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919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装置无法进行多工序加工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侧壁内有多个下模块,第一套筒的侧壁上有凹槽;第二套筒内壁上有横杆,横杆上均有竖杆,第二套筒腔体内有转轴;下模块与凹槽相对时,下模块可移动到固定块上,同时,横杆带动竖杆向上移动,第二套筒不转动;上模板向上移动,下模块移动到第二套筒内,横杆向下移动,转轴带动第二套筒转动,当之前与凹槽相对的下模块之后的下模块与凹槽相对时,转轴不能带动第二套筒转动,下模块移动到固定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多工序复杂零件的加工。

Multi station production device for complex par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station production device for complex par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device can not carry out multi-process processing; the technical solution is to include a fixed block, a first sleeve on one side of the fixed block, a second sleeve in the first sleeve, a plurality of lower modules in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sleeve, and a side of the first sleeve. There are grooves on the wall; there are transverse bars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sleeve; there are vertical bars on the transverse bars and rotating shafts in the second sleeve cavity; when the lower module is opposite to the groove, the lower module can be moved to the fixed block;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verse bar drives the vertical bar to move upward, the second sleeve does not rotate; the upper template moves upward, and the lower module moves to the second sleeve. The transverse bar moves downward and the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second sleeve to rotate. When the lower module after the lower module opposite the groove is opposite to the groove, the rotating shaft can not drive the second sleeve to rotate and the lower module moves to the fixed block. The invention has novel conception, ingenious structur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can realize the processing of multi-process complex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领域,特别是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复杂零部件产品的加工,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很多工序的加工,但是现有的设备仅满足单工序的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的转运,从而浪费了有效加工时间,是工人劳动强度增大,所以研发一种可多工序加工的模块化生产装置,节约工人劳动强度,增大加工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复杂产品零部件模块化生产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装置无法进行多工序加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有一个竖直放置且不可转动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同轴且可绕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侧壁内圆周均布有多个可随第二套筒转动的下模块,下模块可与第一套筒内壁接触,第一套筒与固定块之间为面接触且紧密贴合,第一套筒靠近固定块的侧壁上有一个贯通第一套筒侧壁的凹槽,下模块可经凹槽移动到固定块上;所述的第二套筒内壁上有多个径向且与下模块一一对应并可上下移动的横杆,横杆的内端贯穿第二套筒内壁且位于第二套筒腔体内,每个横杆上均连接有一个位于下模块下方的竖杆,竖杆位于第二套筒侧壁内且可随对应的横杆上下移动,第二套筒腔体内靠近凹槽一侧有一个竖直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当下模块位于第二套筒侧壁内时,下模块压动竖杆使横杆下移;当下模块与凹槽相对时,下模块可经凹槽移动到固定块上,同时,此下模块与对应的竖杆脱离,横杆带动竖杆向上移动,此时,转轴不与横杆接触且不能经横杆带动第二套筒转动;当上模板向上移动时,下模块移动到第二套筒内,同时下模块经竖杆带动横杆向下移动复位,此时,转轴同与此下模块对应的横杆接触从而经横杆带动第二套筒转动,当之前与凹槽相对的下模块之后的下模块转动到与凹槽相对时,转轴与之前的横杆脱离且不能带动第二套筒转动,此时,之后的下模块经凹槽移动到固定块上,当之后的下模块再次移动到第二套筒内之后,转轴与之后的下模块对应的横杆接触并带动第二套筒转动。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多工序复杂零件的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主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除上模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配合的俯视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配合的主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模块与第二套筒连接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套筒的三维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套筒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C-C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套筒的三维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套筒的俯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1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12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块1,固定块1的一侧有一个竖直放置且不可转动的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2同轴且可绕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3,第二套筒3侧壁内圆周均布有多个可随第二套筒3转动的下模块4,下模块4可与第一套筒2内壁接触,第一套筒2与固定块1之间为面接触且紧密贴合,第一套筒2靠近固定块1的侧壁上有一个贯通第一套筒2侧壁的凹槽5,下模块4可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所述的第二套筒3内壁上有多个径向且与下模块4一一对应并可上下移动的横杆25,横杆25的内端贯穿第二套筒3内壁且位于第二套筒3腔体内,每个横杆25上均连接有一个位于下模块4下方的竖杆6,竖杆6位于第二套筒3侧壁内且可随对应的横杆25上下移动,第二套筒3腔体内靠近凹槽5一侧有一个竖直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7;当下模块4位于第二套筒3侧壁内时,下模块4压动竖杆6使横杆25下移;当下模块4与凹槽5相对时,下模块4可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同时,此下模块4与对应的竖杆6脱离,横杆25带动竖杆6向上移动,此时,转轴7不与横杆25接触且不能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当上模板20向上移动时,下模块4移动到第二套筒3内,同时下模块4经竖杆6带动横杆25向下移动复位,此时,转轴7同与此下模块4对应的横杆25接触从而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当之前与凹槽5相对的下模块4之后的下模块4转动到与凹槽5相对时,转轴7与之前的横杆25脱离且不能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此时,之后的下模块4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当之后的下模块4再次移动到第二套筒3内之后,转轴7与之后的下模块4对应的横杆25接触并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为了实现下模块4与凹槽5相对时,下模块4可移动到固定块1上,所述的第二套筒3上端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下模块4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向槽8,第一导向槽8向外贯通第二套筒3,第一导向槽8底面、凹槽5底面和固定块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模块4置于对应的第一导向槽8内,下模块4与第二套筒3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9,第一压簧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筒3上,第一压簧9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模块4上,凹槽5底面与固定块1顶面上均有水平的T型槽,两个T型槽相通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固定块1上的T型槽贯穿固定块1,下模块4下端面上有可置于T型槽内并可沿T型槽移动的T型块,当下模块4与凹槽5相对时,在第一压簧9压力的作用下会推动下模块4向靠近固定块1的方向移动。为了实现下模块4能够沿凹槽5顺利移动到固定块1上,所述的第一套筒2靠近固定块1的一侧为竖直的平面,固定块1的外缘面为方型,第一套筒2与固定块1紧密贴合。为了实现横杆25可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套筒3的侧壁上有与横杆25数量相同且径向的第二导向槽10,横杆25置于对应的第二导向槽10内,第二导向槽10侧壁上均有竖直的T型凹槽5,横杆25上有置于T型凹槽5内的T型块,横杆25与第二导向槽10下端有多个第二压簧11,第二压簧11的上端固定在横杆25上,第二压簧11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导向槽10的下端面上,横杆25可经T型槽与T型块的配合在第二导向槽10内上下移动。为了实现竖杆6可在第二套筒3内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套筒3侧壁上有多个与下模块4一一对应且位于下模块4下方的导向孔26,导向孔26的下端与第二导向槽10相通,竖杆6置于对应的导向孔26内,且与导向孔26间隙配合,竖杆6可沿导向孔26上下移动。为了实现转轴7转动可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所述的转轴7上均套装有一个可随转轴7转动的水平的转盘12,转盘12上均布有多个径向放置的拨杆13,拨杆13与横杆25的下端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拨杆13的外端位于第二套筒3内侧,当下模块4位于第二套筒3上时,下模块4压动竖杆6带动横杆25向下移动,横杆25的下端与拨杆1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拨杆13随转轴7转动,可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为了实现当上模板20向上移动时,下模块4可移动到第二套筒3上,所述的第一套筒2的凹槽5内有一个立板14,第一套筒2凹槽5与固定块1上端面上各有一个水平的T型凹槽5,两个水平的T型凹槽5相通,立板14上有置于T型凹槽5内的T型块,立板14经T型块可沿T型凹槽5移动,立板14上连接有一个第一绳索15,上模板20上方有一个固定且水平的第一平板16,第一平板16上有两个下端位于第一平板16与上模板20之间的立杆17,两个立杆17位于第二套筒3上方且关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

【技术保护点】
1.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固定块(1)的一侧有一个竖直放置且不可转动的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2)同轴且可绕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3),第二套筒(3)侧壁内圆周均布有多个可随第二套筒(3)转动的下模块(4),下模块(4)可与第一套筒(2)内壁接触,第一套筒(2)与固定块(1)之间为面接触且紧密贴合,第一套筒(2)靠近固定块(1)的侧壁上有一个贯通第一套筒(2)侧壁的凹槽(5),下模块(4)可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所述的第二套筒(3)内壁上有多个径向且与下模块(4)一一对应并可上下移动的横杆(25),横杆(25)的内端贯穿第二套筒(3)内壁且位于第二套筒(3)腔体内,每个横杆(25)上均连接有一个位于下模块(4)下方的竖杆(6),竖杆(6)位于第二套筒(3)侧壁内且可随对应的横杆(25)上下移动,第二套筒(3)腔体内靠近凹槽(5)一侧有一个竖直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7);当下模块(4)位于第二套筒(3)侧壁内时,下模块(4)压动竖杆(6)使横杆(25)下移;当下模块(4)与凹槽(5)相对时,下模块(4)可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同时,此下模块(4)与对应的竖杆(6)脱离,横杆(25)带动竖杆(6)向上移动,此时,转轴(7)不与横杆(25)接触且不能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当上模板(20)向上移动时,下模块(4)移动到第二套筒(3)内,同时下模块(4)经竖杆(6)带动横杆(25)向下移动复位,此时,转轴(7)同与此下模块(4)对应的横杆(25)接触从而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当之前与凹槽(5)相对的下模块(4)之后的下模块(4)转动到与凹槽(5)相对时,转轴(7)与之前的横杆(25)脱离且不能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此时,之后的下模块(4)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当之后的下模块(4)再次移动到第二套筒(3)内之后,转轴(7)与之后的下模块(4)对应的横杆(25)接触并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包括一个水平的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固定块(1)的一侧有一个竖直放置且不可转动的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2)同轴且可绕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3),第二套筒(3)侧壁内圆周均布有多个可随第二套筒(3)转动的下模块(4),下模块(4)可与第一套筒(2)内壁接触,第一套筒(2)与固定块(1)之间为面接触且紧密贴合,第一套筒(2)靠近固定块(1)的侧壁上有一个贯通第一套筒(2)侧壁的凹槽(5),下模块(4)可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所述的第二套筒(3)内壁上有多个径向且与下模块(4)一一对应并可上下移动的横杆(25),横杆(25)的内端贯穿第二套筒(3)内壁且位于第二套筒(3)腔体内,每个横杆(25)上均连接有一个位于下模块(4)下方的竖杆(6),竖杆(6)位于第二套筒(3)侧壁内且可随对应的横杆(25)上下移动,第二套筒(3)腔体内靠近凹槽(5)一侧有一个竖直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7);当下模块(4)位于第二套筒(3)侧壁内时,下模块(4)压动竖杆(6)使横杆(25)下移;当下模块(4)与凹槽(5)相对时,下模块(4)可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同时,此下模块(4)与对应的竖杆(6)脱离,横杆(25)带动竖杆(6)向上移动,此时,转轴(7)不与横杆(25)接触且不能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当上模板(20)向上移动时,下模块(4)移动到第二套筒(3)内,同时下模块(4)经竖杆(6)带动横杆(25)向下移动复位,此时,转轴(7)同与此下模块(4)对应的横杆(25)接触从而经横杆(25)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当之前与凹槽(5)相对的下模块(4)之后的下模块(4)转动到与凹槽(5)相对时,转轴(7)与之前的横杆(25)脱离且不能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此时,之后的下模块(4)经凹槽(5)移动到固定块(1)上,当之后的下模块(4)再次移动到第二套筒(3)内之后,转轴(7)与之后的下模块(4)对应的横杆(25)接触并带动第二套筒(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套筒(3)上端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下模块(4)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向槽(8),第一导向槽(8)向外贯通第二套筒(3),第一导向槽(8)底面、凹槽(5)底面和固定块(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模块(4)置于对应的第一导向槽(8)内,下模块(4)与第二套筒(3)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9),第一压簧(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筒(3)上,第一压簧(9)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模块(4)上,凹槽(5)底面与固定块(1)顶面上均有水平的T型槽,两个T型槽相通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固定块(1)上的T型槽贯穿固定块(1),下模块(4)下端面上有可置于T型槽内并可沿T型槽移动的T型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零件多工位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2)靠近固定块(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航崔涛褚云鹤葛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