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翼子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47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翼子板,它包括翼子板本体,所述翼子板本体的上侧为用于与前机舱左右两侧的架体相连接的机舱连接侧,前下侧为用于安装翼子板内衬的呈圆弧形的内衬安装侧,在翼子板的机舱连接侧和内衬安装侧均具有朝向车身方向弯折的翻边,其特征在于,在机舱连接侧的翻边处设有多个呈U形的安装口,在翼子板本体的背面、每个安装口对应处均设有一个加固组件,每个加固组件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强筋,所述竖向加强筋的其中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且呈中间稀、两侧密的样式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新型汽车翼子板具有结构牢固、不易折损的优点。

New type automobile fe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automobile fender, which comprises a fender body. The upper side of the fender body is a cabin connection side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fram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ont cabin, and the front and lower sides are an arc-shaped lining installation side for mounting the fender lining, and the cabin connection side and the lining of the fender body are arranged. The mounting sid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plurality of U-shaped mounting ports are arranged at the flange of the connecting side of the engine room, and a reinforcement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of the wing plate body and at the corresponding place of each mounting port, each reinforcement componen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reinforcement bar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vertical direction being described. One end of the reinforcing rib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langing, and the pattern is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sides. The new automobile fender obtain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structure and no easy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汽车翼子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翼子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身覆盖件主要采用金属板,一般采用4~6道冲压成型工序制成,冲压成型后,还需要通过焊接等工序,才能得到最终的汽车覆盖件。这种方式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设备以及人工成本较高,汽车覆盖件的质量较重。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推广,汽车轻量化成为关注重点,近年来,逐渐出现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生产车身附件,比如车门内板、仪表盘、车身底部配件、保险杠、翼子板等。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公告号为CN104228972A的轻量化前翼子板,该翼子板通过注塑成型,包括翼子板本体,在翼子板本体边沿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凸沿,且在所述凸沿上设有用于和车骨架进行连接使用的卡扣或/和螺钉孔结构,在所述前翼子板本体上预留有完整的大灯安装孔或/和副灯安装孔。上述翼子板虽然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但是,由于采用注塑成型,其强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凸沿处,经常会存在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果提供一种重量小、强度高,且质量好的翼子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翼子板,它包括翼子板本体,所述翼子板本体的上侧为用于与前机舱左右两侧的架体相连接的机舱连接侧,前下侧为用于安装翼子板内衬的内衬安装侧,在翼子板本体的机舱连接侧和内衬安装侧均具有朝向车身方向弯折的翻边,其特征在于,在机舱连接侧的翻边处设有多个呈U形的安装口,在翼子板本体的背面、每个安装口对应处均设有一个加固组件,每个加固组件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强筋,所述竖向加强筋的其中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且呈中间稀、两侧密的样式分布。在翻边处设置加强筋后,能够增加翻边的强度。而安装口处由于呈U形,强度更为薄弱,在此处对应设置竖向加强筋,可极大的提高安装口处的强度。将加强筋设置为中间稀、两侧密的样式,可着重加强安装口边沿处的强度,从而避免受到外力后开裂。进一步的,在翼子板本体背面还间隔设有多个与翻边固定连接的加强筋。这样,可从整体上加强翻边的整体强度,从而使得翼子板强度更高。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多个横向加强筋和一个末端与翻边固定连接、侧端与横向加强筋末端和竖向加强筋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弧形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设置在翼子板本体背面,并与所有竖向加强筋相交。横向加强筋与竖向加强筋相交设置,使得该处的加强筋呈格状,不但能进一步增加强度,还能有效地将所受外力分散出去。而将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连接起来的弧形加强筋有利于减少加强筋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应力集中,使得其成型质量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以及弧形加强筋均与翼子板本体一体成型,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以及弧形加强筋的高度为5~8mm,每个加固组件的宽度均大于安装口的宽度,每个加固组件两侧竖向加强筋的加固端高度大于自由端高度。这样,加强筋的高度不但不会影响翼子板的安装,其固定端的强度还更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得到的新型汽车翼子板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在翻边处设置各种加强筋,可有效提高翻边的强度,避免翻边处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变形或出现裂缝。2、所设置的弧形加强筋能够减少加强筋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应力集中,使得其成型质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汽车翼子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翼子板本体1、翻边11、安装口12、加固组件2、竖向加强筋21、横向加强筋22、弧形加强筋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汽车翼子板,包括翼子板本体1,所述翼子板本体1的上侧为用于与前机舱左右两侧的架体相连接的机舱连接侧,前下侧为用于安装翼子板内衬的内衬安装侧,在翼子板本体1的机舱连接侧和内衬安装侧均具有朝向车身方向弯折的翻边11,在翼子板本体1背面间隔设有多个与翻边11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翻边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机舱连接侧的翻边11处设有多个呈U形的安装口12,在翼子板本体1的背面、每个安装口12对应处均设有一个加固组件2,每个加固组件2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强筋21,所述竖向加强筋21的其中一端与翻边11固定连接,且呈中间稀、两侧密的样式分布。具体来说,相邻竖向加强筋21之间的间距在2-5mm。如图2所示,加固组件2还包括多个横向加强筋22和一个末端与翻边11固定连接、侧端与横向加强筋22末端和竖向加强筋21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弧形加强筋23,所述横向加强筋22设置在翼子板本体1背面,并与所有竖向加强筋21相交。当然,在具体设置时,部分竖向加强筋21和横向加强筋22也可与弧形加强筋23相交后伸出弧形加强筋23外。本实施例中的竖向加强筋21、横向加强筋22以及弧形加强筋23均与翼子板本体1一体成型,竖向加强筋21、横向加强筋22以及弧形加强筋23的高度为5~8mm,每个加固组件2的宽度均大于安装口12的宽度,每个加固组件2两侧竖向加强筋21的加固端高度大于自由端高度。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弧形加强筋23可采用方形或梯形的加强筋代替。但该处加强筋呈方形或梯形后,会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成型质量有所欠缺。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翼子板,它包括翼子板本体(1),所述翼子板本体(1)的上侧为用于与前机舱左右两侧的架体相连接的机舱连接侧,前下侧为用于安装翼子板内衬的内衬安装侧,在翼子板本体(1)的机舱连接侧和内衬安装侧均具有朝向车身方向弯折的翻边(11),其特征在于,在机舱连接侧的翻边(11)处设有多个呈U形的安装口(12),在翼子板本体(1)的背面、每个安装口(12)对应处均设有一个加固组件(2),每个加固组件(2)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强筋(21),所述竖向加强筋(21)的其中一端与翻边(11)固定连接,且呈中间稀、两侧密的样式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翼子板,它包括翼子板本体(1),所述翼子板本体(1)的上侧为用于与前机舱左右两侧的架体相连接的机舱连接侧,前下侧为用于安装翼子板内衬的内衬安装侧,在翼子板本体(1)的机舱连接侧和内衬安装侧均具有朝向车身方向弯折的翻边(11),其特征在于,在机舱连接侧的翻边(11)处设有多个呈U形的安装口(12),在翼子板本体(1)的背面、每个安装口(12)对应处均设有一个加固组件(2),每个加固组件(2)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竖向加强筋(21),所述竖向加强筋(21)的其中一端与翻边(11)固定连接,且呈中间稀、两侧密的样式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在翼子板本体(1)背面还间隔设有多个与翻边(11)固定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明姜文尧向立李晓雄姚远黄伟九涂坚黄灿何建明曾庆文周昆凤王豆丰彭曼绮刘宏杰唐祥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