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68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包括框架和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一固定柱,固定柱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凹槽内竖直设置有多个隔层机构,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承接座和定位柱,承接座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配合使用的凹陷部,相邻的定位柱插入凹陷部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框架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起吊操作方便,有序分层,不会碰伤浸渍品,浸渍效果好,浸渍后方便清除沥青,解决现有浸渍框在清理过程中,浸渍制品堆放容易碰伤,不利于浸渍,清理沥青,费时费力不彻底,造成污染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
本技术涉及石墨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
技术介绍
现有石墨制造中,因为石墨半成品在浸渍过程中,需要对其高温高压浸渍,这就要求一种装置把产品装起来放进浸渍罐中浸渍,浸渍后产品需要拿出来,浸渍框接着使用。现有的浸渍框一般有2米高左右,大多数工厂使用时,把浸渍制品全部堆放在浸渍框的底座上,导致在浸渍时,制品之间的空间狭窄,容易碰伤,不利于浸渍;用行车起吊时,往往起吊钩直接挂在浸渍框的边缘,而且浸渍框使用后上面附着很多沥青,一般是工人手持手锤进行捶打方能把附着物砸掉,这种清理方法费时费力,且清理不彻底,还会造成浸渍框在清理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清理不干净会造成下次使用预热时产生废气,能造成污染,影响企业发展。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起吊操作方便,有序分层,不会碰伤浸渍品,浸渍效果好,浸渍后方便清除沥青的浸渍框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浸渍框在清理过程中,浸渍制品全部堆放在浸渍框的底座上,导致在浸渍时,制品之间的空间狭窄,容易碰伤,不利于浸渍;用行车起吊时,往往起吊钩直接挂在浸渍框的边缘,而且浸渍框使用后上面附着很多沥青,一般是工人手持手锤进行捶打方能把附着物砸掉,这种清理方法费时费力,且清理不彻底,还会造成浸渍框在情理过程中出现局部变形,清理不干净会造成下次使用预热时产生废气,能造成污染,影响企业发展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来实现结构合理,设计巧妙,起吊操作方便,有序分层,不会碰伤浸渍品,浸渍效果好,浸渍后方便清除沥青的目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包括围绕成圆柱形的框架和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凹槽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层的隔层机构,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位于水平板上端的承接座和位于水平板下端的定位柱,承接座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配合使用的凹陷部,相邻的定位柱插入凹陷部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所述的框架的上端边缘设置有便于起吊的第一起吊孔。所述的框架由多根竖直排列的钢板和圆形加强筋焊接而成,所述钢板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导流槽,以使浸渍后的沥青沿导流槽迅速流走。所述的钢板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的水平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二起吊环。所述的定位柱的竖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凹陷部的竖直截面与定位柱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包括围绕成圆柱形的框架和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凹槽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层的隔层机构,采用在框架内设置隔层机构,有序分层,根据浸渍品的高低和多少采用多层浸渍,不会碰伤浸渍品,浸渍效果好;2)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位于水平板上端的承接座和位于水平板下端的定位柱,承接座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配合使用的凹陷部,相邻的定位柱插入凹陷部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3)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4)所述的框架的上端边缘设置有便于起吊的第一起吊孔,水平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二起吊环,起吊操作方便,与传统的用行车起吊时,起吊钩直接挂在浸渍框的边缘容易造成浸渍框损坏变形相比,起吊操作方便,不会对浸渍框的边缘造成损坏变形;5)所述的框架由多根竖直排列的钢板和圆形加强筋焊接而成,钢板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钢板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导流槽,以使浸渍后的沥青沿导流槽迅速流走;6)所述的定位柱的竖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凹陷部的竖直截面与定位柱相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隔层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导流槽示意图;图中标记:1、框架,2、底座,3、水平板,4、承接座,5、固定柱,6、凹槽,7、定位柱,8、凹陷部,9、第一起吊孔,10、侧门,11、钢板,12、加强筋,13、导流槽,14、第二起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包括围绕成圆柱形的框架1和底座2,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有一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凹槽6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层的隔层机构,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3、位于水平板3上端的承接座4和位于水平板3下端的定位柱7,承接座4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7配合使用的凹陷部8,相邻的定位柱7插入凹陷部8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10。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框架1的上端边缘设置有便于起吊的第一起吊孔9。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水平板3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二起吊环14。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定位柱7的竖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凹陷部8的竖直截面与定位柱7相配合。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包括围绕成圆柱形的框架1和底座2,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有一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凹槽6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层的隔层机构,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3、位于水平板3上端的承接座4和位于水平板3下端的定位柱7,承接座4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7配合使用的凹陷部8,相邻的定位柱7插入凹陷部8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10。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框架1的上端边缘设置有便于起吊的第一起吊孔9。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框架1由多根竖直排列的钢板11和圆形加强筋12焊接而成,所述钢板11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导流槽13,以使浸渍后的沥青沿导流槽13迅速流走。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钢板11采用不锈钢材质。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水平板3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二起吊环14。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定位柱7的竖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凹陷部8的竖直截面与定位柱7相配合。正常工作时,将需要浸渍的制品从最下面的第一层空间开始摆放,摆放完后,将隔层机构依次放上,在进行第二层的摆放,全部摆放完毕后,用行车起吊钩挂上第一起吊孔9,将浸渍框放入浸渍罐中进行浸渍;浸渍完成后,再用行车起吊钩挂上第一起吊孔9吊出,遇到紧急情况时,打开侧门10进行操作即可。全部浸渍品卸下后,通过对浸渍框进行再预热,框体上附着的沥青即沿着导流槽13迅速流走。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起吊操作方便,有序分层,不会碰伤浸渍品,浸渍效果好,浸渍后方便清除沥青,解决现有浸渍框在清理过程中,浸渍制品全部堆放在浸渍框的底座上,导致在浸渍时,制品之间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包括围绕成圆柱形的框架(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有一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凹槽(6)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层的隔层机构,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3)、位于水平板(3)上端的承接座(4)和位于水平板(3)下端的定位柱(7),承接座(4)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7)配合使用的凹陷部(8),相邻的定位柱(7)插入凹陷部(8)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包括围绕成圆柱形的框架(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有一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凹槽(6)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层的隔层机构,隔层机构包括水平板(3)、位于水平板(3)上端的承接座(4)和位于水平板(3)下端的定位柱(7),承接座(4)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与定位柱(7)配合使用的凹陷部(8),相邻的定位柱(7)插入凹陷部(8)后形成多层间隔的用于盛放浸渍制品的空间;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侧门(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墨浸渍的浸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的上端边缘设置有便于起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永乐贾继兵王忠阳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开元特种石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