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948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包括:下控制臂、稳定杆、拉杆组件和拉杆锁定结构。下控制臂沿车辆的宽度左右间隔开布置;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控制臂之间连接有拉杆组件,拉杆组件包括:上拉杆和下拉杆。上拉杆与稳定杆相连;下拉杆与下控制臂相连,其中上拉杆与下拉杆嵌套配合;以及拉杆锁定结构设置在上拉杆与下拉杆之间并用于解锁或锁止上拉杆与下拉杆,在拉杆锁定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上拉杆相对下拉杆固定,在拉杆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上拉杆可沿下拉杆的轴向相对下拉杆滑动。该稳定杆装置可以实现稳定杆介入悬架运动与稳定杆不介入悬架运动两种模式,以满足车辆不同的工况需求。

Stabilizer bar device for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abilizing rod device for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control arm, a stabilizing rod, a pull rod assembly and a pull rod locking structure. The lower control arm is arranged at left and right intervals along the width of the vehicle, and a pull rod assembly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stabilizer rod and the two lower control arms, and the pull rod assembly comprises an upper pull rod and a lower pull rod. The upper pull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abilizer rod; the lower pull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ontrol arm, in which the upper pull rod is nested with the lower pull rod; and the pull rod lock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pull rod and the lower pull rod and is used to unlock or lock the upper pull rod and the lower pull rod; when the pull rod locking structure is in the locking state, the upper pull rod is fixed relative to the lower pull rod, and the pull rod is fixed When the locking structure is in the unlocking state, the upper pull rod can slide along the axial relative lower rod of the lower pull rod. The stabilizing rod device can realize two modes of stabilizing rod intervening suspension motion and stabilizing rod not intervening suspension motion, so as to meet the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of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
技术介绍
稳定杆是组成汽车悬架系统的零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目的是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而在车辆底盘调教时,操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悬架的匹配需求,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稳定杆机构,较为不便,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该稳定杆装置可以实现稳定杆介入悬架运动与稳定杆不介入悬架运动两种模式,以满足车辆不同的工况需求,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与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包括:下控制臂,所述下控制臂沿所述车辆的宽度左右间隔开布置;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控制臂之间连接有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上拉杆,所述上拉杆与所述稳定杆相连;下拉杆,所述下拉杆与所述下控制臂相连,其中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嵌套配合;以及拉杆锁定结构,所述拉杆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之间并用于解锁或锁止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上拉杆相对所述下拉杆固定,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上拉杆可沿所述下拉杆的轴向相对所述下拉杆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该稳定杆装置可以实现稳定杆介入悬架运动与稳定杆不介入悬架运动两种模式,以满足车辆不同的工况需求,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与稳定性。另外,根据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形成有上拉杆锁定部和所述下拉杆锁定部,所述上拉杆锁定部用于锁定所述上拉杆,所述下拉杆锁定部用于锁定所述下拉杆,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下拉杆锁定部解锁所述下拉杆和/或所述上拉杆锁定部解锁所述上拉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可相对靠近并对接和相对远离并分开,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对接时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所述锁止状态,而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分开后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座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对接后构成环形定位槽,所述环形定位槽构造为所述下拉杆锁定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均为半圆形,所述下拉杆包括:下拉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下拉杆本体上端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定位在所述环形定位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座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座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对接后彼此邻接以构成条形定位凸起,所述条形定位凸起构造为所述上拉杆锁定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拉杆包括:上拉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上拉杆本体上的上拉杆定位板,所述上拉杆定位板上设置有上拉杆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上拉杆定位槽内并限制所述上拉杆相对所述座体沿所述轴向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座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座体的两侧相对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所述上拉杆定位槽分别形成在所述上拉杆定位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拉杆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长度之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杆锁定结构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同向或背向运动,所述第一座体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座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部包括:螺杆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杆相连且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螺杆依次穿设配合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杆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拉杆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稳定杆装置100,下控制臂1,稳定杆2,拉杆组件3,上拉杆31,下拉杆32,拉杆锁定结构4,座体41,上拉杆锁定部411,下拉杆锁定部412,第一座体413,第二座体414,第一定位槽4121,第二定位槽4122,下拉杆本体321,环形凸缘322,第一定位凸起4111,第二定位凸起4112,上拉杆本体311,上拉杆定位板312,上拉杆定位槽3121,驱动部42,第一螺纹孔4131,第二通孔4132,螺杆421,电机422,副车架5,球头313,限位法兰314,伸缩槽323,安装衬套3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控制臂,所述下控制臂沿所述车辆的宽度左右间隔开布置;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控制臂之间连接有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上拉杆,所述上拉杆与所述稳定杆相连;下拉杆,所述下拉杆与所述下控制臂相连,其中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嵌套配合;以及拉杆锁定结构,所述拉杆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之间并用于解锁或锁止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上拉杆相对所述下拉杆固定,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上拉杆可沿所述下拉杆的轴向相对所述下拉杆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控制臂,所述下控制臂沿所述车辆的宽度左右间隔开布置;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控制臂之间连接有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上拉杆,所述上拉杆与所述稳定杆相连;下拉杆,所述下拉杆与所述下控制臂相连,其中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嵌套配合;以及拉杆锁定结构,所述拉杆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之间并用于解锁或锁止所述上拉杆与所述下拉杆,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上拉杆相对所述下拉杆固定,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上拉杆可沿所述下拉杆的轴向相对所述下拉杆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形成有上拉杆锁定部和下拉杆锁定部,所述上拉杆锁定部用于锁定所述上拉杆,所述下拉杆锁定部用于锁定所述下拉杆,在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下拉杆锁定部解锁所述下拉杆和/或所述上拉杆锁定部解锁所述上拉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可相对靠近并对接和相对远离并分开,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对接时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所述锁止状态,而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分开后所述拉杆锁定结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稳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座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在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对接后构成环形定位槽,所述环形定位槽构造为所述下拉杆锁定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