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558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包括车壳本体,车壳本体包括底壳,底壳的上方设置有顶壳,底壳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前壳,车前壳远离底壳的一端与顶壳紧密焊接,底壳远离车前壳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后壳,车后壳远离底壳的一端与顶壳紧密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壳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拉扯能力,在发生形变时不会立即损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车壳的强度,通过其中设置的抗压框架能够有效提高车顶的强度,在其受到外力时不会立即变形或者破损,车前壳前端的加厚壳能够大大提高车头的抗撞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

A vehicular high strength stone protection car cas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s, in particular to a high-strength stone-proof protective car shell for automobiles, including a car shell body, a car shell body including a chassis, the top of the chassis is provided with a top shell,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hassis is tightly welded with a car front shell, and the front shell is tightly welded away from the one end of the chassis and the top shell, and the chassis is far away from the car front shell. One end of the upper surface is tightly welded with the rear shell, the rear shell is far from the bottom shell and is tightly welded with the top shell.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guaranteeing a certain pulling capacity of the shell material, avoiding immediate damage when deformation occurs,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the car shell through the resistance set therein. The compression fra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roof of the car, and it will not immediately deform or break when subjected to external forces. The thickened shell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shell of the ca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car head. The invention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and is convenient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是金属材料,钢板、碳纤维、铝、强化塑料等,不同用途的汽车外壳、不同部位的材料不同。一般是钢板,奥迪高档车是铝,赛车是碳纤维,悍马H2的引擎盖是强化塑料的。早期的轿车车身沿用了马车车身结构,整个车身以木材料为主。1912年由爱德华·巴特首次制成了全金属的车身,1925年文森卓·兰西亚专利技术了承载式车身,车身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件和大型覆盖件组成,这种金属结构的车身一直沿用至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车壳壳体抗压效果不足,强度不够高,在面临外力挤压或者冲击时很容易发生形变或者直接破损,造成人员伤亡,而且现有的车壳在高处石头掉落时由于车顶保护措施不够很难抵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车壳受冲击容易发生形变且车顶保护措施不够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包括车壳本体,所述车壳本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上方设置有顶壳,所述底壳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前壳,所述车前壳远离底壳的一端与顶壳紧密焊接,所述底壳远离车前壳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后壳,所述车后壳远离底壳的一端与顶壳紧密焊接。作为优选,所述车后壳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弹性层和第一加固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厚度为3cm至5cm,所述第一加固层的厚度为2cm至4cm。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层与第一加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域,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厚度为5mm至10mm,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层和第一加固层紧密焊接。作为优选,所述车前壳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层和第二加固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为3cm至5cm,所述第二加固层的厚度为2cm至4cm,所述第二加固层靠近车壳本体车头端的外侧壁连接有加厚壳。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性层与第二加固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区域,所述第二缓冲区域的厚度为5mm至10mm,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层和第二加固层紧密焊接。作为优选,所述顶壳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板、减震层、抗压框架和第三加固层,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1cm至3cm,所述第三加固层的厚度为2cm至4cm,所述减震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抗压框架紧密焊接,所述抗压框架为矩形结构,所述抗压框架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根相交叉设置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抗压框架的侧边紧密焊接,所述第三加固层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为圆形结构,且直径为1cm至2cm。作为优选,所述底壳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三弹性层和第四加固层,所述第三弹性层的厚度为3cm至5cm,所述第四加固层的厚度为2cm至4cm。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弹性层与第四加固层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区域,所述第三缓冲区域的厚度为5mm至10mm,所述第三缓冲区域内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弹性层和第四加固层紧密焊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缓冲区域内靠近车壳本体的车轮处设置有减震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车前壳前端的加厚壳能够大大提高车头的抗撞击性,通过其中设置的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和第三弹性层能够保证壳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拉扯能力,在发生形变时不会立即损坏,通过其中设置的第一加固层、第二加固层、第三加固层和第四加固层能够有效提高车壳的强度,通过其中设置的抗压框架能够有效提高车顶的强度,在其受到外力时不会立即变形或者破损,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抗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壳本体;2、车后壳;21、第一弹性层;22、第一缓冲区域;23、第一加固层;24、第一连接件;3、车前壳;31、第二弹性层;32、第二缓冲区域;33、第二加固层;34、第二连接件;35、加厚壳;4、顶壳;41、支撑板;42、减震层;421、弹簧;43、抗压框架;431、加固机构;4311、加强杆;44、第三加固层;441、凹槽;5、底壳;51、第四加固层;52、第三缓冲区域;53、第三弹性层;531、减震垫片;54、第三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包括车壳本体1,车壳本体1包括底壳5,底壳5的上方设置有顶壳4,底壳5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前壳3,车前壳3远离底壳5的一端与顶壳4紧密焊接,底壳5远离车前壳3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后壳2,车后壳2远离底壳5的一端与顶壳4紧密焊接。车后壳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弹性层21和第一加固层23,第一弹性层21的厚度为3cm,第一弹性层21为碳纤维材质,碳纤维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能够有效增加车壳的拉扯力,使其在受外力挤压时尽可能避免破损。第一加固层23的厚度为2cm,第一加固层23的材质为镀锌薄钢板,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和硬度,能够有效提高车壳的强度,避免其在遭受外力挤压时变形或者损坏。第一弹性层21与第一加固层23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域22,第一缓冲区域22的厚度为5mm,第一缓冲区域22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层21和第一加固层23紧密焊接,第一缓冲区域22能够对车壳材料在发生形变时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车前壳3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层31和第二加固层33,第二弹性层31的厚度为3cm,第二弹性层31为碳纤维材质,第二加固层33的厚度为2cm,第二加固层33的材质为镀锌薄钢板,第二加固层33靠近车壳本体1车头端的外侧壁连接有加厚壳35,加厚壳35为强化塑料材质,能够大大提高车头的抗撞击性,第二弹性层31与第二加固层33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区域32,第二缓冲区域32的厚度为5mm,第二缓冲区域3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层31和第二加固层33紧密焊接。顶壳4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撑板41、减震层42、抗压框架43和第三加固层44,支撑板41的厚度为1cm,支撑板41的材质为铝,铝具有重量轻的特点,能够有效减轻顶部的重量,而且铝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从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包括车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壳本体(1)包括底壳(5),所述底壳(5)的上方设置有顶壳(4),所述底壳(5)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前壳(3),所述车前壳(3)远离底壳(5)的一端与顶壳(4)紧密焊接,所述底壳(5)远离车前壳(3)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后壳(2),所述车后壳(2)远离底壳(5)的一端与顶壳(4)紧密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包括车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壳本体(1)包括底壳(5),所述底壳(5)的上方设置有顶壳(4),所述底壳(5)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前壳(3),所述车前壳(3)远离底壳(5)的一端与顶壳(4)紧密焊接,所述底壳(5)远离车前壳(3)的一端上表面紧密焊接有车后壳(2),所述车后壳(2)远离底壳(5)的一端与顶壳(4)紧密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后壳(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弹性层(21)和第一加固层(23),所述第一弹性层(21)的厚度为3cm至5cm,所述第一加固层(23)的厚度为2cm至4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21)与第一加固层(23)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区域(22),所述第一缓冲区域(22)的厚度为5mm至10mm,所述第一缓冲区域(22)内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件(24),所述第一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层(21)和第一加固层(23)紧密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壳(3)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层(31)和第二加固层(33),所述第二弹性层(31)的厚度为3cm至5cm,所述第二加固层(33)的厚度为2cm至4cm,所述第二加固层(33)靠近车壳本体(1)车头端的外侧壁连接有加厚壳(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高强度抗石击保护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层(31)与第二加固层(33)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区域(32),所述第二缓冲区域(32)的厚度为5mm至10mm,所述第二缓冲区域(3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群张建徐争勇许迪张翼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普利斐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