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918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成品管平均壁厚要求的前提下,为减径机选定工艺可行的最少张力升起机架数以及最少张力释放机架数,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使得参与非稳态轧制的管端长度最短,同时也使得最大拉应力的机架数最大,从而使得管端非稳态与中间段稳态轧制所受拉应力的差值极小化,两点共同保证了管端增厚长度的极小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钢管减径轧制的工艺稳定性,使管材减径轧制中的管端增厚长度极小化,显著提高管材减径轧制的成品质量和成材率。

A control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length of steel pipe thickening section during stretch reducing mill roll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rol method for minimizing the length of the thickening section of steel pipe during rolling of a stretch reducing mil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inimum number of tension lifting racks, the minimum number of tension releasing racks, the minimum number of tension lifting racks and the minimum number of tension lifting racks are selected for the reducing mill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verage wall thickness of the finished pipe. The number of tension releasing mills makes the length of tube end involved in unsteady rolling the shortest, but also makes the number of maximum tensile stress of the mill stand the largest, so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nsteady end of the tube and the steady-state rolling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tension stress is minimized.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stability of pipe reducing rolling, minimize the tube end thickening length in pipe reducing rolling, and remarkably improve the 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and yield of pipe reducing ro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减径轧制生产的工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使钢管减径轧制过程中头尾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工艺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钢管减径轧制过程中,钢管的塑性变形通常是在张力或微张力的应力状态下进行的。由于张力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管材头尾段所受纵向拉伸应力小于稳定轧制时管材中间段的受力,从而造成管材头尾端的壁厚比稳定轧制的中间段更厚,而且越靠近末端,增厚越严重。在管端壁厚超过轧管规格的允许公差范围时,就必须将该部分从成品管上切下,这就造成了能显著降低成材率的材料损失。分析管材两端增厚段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减小管端增厚段长度:第一,在非稳态轧制下的管端与稳态轧制的中间段相比,其增厚的程度正相关于稳态与非稳态下所作用的拉应力之间的差值;第二,非稳态轧制下的头端壁厚增大区的长度正相关于建立起稳态轧制所作用的最大拉应力时金属已通过的机架数,非稳态轧制下的尾端壁厚增大区的长度正相关于开始释放掉稳态轧制所作用的最大拉应力时金属仍未通过的机架数。现有的钢管减径轧制中对切头尾的控制方法主要是从第一个方面着手的,通过动态控制增加辊速差以提高非稳态轧制时管端金属所受的拉应力,以减小管端与中间段所受拉应力之间的差值,从而使管端切头尾长度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减小。但是,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应用在拥有较多机架数的张力减径机上,其工艺实施对设备硬件和配套软件的要求都很高,增加了实施难度。同时由于没有基于第二个方面因素考虑的对张力建立机架和释放机架数的最优化选定,对头尾增厚长度的极小化也不够理想。现有的钢管减径轧制的稳态工艺控制通常是以张力系数的平衡来近似机架间的张力平衡的,这种处理带来的工艺误差会随着参与轧制的机架数的增加而累加增大,其增大了工艺的不稳定性,在增大成品管平均壁厚波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成品管切头尾长度,从而造成材料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钢管减径轧制工艺的不足,减少管材切头尾损失,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管材减径轧制中管端增厚长度极小化的工艺控制方法。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成品管平均壁厚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工艺可行的最少张力升起机架数以及最少张力释放机架数,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使得参与非稳态轧制的管端长度最短,同时也使得最大拉应力的机架数最大,从而使得管端非稳态与中间段稳态轧制所受拉应力的差值极小化,两点共同保证了管端增厚长度的极小化。包含的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产品钢种,获取其轧机孔型参数、轧制工艺相关工况初始参数。2.获取钢种在轧制变形工况范围内适用的热变形抗力模型。3.将既定钢种的热变形参数、减径机入口的输送速度、管材温度、孔型数据、来料壁厚S0和目标壁厚Sd都输入数模软件并模拟轧制过程,选定出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数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参与轧制的机架分为张力上升机架、张力恒定机架、张力释放机架,分别遵循以下⑴、⑵、⑶三个条件,把系数xs初值设为1,每个机架根据自身类型对应条件:⑴张力上升的每个机架处,利用初等塑性理论,以前张力的初值为零开始递增迭代计算,直至辊面对金属的摩擦力水平分力方向全与后张力同方向,机架内金属在水平方向上遵循如下受力平衡:Q后张力+F辊面与金属摩擦力水平分力*xs=Q前张力⑵在张力上升机架和张力释放机架之间是张力值恒定的机架,利用初等塑性理论,以前张力初值为零开始递增迭代计算,直至前张力值等于后张力值,机架内金属在水平方向上遵循如下受力平衡:Q后张力=Q前张力⑶在张力释放的每个机架处,利用初等塑性理论,以前张力初值等于后张力值为初值开始递减迭代,直至辊面对金属的摩擦力水平分力全与前张力同方向或前张力已经减小至零值,机架内金属在水平方向上遵循如下受力平衡:Q后张力=F辊面与金属摩擦力水平分力*xs+Q前张力机架数优选步骤:①总机架数为N,第一机架入口壁厚为来料壁厚值S0,出口壁厚值记为Si,其后每一个机架的入口壁厚值为前一机架的出口壁厚值,末尾机架工艺目标壁厚值为Sd,设定张力上升和下降机架数初值都为1;②设定张力上升机架数为Ns;③设定张力释放机架数值为Nj;④从第一机架开始计算直至最后一个机架,若末尾机架在计算⑶条件时前张力值没有减小到零,那么返回到③步骤,并将Nj值加1,再从③步骤开始后续各步计算;若末尾机架在计算⑶条件时满足前张力零值条件,那么记取末尾机架的出口壁厚值Sn;⑤若Sn>Sd,那么返回到②步骤,将Ns值增加1个,再从②步骤开始后续各步计算;若Ns值与(N-Nj-1)相等,则返回到①步骤,调整S0值或Sd值,再从①步骤开始后续各步计算;若Sn≤Sd,那么此时Ns和Nj值即为选定出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数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4.采用已选定的Ns值和Nj值,参照⑴、⑵、⑶中的方法和条件,对xs进行微量递减迭代,从首机架顺序计算至末尾机架,使得Sn值与Sd值差值满足工程要求。5.轧辊工作直径按照下面公式计算:D轧辊工作直径=D轧辊名义直径+d孔型名义直径*α式中α值为工作直径系数,由孔型参数、金属所处应力状态、温度等工况参数共同确定。在确定轧辊工作直径后,根据金属变形的体积不变原理可以确定出各个机架处轧辊的转速,从而最终计算出了一套使得管端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工艺参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优化策略分配钢管所受的轴向拉力分布,确定工艺实现所需的最少拉力上升机架数和最少拉力下降机架数,从而使得钢管增厚段长度获得极小化。在实际生产中很大程度上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钢管减径轧制的工艺稳定性,使管材减径轧制中的管端增厚长度极小化,显著提高管材减径轧制的成品质量和成材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管在张力减径机各机架处所受轴向拉力的分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施前后钢管头尾端增厚段长度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现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首先选取典型规格的钢管的张力减径过程进行生产试验,该钢管的参数如下:荒管外径186mm,荒管壁厚6.00mm,成品管外径101.6mm,成品管壁厚6.2mm,参与轧制机架20架,钢管入口传送速度为1m/s。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的简单工艺轧制表如表1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简单工艺轧制表机架位置孔型直径/mm钢管壁厚/mm轧辊转速/rpm1182.96.0483.12178.46.0883.43172.86.1284.24167.16.1391.65161.66.1399.86156.36.13100.97151.26.13102.28146.26.13103.79141.36.13105.310136.76.13107.111132.26.13108.812127.86.13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成品管平均壁厚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工艺可行的最少张力升起机架数以及最少张力释放机架数,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使得参与非稳态轧制的管端长度最短,同时也使得最大拉应力的机架数最大,从而使得管端非稳态与中间段稳态轧制所受拉应力的差值极小化,两点共同保证了管端增厚长度的极小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成品管平均壁厚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工艺可行的最少张力升起机架数以及最少张力释放机架数,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使得参与非稳态轧制的管端长度最短,同时也使得最大拉应力的机架数最大,从而使得管端非稳态与中间段稳态轧制所受拉应力的差值极小化,两点共同保证了管端增厚长度的极小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减径机轧制时钢管增厚段长度极小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2.1.明确产品钢种,获取其轧机孔型参数、轧制工艺相关工况初始参数;2.2.获取钢种在轧制变形工况范围内适用的热变形抗力模型;2.3.将既定钢种的热变形参数、减径机入口的输送速度、管材温度、孔型数据、来料壁厚S0和目标壁厚Sd都输入数模软件并模拟轧制过程,选定出最少的张力升起机架数和最少的张力释放机架数;参与轧制的机架分为张力上升机架、张力恒定机架、张力释放机架,分别遵循以下⑴、⑵、⑶三个条件,把系数xs初值设为1,每个机架根据自身类型对应条件:⑴张力上升的每个机架处,利用初等塑性理论,以前张力的初值为零开始递增迭代计算,直至辊面对金属的摩擦力水平分力方向全与后张力同方向,机架内金属在水平方向上遵循如下受力平衡:Q后张力+F辊面与金属摩擦力水平分力*xs=Q前张力⑵在张力上升机架和张力释放机架之间是张力值恒定的机架,利用初等塑性理论,以前张力初值为零开始递增迭代计算,直至张力值等于后张力值,机架内金属在水平方向上遵循如下受力平衡:Q后张力=Q前张力⑶在张力释放的每个机架处,利用初等塑性理论,以前张力初值等于后张力值为初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朝辉路浩煜吴春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