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970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储放罐、隔油池、污水沉淀池、蒸发分解池、冷却池、废渣过滤池、中水收集池、微电解处理池、水质检测池、饮用水收集池、废渣收集池、污泥脱水机、固体回收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将一级饮用水处理和二级中水处理的技术相结合,不仅将污水进行回收利用,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对极度缺水地区或是停水的地区均能喝到饮用水,而无需提前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特别是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对建筑物节能的要求日趋严格。为了节约水资源和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对建筑物中生活用水的回收处理技术要求较高,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对建筑物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采用中水处理,若在极度缺水地区或是停水时就无法使用饮用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将一级饮用水处理和二级中水处理的技术相结合,不仅将污水进行回收利用,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对极度缺水地区或是停水的地区均能喝到饮用水,而无需提前储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储放罐、隔油池、污水沉淀池、蒸发分解池、冷却池、废渣过滤池、中水收集池、微电解处理池、水质检测池、饮用水收集池、废渣收集池、污泥脱水机、固体回收池,所述的污水储放罐的右端与隔油池的左端连接,所述的隔油池的右端与污水沉淀池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的右端与蒸发分解池的左端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的上端与冷却池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冷却池的右端与废渣过滤池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的右上端与中水收集池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的右下端与微电解处理池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微电解处理池的右端与水质检测池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水质检测池的右端与饮用水收集池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的上侧从左往右依次设有A进口、B进口、C进口、D进口,所述的隔油池的下端与A进口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的下端与B进口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的下端与C进口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的下端与D进口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的下侧与污泥脱水机的上端连接,所述的污泥脱水机的下端与固体回收池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B进口包括E进口和F进口,所述的污水沉淀池内设有上层沉淀池和下层沉淀池,所述的上层沉淀池内设有上层沉淀网,所述的上层沉淀池的右端与E进口连接,所述的下层沉淀池内设有下层沉淀网,所述的下层沉淀网的左端与F进口连接,所述的上层沉淀网的网孔大于下层沉淀网的网孔。作为优选,所述的微电解处理池的上端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的第一控制阀为“T”型。作为优选,所述的水质检测池内设有pH检测计,所述的pH检测计的右侧设有重金属测试计,所述的水质检测池的上方设有测试显示屏,所述的pH检测计的上端与测试显示屏的下侧左端连接,所述的重金属测试计的上端与测试显示屏的下侧右端连接,所述的pH检测计的下方设有回流管,所述的回流管的右端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的第二控制阀的左侧设有真空管,所述的真空管的左端与微电解处理池的右端连接,所述的真空管的下方设有抽真空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筒、活塞和电机,所述的真空管的下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与真空筒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真空筒的下端与活塞的上端连接,所述的活塞的下端与电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污水储水罐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再依次经过隔油池、污水沉淀池、蒸发分解池、冷却池、废渣过滤池,经过废渣过滤池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连通至中水收集池,中水收集池内的水源能用于冲厕所、洗车、灌溉等,另一条支路依次经过微电解处理池、水质检测池至饮用水收集池,饮用水收集池内的水可以进行饮用,满足极度缺水地区或是停水的地区能喝到饮用水,而无需提前储存。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图2是废渣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污水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水质检测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真空管与真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储放罐、2-隔油池、3-污水沉淀池、4-蒸发分解池、5-冷却池、6-废渣过滤池、7-中水收集池、8-微电解处理池、9-水质检测池、10-饮用水收集池、11-废渣收集池、12-污泥脱水机、13-固体回收池、14-抽真空装置、31-上层沉淀池、32-下层沉淀池、81-有第一控制阀、91-pH检测计、92-重金属测试计、93-测试显示屏、111-A进口、112-B进口、113-C进口、114-D进口、115-E进口、116-F进口、141-真空筒、142-活塞、143-电机、311-上层沉淀网、321-下层沉淀网、911-回流管、912-第二控制阀、913-真空管、914-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储放罐1、隔油池2、污水沉淀池3、蒸发分解池4、冷却池5、废渣过滤池6、中水收集池7、微电解处理池8、水质检测池9、饮用水收集池10、废渣收集池11、污泥脱水机12、固体回收池13,所述的污水储放罐1的右端与隔油池2的左端连接,所述的隔油池2的右端与污水沉淀池3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的右端与蒸发分解池4的左端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4的上端与冷却池5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冷却池5的右端与废渣过滤池6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右上端与中水收集池7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右下端与微电解处理池8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微电解处理池8的右端与水质检测池9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水质检测池9的右端与饮用水收集池10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11的上侧从左往右依次设有A进口111、B进口112、C进口113、D进口114,所述的隔油池2的下端与A进口111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的下端与B进口112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4的下端与C进口113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下端与D进口114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11的下侧与污泥脱水机12的上端连接,所述的污泥脱水机12的下端与固体回收池13连接,所述的B进口112包括E进口115和F进口116,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内设有上层沉淀池31和下层沉淀池32,所述的上层沉淀池31内设有上层沉淀网311,所述的上层沉淀池31的右端与E进口115连接,所述的下层沉淀池32内设有下层沉淀网321,所述的下层沉淀网321的左端与F进口116连接,所述的上层沉淀网311的网孔大于下层沉淀网321的网孔,所述的微电解处理池8的上端设有第一控制阀81,所述的第一控制阀81为“T”型,所述的水质检测池9内设有pH检测计91,所述的pH检测计91的右侧设有重金属测试计92,所述的水质检测池9的上方设有测试显示屏93,所述的pH检测计91的上端与测试显示屏93的下侧左端连接,所述的重金属测试计92的上端与测试显示屏93的下侧右端连接,所述的pH检测计91的下方设有回流管911,所述的回流管911的右端设有第二控制阀912,所述的第二控制阀912的左侧设有真空管913,所述的真空管913的左端与微电解处理池8的右端连接,所述的真空管913的下方设有抽真空装置14,所述的抽真空装置14包括真空筒141、活塞142和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储放罐(1)、隔油池(2)、污水沉淀池(3)、蒸发分解池(4)、冷却池(5)、废渣过滤池(6)、中水收集池(7)、微电解处理池(8)、水质检测池(9)、饮用水收集池(10)、废渣收集池(11)、污泥脱水机(12)、固体回收池(13),所述的污水储放罐(1)的右端与隔油池(2)的左端连接,所述的隔油池(2)的右端与污水沉淀池(3)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的右端与蒸发分解池(4)的左端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4)的上端与冷却池(5)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冷却池(5)的右端与废渣过滤池(6)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右上端与中水收集池(7)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右下端与微电解处理池(8)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微电解处理池(8)的右端与水质检测池(9)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水质检测池(9)的右端与饮用水收集池(10)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11)的上侧从左往右依次设有A进口(111)、B进口(112)、C进口(113)、D进口(114),所述的隔油池(2)的下端与A进口(111)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的下端与B进口(112)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4)的下端与C进口(113)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下端与D进口(114)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11)的下侧与污泥脱水机(12)的上端连接,所述的污泥脱水机(12)的下端与固体回收池(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储放罐(1)、隔油池(2)、污水沉淀池(3)、蒸发分解池(4)、冷却池(5)、废渣过滤池(6)、中水收集池(7)、微电解处理池(8)、水质检测池(9)、饮用水收集池(10)、废渣收集池(11)、污泥脱水机(12)、固体回收池(13),所述的污水储放罐(1)的右端与隔油池(2)的左端连接,所述的隔油池(2)的右端与污水沉淀池(3)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的右端与蒸发分解池(4)的左端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4)的上端与冷却池(5)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冷却池(5)的右端与废渣过滤池(6)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右上端与中水收集池(7)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右下端与微电解处理池(8)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微电解处理池(8)的右端与水质检测池(9)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水质检测池(9)的右端与饮用水收集池(10)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11)的上侧从左往右依次设有A进口(111)、B进口(112)、C进口(113)、D进口(114),所述的隔油池(2)的下端与A进口(111)连接,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的下端与B进口(112)连接,所述的蒸发分解池(4)的下端与C进口(113)连接,所述的废渣过滤池(6)的下端与D进口(114)连接,所述的废渣收集池(11)的下侧与污泥脱水机(12)的上端连接,所述的污泥脱水机(12)的下端与固体回收池(1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进口(112)包括E进口(115)和F进口(116),所述的污水沉淀池(3)内设有上层沉淀池(31)和下层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锦圣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