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管和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6330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管和吸尘器,其中,进气管包括:内管,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消音孔;第一外管,套设在内管上,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形成第一消音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管,相当于一个复合式微穿孔消音器,通过设置带有消音孔(微穿孔)的内管和第一外管并形成第一消音腔体,使得使得进入壳体内途径进气管的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消音孔减小气流的再生噪音,改善吸尘器使用时整机和进气部的噪音水平,尤其是高频噪音,同时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消音腔体也能够吸收和隔绝一部分噪音,从而使整体的噪音水平得到改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度。

Intake manifold and vacuum clea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ake pipe and a vacuum cleaner, wherein the intake pipe comprises an inner pipe, a muffl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wall of the inner pipe, a first outer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pipe, and a first muffl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pipe and the first outer pipe. The intake pip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equivalent to a composite micro-perforated muffler. By setting an inner pipe with a muffling hole (micro-perforation) and a first outer pipe and forming a first muffling cavity, the air entering the intake pipe through the muffling hole can reduce the regenerative noise of the air flow during the flowing process. The noise level of the whole machine and the air inlet, especially the high frequency noise, can be improved when the vacuum cleaner is used, and the first silencing chamber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tube and the first outer tube can absorb and isolate part of the noise,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noise level and enhance the user's experience and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管和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管和吸尘器。
技术介绍
卧式吸尘器的主要噪音源是地刷、进气部、尘杯和主机出风口,现有卧式吸尘器没有什么降噪方案设计,主要直接设计结构降噪,但这种方式的降噪效果有限,造成吸尘器使用时噪音过大,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性。其中的地刷、进气部、尘杯为进风部位的噪音源,主要的噪音源自气流,而如果设计出更好的结构以降低进风部位的噪音就成了对于吸尘器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进气管。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吸尘器。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进气管,用于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壳体,进气管与壳体相连接,进气管包括:内管,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消音孔;第一外管,套设在内管上,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形成第一消音腔体。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管,相当于一个复合式微穿孔消音器,通过设置带有消音孔(微穿孔)的内管和第一外管并形成第一消音腔体,使得使得进入壳体内途径进气管的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消音孔减小气流的再生噪音,改善吸尘器使用时整机和进气部的噪音水平,尤其是高频噪音,同时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消音腔体也能够吸收和隔绝一部分噪音,减小通过进气管向外传出的噪音,减小吸尘器使用时的噪音,从而使整体的噪音水平得到改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度。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进气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音孔为圆形消音孔,圆形消音孔的直径的范围为2mm至6mm;和/或消音孔为多边形消音孔,多边形消音孔的边长的范围为2mm至6mm。在该技术方案中,消音孔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产品需求灵活的设计,通常消音孔可以选择圆形或多边形(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或六边形)以便于生产制造,同时通过对直径或边长的选择与限制,尽可能地降低进气管、进气部以及后续的尘杯组件部位的噪音,尤其是高频噪音,提升用户使用吸尘器时的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音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消音孔均匀地设置在内管的管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地设置多个消音孔,使得气流的噪音能够更好地穿过内管进入第一消音腔体从而降低噪音,提升进气管的降噪能力,保证吸尘器能够具有更低的噪音水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音孔的数量的范围为20个至60个。在该技术方案中,消音孔的数量优选为20个至60个,消音孔可均匀地分布在内管的管壁上,通过消音孔和后侧的第一消音腔体,有效吸收和隔绝吸尘器使用时的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连接内管与第一外管。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可作为加强筋连接内管与第一外管,使得两者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同时增强进气管的强度,减小进气管振动及所产生的噪音,并且第一加强板还可以将第一消音腔体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小腔体,提升第一消音腔体的降噪能力,进一步地降低整机使用时的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消音腔体内设置消音棉。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消音腔体内设置消音棉,进一步地吸收通过消音孔进入第一消音腔体的噪音,降低噪音。其中消音棉可以粘贴在内管的管壁上或第一外管的管壁上;或者也可以在内管的内壁面上设置消音棉,进而增强吸音降噪的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外管,套设在第一外管上,第二外管与第一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消音腔体。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气管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外管上的第二外管,同时第二外管与第一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消音腔体,这样相当于为整个进气管多设置了一个消音层,进一步地提升了进气管降噪的效果,同时噪音经过第一外管的管壁后进入第二消音腔体,而第二消音腔体还可以制成真空的形式,这样也可以通过真空层进一步地降低噪音,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提升吸尘器的使用体验。通过这样的多层结构设计使得进气管的降噪功能更加强大,当然还可以再设置一层或多层外管的结构,以此类推,这里不再赘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连接第一外管与第二外管。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在第二消音腔体内用于连接第一外管与第二外管的第二加强版也可以作为加强筋,首先进一步地提升了进气管的整体强度,同时也可以将第二消音腔体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小腔体,提升第二消音腔体的降噪能力,更进一步地降低整机使用时的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消音腔体内设置消音棉。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消音腔体内设置消音棉,进一步地吸收通过消音孔进入第二消音腔体的噪音,降低噪音。其中消音棉可以粘贴在第一外管的管壁上或第二外管的管壁上。至此形成了多层管体、多层消音腔体、多层消音棉的结构,极大地提升了进气管的降噪能力,尽可能地保证了吸尘器使用时的舒适性。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壳体;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进气管,进气管与壳体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进气管,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小气流的再生噪音,改善吸尘器使用时整机和进气部的噪音水平,尤其是高频噪音,从而使整体的噪音水平得到改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度。另外,还可以在进气管后侧的尘杯部位及电机部位增加降噪结构和减振结构,进一步地减小吸尘器在使用时的气流噪音和振动噪音。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吸尘器,12壳体,14进气管,142内管,1422消音孔,144第一外管,146第一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进气管和吸尘器。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管14,用于吸尘器1,吸尘器1包括壳体12,进气管14与壳体12相连接,进气管14包括:内管142,内管142的管壁上设置有消音孔1422;第一外管144,套设在内管142上,内管142与第一外管144之间形成第一消音腔体。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管14,相当于一个复合式微穿孔消音器,通过设置带有消音孔1422(微穿孔)的内管142和第一外管144并形成第一消音腔体,使得使得进入壳体12内途径进气管14的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消音孔1422减小气流的再生噪音,改善吸尘器1使用时整机和进气部的噪音水平,尤其是高频噪音,同时内管142与第一外管144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消音腔体也能够吸收和隔绝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管,用于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壳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消音孔;第一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外管之间形成第一消音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管,用于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壳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消音孔;第一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外管之间形成第一消音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孔为圆形消音孔,所述圆形消音孔的直径的范围为2mm至6mm;和/或所述消音孔为多边形消音孔,所述多边形消音孔的边长的范围为2mm至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消音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内管的管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孔的数量的范围为20个至60个。5.根据权利要求1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杰锋李忠华殷雪冰徐权任永杰李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