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灌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32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LCD灌晶机,属于液晶屏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托盘、设置在托盘上的机盖和用于驱动托盘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上驱动架、下驱动架、设置在上驱动架与下驱动架之间的叉形机构和驱动叉形机构运动的丝杆机构,上驱动架与托盘固定连接,下驱动架固定在固定座上并与上驱动架对应,丝杆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驱动平稳、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气缸连接件过程中因漏气现象导致托盘因重力作用下降从而造成生产损失。

LCD crystalliz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LCD crystal filling mach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quid crystal screen production, including a tray, a machine cover arranged on the tray and a driving device used to drive the tray up and down; the driving device includes a fixed seat, an upper drive rack, a lower drive rack, a fork mechanism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drive rack and the lower drive rack and a driving for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driving, simple overall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convenient use, and can solve the traditional cylinder connection. The leakage of the tray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he tray due to the decrease of gr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CD灌晶机
本技术液晶屏生产
,更具体的,涉及LCD灌晶机。
技术介绍
目前LCD的生产企业使用的LCD灌晶机,LCD灌晶机托盘上升或下降一般是采用气缸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LCD灌晶时,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电磁阀误动作或气缸连接件过程中有漏气现象,托盘因重力作用下降,LCD的灌晶口与托盘上的晶液条就会断开,导致LCD正在进行灌晶工作终止,造成LCD灌晶不完全,质量差或完全报废,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LCD灌晶机,通过设置在上驱动架和下驱动架之间的叉形机构,利用设置在固定座上的丝杆机构来推动叉形机构内的连接杆从而使得叉形架在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滑动从而实现托盘的上下运动,这样的驱动方式具有驱动平稳、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气缸连接件过程中因漏气现象导致托盘因重力作用下降从而造成生产损失。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托盘、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机盖和用于驱动所述托盘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上驱动架、下驱动架、设置在所述上驱动架与所述下驱动架之间的叉形机构和驱动所述叉形机构运动的丝杆机构,所述上驱动架与所述托盘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上驱动架对应,所述上驱动架一侧端部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上驱动架的另一侧端部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下驱动架的一侧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孔对应的第二铰接孔,所述下驱动架的另一侧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叉形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孔和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下驱动架连接,所述叉形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上驱动架连接;所述叉形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上驱动架与所述下驱动架两侧的两叉形架和用于所述叉形架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叉形架包括两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部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并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第四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两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二铰接孔配合,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两端部的第三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一铰接孔配合;所述下驱动架为U形架,所述下驱动架包括第一固定条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条两端上的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与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所述U形架,所述第二铰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条上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形成供所述连接杆滑动的容置空间,所述丝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丝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两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之间的丝杆、与所述丝杆配合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滑动的滑动块和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电机。可选地,所述上驱动架的形状与所述下驱动架形状一致。可选地,所述上驱动架和所述下驱动架内均设有加强条。可选地,所述上驱动架和下驱动架上均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安装的螺纹孔,所述上驱动架通过螺栓与所述托盘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架也通过螺栓与所述托盘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滑动槽内两端设有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行程开关触片。可选地,还包括紧急制动装置,所述紧急制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电磁导轨条、与所述电磁导轨条电连接的备用电源、用于检测断电的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备用电源和所述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滑动块底部设有与所述电磁导轨条滑动配合的铁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在上驱动架和下驱动架之间的叉形机构,利用设置在固定座上的丝杆机构来推动叉形机构内的连接杆从而使得叉形架在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滑动从而实现托盘的上下运动,这样的驱动方式具有驱动平稳、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气缸连接件过程中因漏气现象导致托盘因重力作用下降从而造成生产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LCD灌晶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LCD灌晶机叉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托盘;12、机盖;20、加强条;21、上驱动架;211、第一铰接孔;212、第一滑动槽;22、下驱动架;221、第一固定条;222、第二固定条;2221、第二铰接孔;2222、第二滑动槽;23、叉形架;231、第一连杆;232、第二连杆;24、连接杆;25、固定座;31安装座;32、滑动块;33、丝杆;34、电机;4、行程开关触片;5、电磁导轨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LCD灌晶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托盘11、设置在托盘11上的机盖12和用于驱动托盘11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25、上驱动架21、下驱动架22、设置在上驱动架21与下驱动架22之间的叉形机构和驱动叉形机构运动的丝杆机构,上驱动架21与托盘11固定连接,下驱动架22固定在固定座25上并与上驱动架21对应,上驱动架21一侧端部设有第一铰接孔211,上驱动架21的另一侧端部设有第一滑动槽212,下驱动架22的一侧端部设有与第一铰接孔211对应的第二铰接孔2221,下驱动架22的另一侧端部上设有与第一滑动槽212对应的第二滑动槽2222,叉形机构通过第二铰接孔2221和第二滑动槽2222与下驱动架22连接,叉形机构通过第一铰接孔211和第一滑动槽212与上驱动架21连接;叉形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驱动架21与下驱动架22两侧的两叉形架23和用于叉形架23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杆24,叉形架23包括两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第一连杆231的两端部均设有与连接杆配合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杆232的两端部均设有与连接杆24配合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杆231的中间部设有与连接杆24配合的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杆232中间部设有与第三连接孔对应并与连接杆24配合的第四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杆231两端部的第一连接孔分别与第一滑动槽212和第二铰接孔2221配合,位于第二连杆232两端部的第三连接孔分别与第二滑动槽2222和第一铰接孔211配合;具体来说,本技术通过设置在上驱动架21和下驱动架22之间的叉形机构,利用设置在固定座上的丝杆机构来推动叉形机构内的连接杆24从而使得叉形架在第一滑动槽212和第二滑动槽2222内滑动从而实现托盘11的上下运动,这样的驱动方式具有驱动平稳、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气缸连接件过程中因漏气现象导致托盘11因重力作用下降从而造成生产损失。下驱动架22为U形架,下驱动架22包括第一固定条221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条221两端上的第二固定条222,第一固定条221与第二固定条222之间相互连接形成U形架,第二铰接孔2221位于第二固定条222上的一端,第二滑动槽2222位于第二固定条222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条221和第二固定条222之间形成供连接杆24滑动的容置空间,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LCD灌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11)、设置在所述托盘(11)上的机盖(12)和用于驱动所述托盘(11)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25)、上驱动架(21)、下驱动架(22)、设置在所述上驱动架(21)与所述下驱动架(22)之间的叉形机构和驱动所述叉形机构运动的丝杆机构,所述上驱动架(21)与所述托盘(11)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架(2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5)上并与所述上驱动架(21)对应,所述上驱动架(21)一侧端部设有第一铰接孔(211),所述上驱动架(21)的另一侧端部设有第一滑动槽(212),所述下驱动架(22)的一侧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孔(211)对应的第二铰接孔(2221),所述下驱动架(22)的另一侧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212)对应的第二滑动槽(2222),所述叉形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孔(2221)和所述第二滑动槽(2222)与所述下驱动架(22)连接,所述叉形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孔(211)和所述第一滑动槽(212)与所述上驱动架(21)连接;所述叉形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上驱动架(21)与所述下驱动架(22)两侧的两叉形架(23)和用于所述叉形架(23)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杆(24),所述叉形架(23)包括两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所述第一连杆(231)的两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232)的两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24)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231)的中间部设有与所述连接杆(24)配合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232)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并与所述连接杆(24)配合的第四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231)两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槽(212)和所述第二铰接孔(2221)配合,位于所述第二连杆(232)两端部的第三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槽(2222)和所述第一铰接孔(211)配合;所述下驱动架(22)为U形架,所述下驱动架(22)包括第一固定条(221)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条(221)两端上的第二固定条(222),所述第一固定条(2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条(222)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所述U形架,所述第二铰接孔(222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条(222)上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槽(222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条(22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条(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条(222)之间形成供所述连接杆(24)滑动的容置空间,所述丝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丝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5)上的两安装座(3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1)之间的丝杆(33)、与所述丝杆(33)配合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4)滑动的滑动块(32)和驱动所述丝杆(33)转动的电机(34)。...

【技术特征摘要】
1.LCD灌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11)、设置在所述托盘(11)上的机盖(12)和用于驱动所述托盘(11)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25)、上驱动架(21)、下驱动架(22)、设置在所述上驱动架(21)与所述下驱动架(22)之间的叉形机构和驱动所述叉形机构运动的丝杆机构,所述上驱动架(21)与所述托盘(11)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架(2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5)上并与所述上驱动架(21)对应,所述上驱动架(21)一侧端部设有第一铰接孔(211),所述上驱动架(21)的另一侧端部设有第一滑动槽(212),所述下驱动架(22)的一侧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孔(211)对应的第二铰接孔(2221),所述下驱动架(22)的另一侧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212)对应的第二滑动槽(2222),所述叉形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孔(2221)和所述第二滑动槽(2222)与所述下驱动架(22)连接,所述叉形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孔(211)和所述第一滑动槽(212)与所述上驱动架(21)连接;所述叉形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上驱动架(21)与所述下驱动架(22)两侧的两叉形架(23)和用于所述叉形架(23)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杆(24),所述叉形架(23)包括两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所述第一连杆(231)的两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232)的两端部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24)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杆(231)的中间部设有与所述连接杆(24)配合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杆(232)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并与所述连接杆(24)配合的第四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231)两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槽(212)和所述第二铰接孔(2221)配合,位于所述第二连杆(232)两端部的第三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槽(2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鹏项兴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夺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