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58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过滤器及甩油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方便对油分离器内部的过滤网等结构进行装卸和更换,能够有效的将油液颗粒和气体进行分离,通过离心叶片的转动,将撞击到离心叶片上的油液颗粒进行收集,并甩向下筒体的内部进行收集,设置导风曲面对进入甩油盘的气体进行导向,尽可能减小冲撞强度、减小涡流进而降低压力损失,设置导流圈和进风管,能够增加气体压力和流速,增加甩油盘和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效率,进一步增加分离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甩油盘、导流圈和进风管能够增加气流速度,解决了油分离器最佳工作效率受气流速度影响的问题,增加了油分离器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气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冷冻空调行业中,压缩机输出高压制冷剂蒸汽给热交换器的同时,也会将其内部的部分润滑油也输出,而这些润滑油如果进入热交换器,会对热交换器的传热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压缩机和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用于分离制冷剂蒸汽和润滑油,使制冷剂在“无油”状态下进入热交换器,改善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传热效果,但是现有的油分离器存在油气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油气分离效率的油分离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甩油盘,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且所述进气口、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油分离通道,所述甩油盘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内部,且所述甩油盘的出风端指向所述出风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甩油盘的周侧,且经过所述进气口的气体吹动所述甩油盘沿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的下侧。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内,且所述甩油盘的出风端指向所述第一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器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包括过滤网和隔板,所述过滤网围成所述空心柱状结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空心柱状结构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且所述隔板的外侧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密封贴合,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与所述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器还包括压板和拉杆,所述压板设置于所述过滤网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空心柱状结构内部,且一端固定与所述压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隔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抵接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且所述拉杆的下端与所述托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卡板,所述卡板设置于所述托板上,且所述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过风口的内侧面贴合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护板,所述卡板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卡板的下端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托板上,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卡板的上端固定设置,且所述护板上开设有用于使拉杆通过的通孔,所述拉杆通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托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为条形板,且所述托板在所述过风口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过风口的面积的三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甩油盘包括中心轴孔和均匀分布于所述中心轴孔周侧的多个离心叶片,且每一所述离心叶片远离所述中心轴孔的侧沿处均开设有齿状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甩油盘还包括导风曲面,相邻两个所述离心叶片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导风曲面,所述导风曲面远离所述中心轴孔的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离心叶片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侧沿处,且另一端沿所述离心叶片靠近所述中心轴孔的方向朝向所述出风口弯曲。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曲面远离所述中心轴孔的边沿上也设置有齿状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于所述下筒体上,且所述上筒体的内部与所述下筒体的内部连通形成部分所述油分离通道,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上筒体上,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下筒体上,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上筒体内部,所述甩油盘设置于所述下筒体内。进一步的,所述下筒体内还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侧沿与所述下筒体的内侧面贴合设置,且所述挡油板中部设置有定轴,所述甩油盘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定轴上,所述挡油板上还设置有多个过油孔,每一所述过油孔均贯穿所述挡油板,且所有所述过油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挡油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下筒体上、所述挡油板下侧。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所述甩油盘和所述第一过滤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内、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第一过滤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导流圈下端贴合于所述安装板上,上端抵接在所述隔板的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圈靠近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靠近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一端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风管,且所述进风管沿靠近所述壳体内部的方向内径依次减小。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大径段、过渡段、小径段和喷射段,所述喷射段远离所述小径段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小径段的截面积,且所述喷射段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封头组件,所述封头组件形成所述壳体的上端部,且所述封头组件上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处设置有安全阀。进一步的,所述封头组件上还设置有吊耳。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上排油口和/或视油口。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通过法兰密封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下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下筒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视油口。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混有油液颗粒的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壳体,也即进入所述油分离通道,气体由所述甩油盘的周侧撞向所述甩油盘,使得甩油盘转动,在气体撞到甩油盘上时,部分油液颗粒会在甩油盘上冲撞而留在甩油盘上,并在甩油盘的转动下甩向壳体的内表面并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流向所述壳体的底部进行积存,并由所述回油口流向外界,通过设置甩油盘可以达到对含有油液颗粒的气体进行高效分离的目的。而且,将壳体设置成上筒体和下筒体,方便对油分离器内部的过滤网等结构进行装卸和更换,通过设置甩油盘,能够有效的将油液颗粒和气体进行分离,通过离心叶片的转动,将撞击到离心叶片上的油液颗粒进行收集,并甩向下筒体的内部进行收集,通过设置导风曲面对进入甩油盘的气体进行导向,将气体由从下筒体的周向转向为下筒体的轴向,尽可能减小冲撞强度、减小涡流进而降低压力损失,同时降低噪音,通过设置导流圈和进风管,能够增加气体压力和流速,增加甩油盘和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效率,进一步增加分离效率,通过设置回油口能够及时清除积油,确保过滤器分油效率和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甩油盘、导流圈和进风管能够增加气流速度,解决了油分离器最佳工作效率受气流速度影响的问题,增加了油分离器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半剖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甩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甩油盘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进气管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封头组件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上筒体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下筒体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分离器的托板、卡板和护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第一过滤器;3、甩油盘;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回油口;14、上筒体;15、下筒体;21、过滤网;22、隔板;23、压板;24、拉杆;25、托板;26、卡板;27、护板;28、过风口;31、中心轴孔;32、离心叶片;33、齿状凹槽;34、导风曲面;151、挡油板;152、定轴;153、过油孔;4、第二过滤器;5、导流圈;6、进风管;61、大径段;62、过渡段;63、小径段;64、喷射段;7、封头组件;71、泄压口;72、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甩油盘(3),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和回油口(13),且所述进气口(11)、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出气口(12)依次连通形成油分离通道,所述甩油盘(3)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内部,且所述甩油盘(3)的出风端指向所述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甩油盘(3)的周侧,且经过所述进气口的气体吹动所述甩油盘(3)沿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回油口(13)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甩油盘(3),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和回油口(13),且所述进气口(11)、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出气口(12)依次连通形成油分离通道,所述甩油盘(3)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内部,且所述甩油盘(3)的出风端指向所述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甩油盘(3)的周侧,且经过所述进气口的气体吹动所述甩油盘(3)沿其轴线自由转动,所述回油口(13)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2),所述第一过滤器(2)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通道内,且所述甩油盘(3)的出风端指向所述第一过滤器(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2)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包括过滤网(21)和隔板(22),所述过滤网(21)围成所述空心柱状结构,所述隔板(22)设置于所述空心柱状结构靠近所述进气口(11)的一端,且所述隔板(22)的外侧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密封贴合,所述隔板(22)上设置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28)与所述空心柱状结构的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2)还包括压板(23)和拉杆(24),所述压板(23)设置于所述过滤网(21)远离所述隔板(22)的一端,所述拉杆(24)设置于所述空心柱状结构内部,且一端固定与所述压板(23)上,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隔板(2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托板(25),所述托板(25)抵接于所述隔板(22)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且所述拉杆(24)的下端与所述托板(25)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卡板(26),所述卡板(26)设置于所述托板(25)上,且所述卡板(26)的外侧面与所述过风口的内侧面贴合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护板(27),所述卡板(2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卡板(26)的下端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托板(25)上,所述护板(27)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卡板(26)的上端固定设置,且所述护板(27)上开设有用于使拉杆(24)通过的通孔,所述拉杆(24)通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托板(25)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5)为条形板,且所述托板(25)在所述过风口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过风口的面积的三分之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3)包括中心轴孔(31)和均匀分布于所述中心轴孔(31)周侧的多个离心叶片(32),且每一所述离心叶片(32)远离所述中心轴孔(31)的侧沿处均开设有齿状凹槽(3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3)还包括导风曲面(34),相邻两个所述离心叶片(3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导风曲面(34),所述导风曲面(34)远离所述中心轴孔(31)的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离心叶片(32)远离所述出气口(12)的侧沿处,且另一端沿所述离心叶片(32)靠近所述中心轴孔(31)的方向朝向所述出气口(12)弯曲。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春齐方成谢斌斌苗志强黎祥肖福佳马宁芳安亚洲胡松练浩民何汝龙谢俊锋胡雄朱武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