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32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包括:热压头、底座、下模板、中间模、上模板、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其中:底座位于热压头的下方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底座上设有导轨;下模板与导轨滑动装配,下模板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导轨上来回移动,下模板上设有若干型槽;中间模上设有通槽,中间模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在下模板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上模板上设有凹陷区域,上模板上设有若干个模芯和注胶孔,上模板由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在中间模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护线套的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高,下料方便。

A pressing and forming equipment for protecting thre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 sheath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ot pressing head, a base, a lower template, an intermediate mould, an upper template,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a third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fourth driv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base is below the hot pressing head and is driven up and down by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 guide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 guide rail are sliding assembled, and the lower template is driven up and down by the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number of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template; a through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middle mould, and the middle mould is driven up and down by the third driving mechanism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template for opening/closing the mould; The upper template is driven by a fourth driving mechanism to move up and down above the middle mould for opening/closing.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tecting sleeve, and has high automation and convenient cu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
本技术涉及橡胶制品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护线套(护线圈、护线器、护线垫、过线套)是用于电线电缆等连接线的保护配件,主要用于大型电力电气设备电源线保护、精密设备信号线保护、移动家用电气电线保护等领域。现有护线套加工设备,生产效率低,且下料不便,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包括:热压头、底座、下模板、中间模、上模板、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其中:底座位于热压头的下方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底座上设有由靠近热压头的一侧向远离热压头的一侧直线延伸的导轨;下模板位于底座的上方并与导轨滑动装配,下模板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导轨上来回移动,下模板上设有若干型槽;中间模位于下模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的移动而移动,中间模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槽,中间模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在下模板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当中间模与下模板处于合模状态时,各通槽与各型槽一一对应并彼此连通以形成模腔;上模板位于中间模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的移动而移动,上模板上设有由其上表面向其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凹陷区域,上模板的下表面且位于凹陷区域的下方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装配的模芯,上模板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模芯的一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注胶孔,上模板由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在中间模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在合模状态下,各模芯一一对应的插入各模腔内并与模芯配合以在模芯的外周形成与注胶孔导通的型腔。优选地,中间模包括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固定模块和活动模块;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相对布置导轨的两侧;固定模块位于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之间,且固定模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固定;活动模块位于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之间,活动模块设有多个,各活动模块由靠近固定模块的一侧向远离固定模块的一侧排列布置,且各活动模块的两端均分别搭放在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上并可在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上沿导轨方向滑动;各活动模块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彼此活动连接,且各活动模块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间距排列并竖直延伸的凹槽,且当任意相邻的两个活动模块相互贴靠时,其中一个活动模块上的各凹槽与另外一个活动模块上的各凹槽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模腔。优选地,固定模块靠近活动模块一侧的侧面上设有若干间距排列并竖直延伸的凹槽,与固定模块相邻的活动模块上且位于靠近固定模块一侧的侧面上设有若干个间距排列并竖直延伸凹槽,且当该活动模块与固定模块抵靠时,该活动模块上的各凹槽与固定模块上的各凹槽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以形成模腔。优选地,各活动模块中,位于远离固定模块一侧的活动模块上设有与其固定的拉手。优选地,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均位于下模板的外侧。优选地,第三驱动机构位于热压头的一侧,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第一托板、第二托板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对布置,第一动力单元位于第一托板的下方用于驱动第一托板进行上下移动,第二动力单元位于第二托板的下方用于驱动第二托板进行上下移动;下模板在导轨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其处于第一位置时,下模板位于热压头的下方,当其处于第二位置时,下模板位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下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切换,且当下模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向台、第二导向台分别位于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的上方。优选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托板、第四托板、第三动力单元和第四动力单元,其中:第三托板位于第一推板远离第二托板的一侧,第四托板位于第二托板远离第一托板的一侧并与第三托板相对布置,第三动力单元位于第一托板的下方用于驱动第三托板进行上下移动,第四动力单元位于第四托板的下方用于驱动第四托板进行上下移动;上模板上且位于导轨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固定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位于第一导向台的外侧,第二凸块位于第二导向台的外侧,且当下模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分别位于第三托板、第四托板的上方。本技术中,利用第一驱动机构与底座配合使上模板、中间模和下模板可以同时进行上下移动,以便于热压头进行压注动作;利用第二驱动机构与下模板配合使上模板、中间模和下模板可以在导轨上移动;利用第三驱动机构与中间模配合、第四驱动机构与上模板配合使得中间模、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进行自动开模/合模动作,工作时,先利用第三驱动机构与第四驱动机构配合使上模板、中间模和下模板进入合模状态,再将预制的胶料块放置到凹陷区域内,然后利用第二驱动机构使合模状态下的上模板、中间模和下模板移动至热压头的下方,最后利用第一驱动机构将底座上抬直至热压头进入凹陷区,以利用热压头的将胶料块熔融并注入各型腔内。该结构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护线套的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高,下料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中所述中间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中所述中间模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包括:热压头1、底座2、下模板3、中间模4、上模板5、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其中:底座2位于热压头1的下方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底座2上设有由靠近热压头1的一侧向远离热压头1的一侧直线延伸的导轨6。下模板3位于底座2的上方并与导轨6滑动装配,下模板3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导轨6上来回移动,下模板3上设有若干型槽。中间模4位于下模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3的移动而移动,中间模4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槽,中间模4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在下模板3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当中间模4与下模板3处于合模状态时,各通槽与各型槽一一对应并彼此连通以形成模腔。上模板5位于中间模4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3的移动而移动,上模板5上设有由其上表面向其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凹陷区域A,上模板5的下表面且位于凹陷区域A的下方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装配的模芯7,上模板5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模芯7的一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注胶孔,上模板5由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在中间模4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在合模状态下,各模芯7一一对应的插入各模腔内并与模芯7配合以在模芯7的外周形成与注胶孔导通的型腔B。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利用第一驱动机构与底座2配合使上模板5、中间模4和下模板3可以同时进行上下移动,以便于热压头1进行压注动作;利用第二驱动机构与下模板3配合使上模板5、中间模4和下模板3可以在导轨6上移动;利用第三驱动机构与中间模4配合、第四驱动机构与上模板5配合使得中间模4、上模板5和下模板3之间进行自动开模/合模动作,工作时,先利用第三驱动机构与第四驱动机构配合使上模板5、中间模4和下模板3进入合模状态,再将预制的胶料块放置到凹陷区域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压头(1)、底座(2)、下模板(3)、中间模(4)、上模板(5)、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其中:底座(2)位于热压头(1)的下方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底座(2)上设有由靠近热压头(1)的一侧向远离热压头(1)的一侧直线延伸的导轨(6);下模板(3)位于底座(2)的上方并与导轨(6)滑动装配,下模板(3)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导轨(6)上来回移动,下模板(3)上设有若干型槽;中间模(4)位于下模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3)的移动而移动,中间模(4)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槽,中间模(4)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在下模板(3)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当中间模(4)与下模板(3)处于合模状态时,各通槽与各型槽一一对应并彼此连通以形成模腔;上模板(5)位于中间模(4)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3)的移动而移动,上模板(5)上设有由其上表面向其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凹陷区域(A),上模板(5)的下表面且位于凹陷区域(A)的下方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装配的模芯(7),上模板(5)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模芯(7)的一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注胶孔,上模板(5)由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在中间模(4)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在合模状态下,各模芯(7)一一对应的插入各模腔内并与模芯(7)配合以在模芯(7)的外周形成与注胶孔导通的型腔(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压头(1)、底座(2)、下模板(3)、中间模(4)、上模板(5)、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其中:底座(2)位于热压头(1)的下方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底座(2)上设有由靠近热压头(1)的一侧向远离热压头(1)的一侧直线延伸的导轨(6);下模板(3)位于底座(2)的上方并与导轨(6)滑动装配,下模板(3)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导轨(6)上来回移动,下模板(3)上设有若干型槽;中间模(4)位于下模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3)的移动而移动,中间模(4)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槽,中间模(4)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在下模板(3)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当中间模(4)与下模板(3)处于合模状态时,各通槽与各型槽一一对应并彼此连通以形成模腔;上模板(5)位于中间模(4)的上方并随着下模板(3)的移动而移动,上模板(5)上设有由其上表面向其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凹陷区域(A),上模板(5)的下表面且位于凹陷区域(A)的下方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装配的模芯(7),上模板(5)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模芯(7)的一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注胶孔,上模板(5)由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在中间模(4)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开模/合模动作,且在合模状态下,各模芯(7)一一对应的插入各模腔内并与模芯(7)配合以在模芯(7)的外周形成与注胶孔导通的型腔(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注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中间模(4)包括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固定模块(403)和活动模块(404);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相对布置导轨(6)的两侧;固定模块(403)位于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之间,且固定模块(4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固定;活动模块(404)位于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之间,活动模块(404)设有多个,各活动模块(404)由靠近固定模块(403)的一侧向远离固定模块(403)的一侧排列布置,且各活动模块(404)的两端均分别搭放在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上并可在第一导向台(401)、第二导向台(402)上沿导轨(6)方向滑动;各活动模块(404)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彼此活动连接,且各活动模块(404)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间距排列并竖直延伸的凹槽(C),且当任意相邻的两个活动模块(404)相互贴靠时,其中一个活动模块(404)上的各凹槽(C)与另外一个活动模块(404)上的各凹槽(C)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模腔。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翼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欧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