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管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9676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管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运输轨道、设于第一运输轨道末端的第一升降机构、用于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运管车、用于举升铸管的第二升降机构及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二运输轨道、设于第二运输轨道下方的行程开关结构、设于运管车前侧的触发结构、设于第二运输轨道首端一侧且用于感测铸管是否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通过触发结构和行程开关结构能限定运管车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避免运管车向前移动量过大而与装置中其他部件发生碰撞的问题;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准确的感测铸管在第二运输轨道上是否到达了预设位置,有效避免铸管在第二运输轨道上相互碰撞。

Cast pipe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ast tube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transport track, a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ransport track, a pipe carrier for mov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a second lifting mechanism for lifting a cast tube, a second transport track for transporting a cast tube in the front and back directions, and a second transport track under the second transport track. A square stroke switch structure, a trigger structure locat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pipe transport vehicle,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locat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second transport track and used to sense whether the cast pipe has moved to the preset position on the second transport track. The casting pipe transmiss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limit the maximum distance of the pipe conveyor moving forward by means of the trigger structure and the stroke switch structure, avoid the collision problem between the pipe conveyor moving forward too much and other parts of the device, and accurately detect whether the casting pipe has reached the pre-position on the second transport track by the temperature sensor. Position is used to avoid collision between the cast pipe and the second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管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管生产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铸管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水冷金属型离心球墨铸铁管的生产中,利用离心机浇铸出管子后,需要将铸管通过轨道运输到下一工艺流程的设备中。传统的操作方式是,一个操作员工,既负责进行球墨铸管的浇铸工作又负责成品管子到无驱动轨道的运输工作,人为操作按钮,将第一个轨道上的铸管下放到运管车上,由运管车运送到第二个轨道对应的举升装置上,再通过该举升装置将铸管举升到第二个传输轨道内,通过第二个轨道能将铸管直接输送到下一工艺流程的设备中。这种工作方式使得一个操作员工要同时兼顾多个操作步骤,造成岗位工的劳动强度大,经常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容易出现运管车碰撞举升机构操作失误,以及第二个轨道上的铸管因两次举升时间间隔过小造成相互碰撞的操作失误,操作失误容易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也会影响铸管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管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铸管转运过程中操作员工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出现运管车碰撞设备中其他部件以及第二个轨道上的铸管因两次举升时间间隔过小造成相互碰撞操作失误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铸管传输装置,包括:首端用于与离心机对接且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一运输轨道、设于所述第一运输轨道末端且用于下降铸管的第一升降机构、用于托举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的铸管且用于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运管车、用于托举所述运管车上的铸管且用于举升铸管的第二升降机构及首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对接且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二运输轨道、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下方的行程开关结构、设于所述运管车前侧且用于触发所述行程开关结构的触发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首端一侧且用于感测铸管是否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运输轨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所述运管车、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运输轨道、所述行程开关结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铸管传输装置还包括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导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托辊单元及设于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后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固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托辊单元及设于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前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固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和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分别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铸管传输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运管车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之间并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导轨;所述运管车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运管辊单元及设于两个所述运管辊单元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运管辊单元固接的车架,所述触发结构设于所述车架前侧;两个所述运管辊单元外侧面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内侧面的间距,两个所述运管辊单元外侧面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内侧面的间距;所述运管辊单元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结构为设于所述车架前侧的触发块,所述行程开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首端下方的开关支架及设于所述开关支架后侧且位于所述触发块正前方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支架基础支板、固设于所述基础支板后侧的安装支板及分别与所述基础支板前侧及地面固接的加强筋,所述安装支板的底端高于所述基础支板的底端,所述安装支板的底端面与所述基础支板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架的避位槽,所述安装支板的后侧面与所述行程开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前侧还设有第一防撞块,所述安装支板的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撞块对应的第二防撞块,当所述触发块触发所述行程开关时,所述第一防撞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防撞块的后端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架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一侧的插座、设于所述插座上的插口、用于与所述插口插接的插头、固设于所述插头外周且与所述插口内壁过盈配合的弹性紧固环、与所述插头外端连接的传感器固定座及设于所述传感器固定座顶端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底端插接固定的传感器插口。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首端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铸管的外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铸管传输装置,通过触发结构和行程开关结构的配合,能准确快速的限定运管车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避免运管车向前移动量过大而与装置中其他部件(如第二运输轨道、第二升降机构等)发生碰撞的问题;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感测铸管在第二运输轨道上是否到达了预设位置,在判定铸管在第二运输轨道上到达了指定运输位置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控制运管车和第二升降机构再次向第二运输轨道上放置铸管,有效避免了铸管在第二运输轨道上因举升时间间隔果断造成相互碰撞的问题,保证了铸管的外观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五;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六;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七;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八;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九;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行程开关结构和触发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传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传输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铸管;2-第一运输轨道;3-第一升降机构;301-第一托辊单元;302-第一支架;4-运管车;401-运管辊单元;402-车架;5-第二升降机构;501-第二托辊单元;502-第二支架;6-第二运输轨道;7-行程开关结构;701-行程开关;702-基础支板;703-安装支板;704-加强筋;705-避位槽;8-触发结构;9-温度传感器;10-第一导轨;11-第二导轨;12-第一防撞块;13-第二防撞块;14-插座;15-插口;16-插头;17-弹性紧固环;18-传感器固定座;19-传感器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铸管传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1.铸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首端用于与离心机对接且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一运输轨道、设于所述第一运输轨道末端且用于下降铸管的第一升降机构、用于托举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的铸管且用于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运管车、用于托举所述运管车上的铸管且用于举升铸管的第二升降机构及首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对接且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二运输轨道、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下方的行程开关结构、设于所述运管车前侧且用于触发所述行程开关结构的触发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首端一侧且用于感测铸管是否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运输轨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所述运管车、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运输轨道、所述行程开关结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铸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首端用于与离心机对接且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一运输轨道、设于所述第一运输轨道末端且用于下降铸管的第一升降机构、用于托举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的铸管且用于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运管车、用于托举所述运管车上的铸管且用于举升铸管的第二升降机构及首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对接且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运输铸管的第二运输轨道、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下方的行程开关结构、设于所述运管车前侧且用于触发所述行程开关结构的触发结构、设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首端一侧且用于感测铸管是否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运输轨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所述运管车、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运输轨道、所述行程开关结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管传输装置还包括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且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导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托辊单元及设于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后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固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托辊单元及设于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前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固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托辊单元和所述第二托辊单元分别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管传输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运管车沿前后方向滑动配合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之间并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导轨;所述运管车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运管辊单元及设于两个所述运管辊单元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运管辊单元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