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720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一活动机构、一底座、一吊环线以及用以驱动活动机构相对于底座移动的一电磁驱动机构。活动机构包括一光学元件承载座,且底座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和一开口,其中第二表面朝向光学元件承载座并相反于第一表面,且开口由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吊环线穿过前述开口,且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表面和活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更具体地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吊环线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一镜头驱动模块,以驱动一镜头沿着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且/或变焦(zoom)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镜头在一感光模块上成像。此外,部分电子装置还包含例如吊环线等元件,以达到晃动补偿的目的。然而,为了使电子装置轻薄化而使其厚度降低时,前述吊环线的长度将会缩减,进而产生较大的拉力而难以达成前述晃动补偿的功能。由于现今吊环线的线径已难以缩小,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一活动机构、一底座、一吊环线以及用以驱动活动机构相对于底座移动的一电磁驱动机构。活动机构包括一光学元件承载座,且底座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和一开口,其中第二表面朝向光学元件承载座并相反于第一表面,且开口由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吊环线穿过前述开口,且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表面和活动机构。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吊环线与开口的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具有一凹陷部,且凹陷部的一底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设置于一感光模块上,且感光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凹陷部中。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具有一凸起,凸出于第一表面。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凸起设置于吊环线周围。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具有一侧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吊环线的一端位于侧面和凸起之间。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第一线路,设置于第一表面。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内线路,埋设于本体中,并与第一线路电性连接。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线路和内线路利用嵌入成形的方式形成于本体上。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线路利用模塑互联物件或镀膜的方式形成于本体上。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线路通过连接本体的一金属片形成。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模块还包括一第二线路,设置于第二表面,并与电磁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一活动机构、一底座以及用以驱动活动机构相对于底座移动的一电磁驱动机构。底座包括一本体和一第一绝缘层,其中本体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金属框架,且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的一半。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的四分之一。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还包括一延伸部,朝向远离活动机构的方向延伸,且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还包括一吊环线,穿过延伸部并连接活动机构和底座。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第一隔离元件,围绕延伸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隔离元件具有一中空结构,且底座还包括一阻尼元件,设置于中空结构中。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还包括一位置检测元件,连接本体的部分金属框架。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第二隔离元件,围绕位置检测元件和本体的连接处。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第三隔离元件,围绕前述本体。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本体还包括一延伸部,朝向活动机构延伸,且活动机构连接延伸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线圈组件,且本体设置于线圈组件和第一绝缘层之间。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且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线圈组件和本体之间。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包括一金属基板,且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本体和金属基板之间。本技术提供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光学元件驱动模块的吊环线延伸穿过底座,可使吊环线在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具有较低厚度的状态下仍具有适当的拉力。此外,通过光学元件驱动模块中的底座包括多个金属框架,更可使底座的厚度降低,进而达成减少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厚度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镜头驱动模块、光学元件和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剖视图。图4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的镜头驱动模块与感光模块结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图7A、图7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图7C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图8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图8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爆炸图。图8C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隔离元件围绕吊环线的示意图。图8D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隔离元件围绕位置检测器和底座的连接处的示意图。图9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图9B为第三隔离元件与壳体连接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底座与第二弹性元件连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光学元件驱动模块20电子装置30光学元件100壳体210光学元件承载座211容置空间212内凹结构220框体221收容部222凹槽230第一电磁驱动组件240第二电磁驱动组件250第一弹性元件251内圈段252外圈段260第二弹性元件261内圈段262外圈段300吊环线400底座410本体411第一表面412第二表面413开口414凹陷部414a底面415金属框架416凸起417侧面418延伸部419引脚420第一线路430第二线路440线圈组件450内线路460第一绝缘层461开口470第二绝缘层471开口480金属基板500位置检测器B1第一隔离元件B2第二隔离元件B3第三隔离元件O1光学孔O2光学孔D阻尼元件G焊锡或粘胶R焊锡S感光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A、图1B,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10可装设于一电子装置20内以承载一光学元件30(例如一镜头),并驱动前述光学元件30使其可相对于电子装置20中的感光模块S移动,来达到调整焦距和晃动补偿的目的。前述电子装置20例如为具有照相或摄影功能的智能手机或是数码相机。在照相或摄影时,光线可穿过光学元件30,且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一活动机构,包括一光学元件承载座;一底座,包括一本体,且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和一开口,其中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光学元件承载座并相反于该第一表面,且该开口由该第一表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一吊环线,穿过该开口,且该吊环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表面和该活动机构;以及一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活动机构相对于该底座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8 US 62/409,469;2017.07.28 US 62/538,269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一活动机构,包括一光学元件承载座;一底座,包括一本体,且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和一开口,其中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光学元件承载座并相反于该第一表面,且该开口由该第一表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一吊环线,穿过该开口,且该吊环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表面和该活动机构;以及一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活动机构相对于该底座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吊环线与该开口的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的一底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设置于一感光模块上,且该感光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该凹陷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证凯陈怡和胡朝彰宋欣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