第一吊点3和第二吊点4采用卸扣通过钢丝绳与龙门吊大钩相连接,且第一吊点3和第二吊点4用于起吊T梁,第一吊点3用于起吊30米T梁,第二吊点4用于起吊28米T梁,第一吊点3和第二吊点4为T梁吊装钢丝绳挂在弧形板上,第一吊点3和第二吊点4均有四个,每根下弦杆2上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焊于下弦杆2下方,且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由耳板与加劲板组焊而成,第三吊点5位于第四吊点6外侧,第四吊点6位于第五吊点7外侧。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用于吊挂立柱,第三吊点5有四个,用于水平起吊最长立柱,第四吊点6也有四个,用于起吊一般长立柱,第五吊点7有四个,用于起吊较短立柱,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为水平立柱起吊时尼龙吊带上卸扣的吊挂点。如图6所示,第六吊点8为下弦杆2上开孔,第六吊点8用于固定盖梁的精轧螺纹钢吊杆,第六吊点8有四个,为起吊盖梁时的位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龙门吊分别吊起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各类构件根据施工安排可吊于下弦杆2的下方,然后将构件从运输车上调至桥面上的运梁车上。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上弦杆1,下弦杆2,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第六吊点8,第七吊点9,第八吊点10,斜腹杆11,直腹杆12,第一平联13,第二平联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

【技术保护点】
1.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下弦杆(2)位于上弦杆(1)的下方,且上弦杆(1)与下弦杆(2)相连接;所述下弦杆(2)底部设有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位于下弦杆(2)两侧,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位于下弦杆(2)中部;所述上弦杆(1)上设有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位于上弦杆(1)两侧,且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朝上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下弦杆(2)位于上弦杆(1)的下方,且上弦杆(1)与下弦杆(2)相连接;所述下弦杆(2)底部设有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第一吊点(3)、第二吊点(4)位于下弦杆(2)两侧,第三吊点(5)、第四吊点(6)、第五吊点(7)和第六吊点(8)位于下弦杆(2)中部;所述上弦杆(1)上设有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位于上弦杆(1)两侧,且第七吊点(9)和第八吊点(10)朝上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1)和下弦杆(2)之间设有斜腹杆(11)和直腹杆(12),斜腹杆(11)和直腹杆(12)连接上弦杆(1)和下弦杆(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梁站内预制构件吊装的一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1)上设有第一平联(13),下弦杆(2)上设有第二平联(14),第一平联(13)和第二平联(14)位于相邻斜腹杆(11)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梁站内预制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叶以挺郝立林张学鑫敖毅罗修翔赵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