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840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天线,提供一种振子组件,包括反射板以及至少一层板振子,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安装脚以及卡扣,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卡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安装脚安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各所述板振子通过卡扣依次叠合卡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固定支架将反射板与板振子连接安装位一个整体,且通过固定支架将反射板与板振子分隔在相对两侧,且由于板振子与固定支架之间为卡接,相比传统的螺钉或者铆接方式,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另外在实际生产时,先将各板振子依次叠合卡接于固定支架上,然后将安装后的整体结构与反射板连接固定,组装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子组件
本技术涉及天线,尤其涉及一种振子组件。
技术介绍
天线阵面中大量使用振子,一般的振子靠螺钉固定于反射板上后再焊接馈线,在生产上很难实现自动化。而对于一些多层板振子,往往采用在每次板之间使用多个间隔柱固定,装配繁琐,结构强度差,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低成本、易自动化生产成为天线设计中重点考虑的要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子组件,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天线的振子装配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子组件,包括反射板以及至少一层板振子,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安装脚以及卡扣,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卡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安装脚安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各所述板振子通过卡扣依次叠合卡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安装脚均包括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可插入对应所述安装孔内的若干卡片,各所述卡片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片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卡片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均具有穿过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卡接头,所述反射板卡设于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进一步地,各所述卡接头围合形成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方向呈渐缩状。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安装脚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的固定端以及抵顶所述反射板的活动端,所述弹性臂与对应所述卡接头分别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与所述反射板贴合的第一支撑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于所述卡扣一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各所述板振子均设置有与各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且供对应所述定位柱穿过的至少两个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与所述板振子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卡扣包括穿过对应所述板振子的两个卡脚,所述板振子夹紧于对应两个所述卡脚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板振子为至少两个,所述板振子均具有供所述卡脚穿过的通孔,且位于下层的所述板振子的所述通孔个数比上一层所述板振子的所述通孔个数多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底层所述板振子贴合的支撑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振子组件中,通过固定支架将反射板与板振子连接安装位一个整体,且通过固定支架将反射板与板振子分隔在相对两侧,且由于板振子与固定支架之间为卡接,相比传统的螺钉或者铆接方式,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另外在实际生产时,先将各板振子依次叠合卡接于固定支架上,然后将安装后的整体结构与反射板连接固定,组装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振子组件安装一层板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振子组件的固定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振子组件的固定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以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子组件,包括反射板1以及至少一层板振子3,且还增设有固定支架2,该固定支架2为一体化结构,可以为塑胶支架,将反射板1以及各板振子3均安装固定于该固定支架2上,具体地,固定支架2具有安装脚21以及卡扣22,安装脚21与卡扣22分别位于固定支架2的相对两侧,通过安装脚21可以将固定支架2与反射板1连接固定,而通过卡扣22则可以将各板振子3卡设于固定支架2上,且各板振子3依次叠合。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支架2将反射板1与板振子3连接安装位一个整体,且通过固定支架2将反射板1与板振子3分隔在相对两侧,从而使得反射板1与板振子3安装时,两者之间互不干扰,且由于板振子3与固定支架2之间为卡接,相比传统的螺钉或者铆接方式,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另外在实际生产时,先将各板振子3依次叠合卡接于固定支架2上,然后将安装后的整体结构与反射板1连接固定,组装非常方便。参见图1以及图3,细化上述的反射板1与固定支架2的连接固定,反射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脚21与安装孔之间为一一对应,对于安装脚21可以为多个,且分散布置,可以根据固定支架2的形状尺寸在确定,比如当固定支架2的尺寸不是过大时,安装脚21可以为三个,通过三角结构连接固定支架2与反射板1,每一安装脚21均包括位于同一圆周上的若干卡片211,且每一安装脚21的各卡片211可插入对应的安装孔,各卡片211一端固定于固定支架2上,另一端沿远离固定支架2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卡片211之间具有间隙。在这种结构中,安装脚21为一体结构,卡片211具有一定的塑性,由于卡片211一端被定位,另一端为活动,则使得卡片21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对此当将安装脚21的卡片211均伸入对应的安装孔内后,各卡片211先被向圆心挤压,从而使得安装脚21与反射板1之间被卡紧。通常,每一卡片211远离固定支架2的一端均具有穿过对应安装孔的卡接头212,反射板1卡设于卡接头212与固定之间之间。本实施例中,卡接头212位于卡片211的活动端,卡接头212围合形成的结构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在连接安装反射板1与安装脚21时,卡接头212在伸入安装孔内后,先被向圆心挤压,而当穿过安装孔后,卡接头212恢复原状态,进而使得反射板1被卡设于卡接头212与固定支架2之间,安装脚21不会轻易由安装孔内脱落,进而保证固定支架2与反射板1之间连接稳定性。由于卡接头212围合结构的外径大于对应安装孔的内径,对此为方便卡接头212伸入对应安装孔内,每一安装脚21的各卡接头212围合形成圆台结构,圆台结构沿远离固定支架2的方向呈渐缩状,具体地,圆台结构远离固定支架2的一端外径小于安装孔内径,圆台结构靠近固定支架2的一端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且在圆台结构伸入对应安装孔内时,其外径较小的一端先伸入安装孔内,非常方便。参见图2以及图3,优化上述实施例,每一安装脚21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臂213,弹性臂213具有与固定支架2连接的固定端以及抵顶反射板1的活动端,弹性臂213与对应卡接头212分别位于反射板1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弹性臂213与卡接头212为一体成型,当卡接头212穿过安装孔内后,弹性臂213的活动端对反射板1产生向卡接头212的作用力,进而使得反射板1夹紧于弹性臂213与卡接头212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限制反射板1沿卡片211长度方向的移动。通常弹性臂213为两个,两个弹性臂213位于各卡片211围合的圆周的其中一直径所在直线上,且两个弹性臂213之间形成有避让槽214,各卡片211均位于避让槽214内,即各卡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子组件,包括反射板以及至少一层板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安装脚以及卡扣,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卡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安装脚安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各所述板振子通过卡扣依次叠合卡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子组件,包括反射板以及至少一层板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安装脚以及卡扣,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卡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安装脚安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各所述板振子通过卡扣依次叠合卡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脚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安装脚均包括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可插入对应所述安装孔内的若干卡片,各所述卡片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片之间具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片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均具有穿过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卡接头,所述反射板卡设于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接头围合形成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方向呈渐缩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脚还包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庆臣高卓锋吴中林张理栋刘木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