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48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物流输送设备,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引车,包括带有前挡板和后挡板的车体,车体两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杆,前挡板与竖向杆上下转动连接;后挡板包括基础板和增高板,基础板竖向滑动连接于车体后侧,基础板两侧沿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连杆,连杆另一端与增高板铰接,车体上设有基础板上移到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槽壁抵触时阻止基础板下移的限位组件。不需要使用前挡板和后挡板时,将前挡板和后挡板进行收纳,防止前挡板和后挡板对车体的移动造成阻碍,需要使用前挡板和后挡板时可通过增高板增加后挡板的高度,使后挡板与前挡板顶侧齐平,从而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运输效率。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logistics conveying device, and discloses an automatic guiding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with a front baffle and a rear baffle. The two sides of the car body are sli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connected with vertical bars. The front baffle and the vertical bars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up and down; the rear baffle comprises a foundation plate and a heightening plate, and the foundation plate is sliding vertically. A slider is connected vertically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 plate, and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slide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heightening plate. When the front and rear baffles are not needed, the front and rear baffles are collected to prevent the front and rear baffles from obstru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body. When the front and rear baffles are used, the height of the rear baffles can b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height of the front and rear baffles so that the rear baffles are even with the top side of the front baffles, so that more goods can be transported. Improve transpor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导引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物流输送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导引车。
技术介绍
自动导引车是以电池为动力、具有独立寻址系统的无人驾驶自动化搬运车辆,能够在计算机的监控下按照指令驾驶,自动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将货物运送到达指定地点,是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的重要设备。公告号为CN206690989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引车,包括车体,车体顶面固定有载物板,载物板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横杆,横杆上固定有竖杆,竖杆上固定有用于挡住货物的前挡板,滑块穿插有与滑槽底壁接触的螺钉,载物板后端面铰接有后挡板,载物板后端面安装有用于固定后挡板的固定组件。通过前挡板和后挡板对载物板上的货物进行夹持限位,防止自动导引车在拐弯或者刹车时在惯性作用下货物从车体上掉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若挡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高度较高,则会使挡板的体积变大,不需要使用挡板时,挡板可能会对导引车的移动造成阻碍,而若挡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高度较低,车体上堆积的货物较高时,导引车在拐弯或者刹车时,超出挡板高度的货物容易从车体上掉落,可能会造成货物的损坏,而一般为了防止发生货物损坏的情况,会减少导引车每次运输的货物量,从而会导致运输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车,不需要使用挡板时对挡板进行收纳,防止挡板对车体的移动造成阻碍,需要使用挡板时,可调整后挡板的高度以使车体可以运输更多货物,提高运输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导引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车体两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杆,所述前挡板通过沿车轴轴向设置的转轴与竖向杆上下转动连接,所述前挡板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后挡板包括基础板和增高板,所述车体后侧上沿竖向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基础板上带有与梯形槽匹配并沿梯形槽滑动的梯形块,所述基础板两侧沿竖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设置有沿滑槽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与增高板铰接,所述增高板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二固定件,所述车体上设有基础板上移到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槽壁抵触时阻止基础板下移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运输货物时,使前挡板处于水平状态且放置在车体上,后挡板收纳在车体后侧上,防止前挡板和后挡板对车体的移动造成阻碍;运输货物时,向上滑动基础板使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槽壁抵触后,将基础板固定,转动前挡板使其处于竖向状态后,固定竖向杆后,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前挡板,滑动竖向杆带动前挡板滑动夹紧货物,通过前挡板和后挡板防止车体在拐弯或者刹车时在惯性作用下从车体上掉落;车体上的货物堆积的较高时,向上滑动增高板使其位于基础板上部后,调整增高板的位置使其下侧与基础板上侧贴合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增高板,从而增加后挡板的高度,车体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运输效率。优选的,所述转轴绕其轴向转动连接于竖向杆,所述前挡板与竖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竖向杆螺纹连接且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端部与转轴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螺栓对转轴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前挡板。优选的,所述竖向杆包括套杆和套接在套杆中并竖向滑动连接于套杆的分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分杆调整竖向杆的长度,从而使前挡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与车体贴合,防止前挡板对车体的移动造成阻碍。优选的,所述增高板底侧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基础板顶侧设有供定位块插入的定位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块插入定位槽,从而将增高板与基础板进行初步连接,便于对增高板的定位和安装。优选的,所述基础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其插入定位凹槽时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插接在第一通孔中且与基础板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螺栓将增高板与基础板固定,方便快捷,同时提高增高板与基础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基础板下部上设有增高板位于基础板后侧时与第二螺栓配合的第二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使用后挡板时将增高板进行收纳,同第二螺栓与第二螺纹孔配合固定增高板。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车体的水平板,所述车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水平板的容纳槽,所述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槽壁抵触时所述基础板底侧与水平板上侧等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后挡板时,向上滑动基础板使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槽壁抵触后,拉出水平板,通过水平板对基础板进行限位支撑,从而阻止基础板下移;不需要使用后挡板时,推动水平板使其位于容纳槽中即可,方便快捷。优选的,所述水平板上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水平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拉伸状态时所述水平板伸出车体,所述车体中沿其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伸出车体,所述水平板上设有其完全位于容纳槽中时供插杆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水平板对后挡板进行支撑时,拉动插杆使其与插槽分离,在第一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驱动水平板伸出车体对后挡板进行支撑,方便快捷。优选的,所述插杆上套接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拉伸状态时插杆插入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弹性件对插杆进行约束,防止插杆伸出车体后对车体的移动造成阻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不需要使用前挡板和后挡板时,将前挡板和后挡板进行收纳,防止前挡板和后挡板对车体的移动造成阻碍,需要使用前挡板和后挡板时可通过增高板增加后挡板的高度,使后挡板与前挡板顶侧齐平,从而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运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前挡板和后挡板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本实施例中前挡板和后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水平板和后挡板与车体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体;2、前挡板;3、后挡板;31、基础板;311、滑槽;32、增高板;4、竖向杆;41、套杆;42、分杆;5、转轴;6、梯形槽;7、连杆;8、第一螺栓;9、水平板;10、容纳槽;11、第一弹性件;12、插杆;13、插槽;14、第二弹性件;15、定位块;16、定位凹槽;17、第一螺纹孔;18、通孔;19、第二螺栓;20、第二螺纹孔;21、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自动导引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车体1两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杆4,前挡板2上固定有沿车轴轴向设置的转轴5,转轴5绕其轴向转动连接于竖向杆4,前挡板2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一固定件。不需要使用前挡板2和后挡板3时,将前挡板2和后挡板3进行收纳,防止前挡板2和后挡板3对车体1的移动造成阻碍。后挡板3包括基础板31和增高板32,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导引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所述车体(1)两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杆(4),其特征是:所述前挡板(2)通过沿车轴轴向设置的转轴(5)与竖向杆(4)上下转动连接,所述前挡板(2)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后挡板(3)包括基础板(31)和增高板(32),所述车体(1)后侧上沿竖向设置有梯形槽(6),所述基础板(31)上带有与梯形槽(6)匹配并沿梯形槽(6)滑动的梯形块,所述基础板(31)两侧沿竖向设置有滑槽(311),所述滑槽(311)中设置有沿滑槽(311)滑动的滑块(21),所述滑块(21)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连杆(7),所述连杆(7)另一端与增高板(32)铰接,所述增高板(32)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二固定件,所述车体(1)上设有基础板(31)上移到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6)槽壁抵触时阻止基础板(31)下移的限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导引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前挡板(2)和后挡板(3),所述车体(1)两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杆(4),其特征是:所述前挡板(2)通过沿车轴轴向设置的转轴(5)与竖向杆(4)上下转动连接,所述前挡板(2)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一固定件;所述后挡板(3)包括基础板(31)和增高板(32),所述车体(1)后侧上沿竖向设置有梯形槽(6),所述基础板(31)上带有与梯形槽(6)匹配并沿梯形槽(6)滑动的梯形块,所述基础板(31)两侧沿竖向设置有滑槽(311),所述滑槽(311)中设置有沿滑槽(311)滑动的滑块(21),所述滑块(21)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连杆(7),所述连杆(7)另一端与增高板(32)铰接,所述增高板(32)配设有将其固定的可拆卸的第二固定件,所述车体(1)上设有基础板(31)上移到梯形块顶侧与梯形槽(6)槽壁抵触时阻止基础板(31)下移的限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是:所述转轴(5)绕其轴向转动连接于竖向杆(4),所述前挡板(2)与竖向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竖向杆(4)螺纹连接且沿车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栓(8),所述第一螺栓(8)端部与转轴(5)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是:所述竖向杆(4)包括套杆(41)和套接在套杆(41)中并竖向滑动连接于套杆(41)的分杆(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是:所述增高板(32)底侧固定有定位块(15),所述基础板(31)顶侧设有供定位块(15)插入的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祥李发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力士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