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82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三根引脚平行间隔布置,三根引脚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金属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三极管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凝胶层,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一封装体上,第一封装体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之间,上述的三极管与金属底板之间通过凝胶层连接,从而提高三极管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上述三极管封装时,将金属底板固定在第一封装体上,在第一封装体上固定第二封装体,从而可提高对三极管封装的方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极管引线框架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三极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靠性高,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电视、雷达、计算机、自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随着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三极管的封装技术也同样快速向前发展。封装三极管产品时,其框架作为三极管的载体,对三极管起着安装固定的机械作用,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三极管固结于框架之金属底板上,其主要缺陷体现在:一方面,焊接过程中有可能损坏芯片;另一方面,焊接面易氧化,影响三极管与金属底板的连接质量,且焊接面不平整,影响产品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方便对三极管封装的同时,提高三极管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底板,所述金属底板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所述三根引脚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三根引脚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金属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凝胶层,所述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一封装体上,所述第一封装体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所述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的三极管与金属底板之间通过凝胶层连接,从而提高三极管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上述三极管封装时,将金属底板固定在第一封装体上,在第一封装体上固定第二封装体,从而可提高对三极管封装的方便度。附图说明图1是三极管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三极管引线框架的剖视图;图3是三极管固定在金属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第一封装体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端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6所示,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底板10,所述金属底板10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11,所述三根引脚11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三根引脚11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金属底板10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20,所述三极管20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10之间设置有凝胶层30,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一封装体40上,所述第一封装体40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50,所述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之间;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三极管20与金属底板10之间通过凝胶层30连接,从而提高三极管20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上述三极管20封装时,将金属底板10固定在第一封装体40上,在第一封装体40上固定第二封装体50,从而可提高对三极管20封装的方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结合图5所示,为确保对金属底板10的有效定位,所述第一封装体40上设置有用于卡置金属底板10的卡槽41,所述金属底板10伸出金属底板10的卡槽41之外。为确保对金属底板10封装的牢靠度,所述卡槽41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孔411,所述第二封装体50上设置有T形孔51,所述T形孔51内设置有螺钉52穿过金属底板10的第一通孔13与安装孔411连接。为实现该三极管模块的整体固定,所述第一封装体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42。结合图4所示,所述三根引脚11之间通过金属条111连接为一体,所述金属条111上设置有弧形延伸片12与金属底板10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极管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底板(10),所述金属底板(10)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11),所述三根引脚(11)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三根引脚(11)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金属底板(10)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20),所述三极管(20)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10)之间设置有凝胶层(30),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一封装体(40)上,所述第一封装体(40)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50),所述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三极管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底板(10),所述金属底板(10)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11),所述三根引脚(11)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三根引脚(11)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金属底板(10)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20),所述三极管(20)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10)之间设置有凝胶层(30),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一封装体(40)上,所述第一封装体(40)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50),所述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极管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体(4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国赵凡奎李忠仁徐友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嘉凌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