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触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81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桥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接触桥上,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其改进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提高继电器触头的通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触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
,尤其是一种继电器的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触头是开关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决定开关电器的主要性能及寿命的长短,动触头通常采用球形工作面,而静触头则采用平面工作面,动静触头相结合时,虽然球形工作面具备一定的膜电阻破坏能力,但效果不是很好,应用时仍然有许多通电接触不良的问题,由于运动惯性和碰撞的影响,片簧式接触桥容易产生动态弹性变形,所以在不同动态瞬间,原先为平直的片簧式接触桥将具有不同的曲率从而产生屈伸运动,进一步带动球形动触头相对于平面静触头产生摩擦滚动,该摩擦运动可以有效去除膜电阻,但是也容易产生不稳定性,从而导致电流的不稳定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其改进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提高继电器触头的通电可靠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桥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接触桥上,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在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静触头上间隔社会自接触凸筋,使得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接触点至少为两个,相较球形动触头与平面静触头多至少一个接触点,避免出现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保证接触通电效果,同时多点的接触,产生的相对摩擦滚动对电接触膜电阻具有较强破坏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热继电器辅助触头的通电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桥采用片簧式接触桥,所述动触头铆接于片簧式接触桥端面上。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接触桥设置成片簧式接触桥,使得动触头在与静触头接触时,产生的震动更大,由于运动惯性和碰撞的影响,片簧式接触桥产生动态弹性变形,在不同动态瞬间,原为平直的片簧式接触桥将具有不同的曲率从而产生屈伸运动,进一步带动球形动触头相对于静触头产生摩擦滚动,使得表面的膜电阻更为充分的破坏,保证接触导通的效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11、静触头21、片簧式接触桥12以及安装支架22,所述动触头11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片簧式接触桥12上,所述静触头21固定设置在在安装支架22上,所述动触头11与静触头21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21与动触头11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桥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接触桥上,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面为前端面,所述前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接触凸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接触桥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动触头固定设置在接触桥上,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呈球形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洪洲鱼金明蒋威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