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60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其中汽车后纵梁包括:后纵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梁;其中,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梁围设形成一半包围空间;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且所述加强板与两个所述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实现在减重的同时确保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及稳定性,确保汽车中其他部件不受损害。

A car rear longitudinal member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longitudinal beam of an automobile and an automobile, wherein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of an automobile comprises a rear longitudinal beam body, comprising a relative set of two side walls and a connecting beam connecting the two side walls; wherein the two side walls and the connecting beam are surrounded by a half enclosing space; and the reinforc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half enclosing space. In the middle, the reinforcing plate and the two side wall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while reducing weight, good bending resistance and stability, and ensure that other parts of the automobile are not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人对汽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汽车在遭到碰撞时的安全性能尤为重要,而车身结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部分。当汽车在遭受撞击时,车身的后纵梁承担了车身后部的主要撞击力量,车身侧面受碰撞后纵梁及后地板变形,对车辆造成损伤的同时,危害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而汽车行业随着轻量化的发展,汽车车架在减少自身重量的同时,如何同时保障后纵梁的结构强度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以解决汽车后纵梁的轻量化设计与结构强度不能兼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纵梁,包括:后纵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梁;其中,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梁围设形成一半包围空间;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且所述加强板与两个所述侧壁分别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朝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两个端面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通过翻边与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梁之间间隔有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梁的弯曲走向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两侧壁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为一体结构。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加强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侧壁与连接梁围设形成半包围空间,便于整车减重,在该半包围空间中设置加强板,该加强板通过连接梁的两个侧壁对后纵梁起到支撑作用,使汽车侧面在受到碰撞的过程中,减小后纵梁的侧面侵入量,增加后纵梁的稳定性,实现在减重的同时确保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及稳定性,确保汽车中其他部件不受损害。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后纵梁的整体结构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板的结构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板的局部结构图。附图标记:其中图中:1-后纵梁本体,2-侧壁,3-连接梁,4-加强板,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一种汽车后纵梁,结合图1及图2所示,该汽车后纵梁包括:后纵梁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2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2的连接梁3;其中,两个所述侧壁2与所述连接梁3围设形成一半包围空间;加强板4,设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且所述加强板4与两个所述侧壁2分别固定连接。该后纵梁结构中,两个侧壁2与连接梁3围设形成半包围空间,具体可以是该后纵梁本体1的两个侧面与连接梁3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后纵梁为一截面呈U型的结构,该后纵梁中部形成空的结构,便于整车减重,为确保该形成半包围空间的后纵梁结构的整体强度,在该半包围空间中设置加强板4,该加强板4通过连接梁3的两个侧壁2对后纵梁起到支撑作用,使汽车侧面在受到碰撞的过程中,减小后纵梁的侧面侵入量,增加后纵梁的稳定性,保护设置于两个后纵梁之间的汽车部件,例如电池包等,该汽车后纵梁实现在减重的同时确保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及稳定性。其中,优选地,该加强板4包括朝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5与第二支撑板6。该第一支撑板5及第二支撑板6分别与两个侧壁2固定连接,该第一支撑板5与第二支撑板6朝向不同方向延伸实现在不同方向上对后纵梁半包围空间起到结构支撑,增强结构强度。优选地,该第二支撑板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板6分别与第一支撑板5的相对两个端面相连接。该第一支撑板5与两个第二支撑板6之间形成凹字形结构,便于加工制造,提升结构强度。其中,该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分别通过翻边与两个侧壁2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翻边与两个侧壁2进行焊接固定,提升整体牢固度。具体地,该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与连接梁3之间间隔有距离。该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与连接梁3之间不搭接,可以保留较大支撑空间,且满足车型轻量化要求。具体地,该第一支撑板5与连接梁3的弯曲走向相同,顺应连接梁3的走向进行设置,确保结构强度。其中,结合图3所示,该第一支撑板5上设置有加强筋7。该加强筋7具体为4条,充分起到了加强作用。该加强筋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两侧壁2垂直,减小后纵梁的侧面侵入量。该加强板4与后纵梁连接在一起,对后纵梁的空腔起到支撑作用,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侧碰台车将碰撞作用力传递给车身门槛,车身门槛将作用力传递给后纵梁,后纵梁中的加强板4能够减缓后纵梁挤压变形,起到支撑作用,减小侧面侵入,保证乘员舱稳定性,减小乘员伤害。其中,该第一支撑板5与所述第二支撑板6为一体结构,提升结构强度。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加强结构,该汽车可为电动汽车,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减缓后纵梁挤压变形,减小侧面侵入,保证乘员舱稳定性,减小乘员伤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梁;其中,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梁围设形成一半包围空间;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且所述加强板与两个所述侧壁分别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连接梁;其中,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连接梁围设形成一半包围空间;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且所述加强板与两个所述侧壁分别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朝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两个端面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通过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佳回凡郭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