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320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3:04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上模、下模、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若干顶针组件及弹性件,下模朝向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下模仁,下模远离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间隔滑动位于容置腔内,每一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下模仁设置,且每一顶针组件均包括弹性顶针及顶针,弹性顶针的一端固设于第二顶针板上,顶针的一端固设于第一顶针板上,弹性件固设于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之间,用于在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弹性顶针及顶针将所述产品自下模仁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能够保证产品的顺利出模,有效确保产品的质量。

A two ejection die with elastic straight top

A secondary ejection die with an elastic straight top includes an upper die, a lower die, a first ejector plate, a second ejector plate, a number of ejector assemblies and elastic parts. The end face of the lower die towards the upward di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lower die elements. The lower die is far away from the one end of the upper die and a holding cavity is arranged. The first ejector plate and the second ejector plate are sliding in the holding cavity at intervals. Each ejector assembly corresponds to each lower die set, and each ejector assembly includes an elastic ejector and an ejector. One end of the elastic ejector is fixed on the second ejector plate, one end of the ejector is fixed on the first ejector plate, and the elastic member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ejector plate and the second ejector plate for compression on the first ejector plate. It is compressed between the first ejector plate and the second ejector plate so that the first ejector plate and the second ejector plate drive the elastic ejector pin and the ejector pin respectively to eject the product from the lower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condary ejection die with an elastic straight top, which can ensure the smooth ejection of the product an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在产品的注塑生产中,不仅需要考虑产品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及精度,以使模具制备出来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还要确保产品能够方便出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具有卡勾、侧孔或倒扣等结构的产品来说,由于卡勾、侧孔或倒扣等结构的存在,而导致产品出模非常困难,因此,在模具设计时,通常需要设计斜顶、滑块等辅助结构来实现产品的顺利出模,保证产品的质量。然而,采用斜顶出模的方式,若在同一模具上设置有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由于模具内部空间较小,因此容易使相邻的斜顶之间产生干涉作用,从而导致产品无法顺利出模,不仅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影响产品的注塑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不仅能够在同一模具上设置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顺利出模,有效确保产品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上模仁;下模,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上模仁设置的下模仁,各所述下模仁分别与各所述上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下模仁在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下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临近所述下模仁的一侧设置;若干顶针组件,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所述下模仁设置,各所述顶针组件均包括至少一根弹性顶针及至少一根顶针,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容置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弹性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并伸出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包括底板、下模固定板及固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模固定板之间的两间隔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下模固定板及两所述侧板连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下模固定板临近所述上模设置,且所述下模固定板设有若干所述下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两端均滑动连接于两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一顶针板临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顶针板临近所述下模固定板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针板包括第一上顶针板及与所述第一上顶针板固接的第一下顶针板,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下顶针板固接,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上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至位于所述下模仁内;所述第二顶针板包括第二上顶针板及与所述第二上顶针板固接的第二下顶针板,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下顶针板固接,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上顶针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至位于所述下模仁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模具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件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与所述第二顶针板抵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模具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可拆卸穿设于所述通孔,用于抵压所述第一顶针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顶杆固设于所述注塑机上,所述注塑机用于控制所述顶杆在所述通孔内运动至抵压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固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底顶针板上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开关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内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的数量分别为两根和四根,且两根所述弹性顶针相对所述下模仁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四根所述顶针中的任意两根所述顶针分别相对所述下模仁中心对称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通过在第二顶针板上设置弹性顶针,从而在利用弹性顶针实现产品倒扣直顶出模的同时,还能利用弹性顶针的弹性力为弹性顶针提供后续产品出模所需的让位空间,进而使得产品能够在顶针的作用下顺利出模。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用斜顶顶出倒扣时出现让位空间不够而导致产品不能顺利出模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解决因产品排位紧凑且模具内部空间小而导致的相邻斜顶之间的干涉问题,进而不仅能够有效确保产品的顺利出模,保证产品的注塑进程,而且还能够在同一模具上设置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在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缓冲弹性顶针及顶针的顶出力,减轻模具运行的震动效果,使得模具能够运行的更加平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产品已脱模)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所述上模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上模仁;下模,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上模仁设置的下模仁,各所述下模仁分别与各所述上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下模仁在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下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临近所述下模仁的一侧;若干顶针组件,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所述下模仁设置,各所述顶针组件均包括至少一根弹性顶针及至少一根顶针,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容置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弹性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并伸出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所述上模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上模仁;下模,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上模仁设置的下模仁,各所述下模仁分别与各所述上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下模仁在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下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临近所述下模仁的一侧;若干顶针组件,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所述下模仁设置,各所述顶针组件均包括至少一根弹性顶针及至少一根顶针,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容置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弹性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并伸出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底板、下模固定板及固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模固定板之间的两间隔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下模固定板及两所述侧板连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下模固定板临近所述上模设置,且所述下模固定板设有若干所述下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两端均滑动连接于两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一顶针板临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顶针板临近所述下模固定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胜罗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裕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