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9661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吊装置,包括门形龙门架,电动葫芦以及X形抓取机构,抓取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葫芦下方的吊钩,两端分别连接吊钩和操作臂上端的软索,以及与操作臂下端固定连接的夹持臂,两夹持臂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定位机构。在搬运保温材料的过程中,夹持工件前先利用弹簧定位机构撑开两夹持臂,使夹持臂伸入保温材料与模压箱体的缝隙中,然后解除对弹簧定位机构的约束,使两夹持臂分别作用于保温压缩材料表面,物件的重力作用使得X形抓取机构通过保温材料与夹持臂之间的摩擦力紧紧抓住保温材料,实现保温材料的起落、移位,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安全系数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搬运保温压缩材料的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中使用的由发泡乙烯等材料制成的保温材料的生产是将物料放置在一模腔内,再在上部用上模板加压、反应固化成型后,需要先松开所有的紧固螺母,提区掀开约38公斤重的上模板,然后再打开模压箱体三个活动的侧面,移除约200公斤重的压缩成形材料,若采用人工操作,该搬运过程至少需要4~5个人合力完成,不仅工人工作易疲劳,而且效率低下,成本高。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模压箱体三个活动的侧面完全打开,则会无形中增加工作量,而当模压箱体三个活动的侧面与竖直面仅打开一定夹角时,对模压箱体内保温材料准确、快速地抓取则成为取出成型后保温材料的作业中必要的条件。由于保温材料生产制备工艺过程的特殊性,需要取出成型后保温材料的抓取装置中的夹持臂在打开的状态下能精确地伸入保温材料与模压箱体之间的缝隙中,然后能迅速地使夹持臂收拢作用在材料表面,完成抓取动作,这一操作过程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发泡乙烯制备保温压缩材料的场地多不能完全固定,这也给相应起吊装置的设计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搬运保温压缩材料的起吊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起吊装置,包括:由两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门形龙门架,设置于门形龙门架横梁上的电动葫芦以及由两操作臂通过铰链铰接构成的X形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抓取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葫芦下方的吊钩,两端分别连接吊钩和操作臂上端的软索,与操作臂下端固定连接的夹持臂,以及设置于两夹持臂之间用于调节两夹持臂之间开度的弹簧定位机构。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该起吊装置安装在保温压缩材料生产线的特定工位,移动操作臂至需要搬运的物件处,再调节弹簧定位机构保证两夹持臂之间的开度刚好能够伸入保温材料与模压箱体之间的缝隙中,然后解除对弹簧定位机构的约束,使两夹持臂分别作用于保温压缩材料表面,再通过在提升物件上升时软索受物件拉力作用竖直绷紧,而同时物件的重力作用也使得由两操作臂通过铰链铰接构成的X形抓取机构通过物件与夹持臂之间的摩擦力紧紧抓住物件,从而实现保温材料的起落、移位,而在完成搬运后,卸放物件的过程更加便捷,只需使物件底部与地面接触,产生可抵消重力作用的支持力,即可将物件卸下放置。经过试验验证,该起吊装置可夹持起吊400公斤左右的重物,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安全系数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所述的弹簧定位机构包括其一端分别固定于两夹持臂内侧的管套A和管套B,设置于管套A内的自由弹簧,位于管套B内且其上设有凸起的调节杆,所述管套B上还开设有可供调节杆上的凸起来回运动的L形凹槽。在工作过程中,首先移动夹持臂至需要搬运的保温压缩材料箱体处,将调节杆的凸起部分移动至L形凹槽的最右端并固定,使得弹簧受压并使两夹持臂撑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夹持臂快速准确地伸入保温压缩材料与箱体之间的缝隙中;然后松开固定在L形凹槽最右端的凸起,使调节杆自由移动,此时,随着受压弹簧失去压力,变形恢复,两夹持臂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最终夹住需要搬运的保温压缩材料开始移动。进一步,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所述的夹持臂的工作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大夹持臂与物件之间摩擦力的花纹板。进一步,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所述的龙门架两立柱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个起吊装置的底座,包括分别与龙门架的两立柱呈T形垂直固定的两个工字钢底板、分别设置于每个工字钢底板两端的可与地面接触的滚轮以及用于调节整个底座高度的升降机构。底座上的滚轮和升降机构,可根据具体需求实现对整个起重装置的移动及固定。本技术的这一结构可以使其适于在不同作业地应用,更为灵活方便地固定于作业设置的相应位置。进一步,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所述的龙门架的两立柱旁分别对称设置有与工字钢底板固定的两个斜支撑,斜支撑的两端分别与龙门架立柱和底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所述的升降机构为带有摇柄的螺旋升降机构。进一步,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所述的升降机构为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起吊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移动操作臂至需要搬运的保温材料处,调节调节杆的凸起在L形凹槽中的位置,弹簧受压后两夹持臂撑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夹持臂快速准确地伸入保温压缩材料与模压箱体之间的缝隙中;然后松开弹簧两夹持臂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最终夹住需要搬运的保温压缩材料开始移动,通过在提升物件上升时软索受物件拉力作用竖直绷紧,而同时物件的重力作用也使得由两操作臂通过铰链铰接构成的X形抓取机构通过物件与夹持臂之间的摩擦力紧紧抓住保温材料,从而实现保温材料的起落、移位,且在完成搬运后,卸放物件的过程更加便捷,只需使物件底部与地面接触,产生可抵消重力作用的支持力,即可将物件卸下放置,经过试验验证,该起吊装置可夹持起吊400公斤左右的重物。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安全系数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通过底座上的滚轮和升降机构实现对整个起重装置的移动及固定,便捷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弹簧定位机构示意图。图3为弹簧定位机构俯视图。图4为底座结构侧视图。图中:1立柱,2横梁,3吊钩,4软索,5操作臂,6铰链,7套管A,8弹簧,9调节杆,10套管B,11凸起,12凹槽,13底座,14底板,15滚轮,16斜支撑,17升降机构,18花纹板,19电动葫芦,20夹持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起吊装置,包括由两立柱1和横梁2构成的门形龙门架,设置于门形龙门架横梁2上的电动葫芦19以及由两操作臂5通过铰链6铰接构成的X形抓取机构,抓取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葫芦19下方的吊钩3,两端分别连接吊钩3与操作臂5上端的软索4,以及与操作臂5下端固定连接的夹持臂20,其中软索4可以为钢丝绳,夹持臂20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大夹持臂20与物件之间摩擦力的花纹板18;两夹持臂2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调节两夹持臂20之间开度的弹簧定位机构。弹簧定位机构包括其一端分别固定于两夹持臂20内侧的管套A7和管套B10,设置于管套A7内的自由弹簧8,位于管套B10内且其上设有凸起11的调节杆9,所述管套B10上还开设有可供调节杆9上的凸起11来回运动的L形凹槽12;本实施例中保温压缩材料的箱体的体积约为60cm*120cm*150cm,此时管套A7和管套B10的长分别设为20cm;而龙门架两立柱1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个起吊装置的底座13,包括分别与龙门架的两立柱1呈T形垂直固定的两个工字钢底板14、分别设置于每个工字钢底板14两端的可与地面接触的滚轮15以及用于调节整个底座13高度的升降机构17,升降机构17可以采用千斤顶,龙门架的两立柱1旁还分别对称设置有与工字钢底板14固定的两个斜支撑16,斜支撑16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底板14固定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当保温材料在模腔内加压、固化反应成型后,需要先松开所有的紧固螺母,将上模板提取掀开,然后取出保温材料。在搬运保温材料时,首先移动夹持臂20至需要搬运的保温压缩材料模压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吊装置,包括:由两立柱(1)和横梁(2)构成的门形龙门架,设置于门形龙门架横梁(2)上的电动葫芦(19)以及由两操作臂(5)通过铰链(6)铰接构成的X形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抓取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葫芦(19)下方的吊钩(3),两端分别连接吊钩(3)与操作臂(5)上端的软索(4),与操作臂(5)下端固定连接的夹持臂(20),以及设置于两夹持臂(20)之间用于调节两夹持臂(20)之间开度的弹簧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吊装置,包括:由两立柱(1)和横梁(2)构成的门形龙门架,设置于门形龙门架横梁(2)上的电动葫芦(19)以及由两操作臂(5)通过铰链(6)铰接构成的X形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抓取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葫芦(19)下方的吊钩(3),两端分别连接吊钩(3)与操作臂(5)上端的软索(4),与操作臂(5)下端固定连接的夹持臂(20),以及设置于两夹持臂(20)之间用于调节两夹持臂(20)之间开度的弹簧定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定位机构包括其一端分别固定于两夹持臂(20)内侧的管套A(7)和管套B(10),设置于管套A(7)内的自由弹簧(8),位于管套B(10)内且其上设有凸起(11)的调节杆(9),所述管套B(10)上还开设有可供调节杆(9)上的凸起(11)来回运动的L形凹槽(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元红李明杨席继洲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迅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