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28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减振器包括:限定有腔室的缸体,缸体上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安装孔和通气孔;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安装孔伸进腔室中;活塞,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相连且将腔室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上设有上通道和下通道,上腔室和下腔室能够通过上通道和下通道连通;阀门,阀门设在活塞上且能够与上通道和下通道配合以导通或断开上通道和下通道;浮动活塞,活塞下方设有可移动的浮动活塞且浮动活塞与下腔室配合限定有气室;供气装置,供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通气孔与气室连通。该减振器解决了减振器油过热泡沫化的问题,保证极端工况下整车操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越野车长期在坏路或越野路面行驶,减振器长时间不断运行,容易导致减振器油过热泡沫化,从而导致减振器失效,车辆在沙漠或其他复杂越野路况行驶时难以保证操控稳定性,给车辆安全行驶带来隐患,针对不同的路况需要对减振器阻尼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因此,如何解决减振器油过热泡沫化,并使得减振器阻尼能够根据不同路况进行调节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减振器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限定有腔室,所述缸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安装孔和通气孔;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安装孔伸进所述腔室中;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相连且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塞上设有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能够通过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连通;阀门,所述阀门设在所述活塞上且能够与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配合以导通或断开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浮动活塞,所述活塞的下方设有可移动的浮动活塞且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下腔室配合限定有气室;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为柱状且所述腔室沿所述缸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缸体的上端,所述通气孔设在所述缸体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分别沿所述活塞的厚度方向贯穿。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包括:压缩阀,所述压缩阀设在所述活塞上与所述上通道配合且能够导通或断开所述上通道;伸张阀,所述伸张阀设在所述活塞上与所述下通道配合且能够导通或断开所述下通道。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装置为充有氮气的氮气瓶。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设有节流孔且所述节流孔分别与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和所述连接管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节流孔的大小可调节。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减振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的减振器,能够解决减振器油过热泡沫化的问题,减振器散热效果好,供气装置可减少减振器运动时减振油产生的泡沫化风险,由于采用了供气装置和单筒式结构,减振器内储油量大于普通减振器,热容量大,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力可通过供气装置调节,可根据不同路况进行选择,保证了极端越野工况下整车操控稳定性,并可尽量减小在铺装路面下对行驶舒适性的影响。该减振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减振器100;缸体10;上腔室11;下腔室12;气室13;活塞杆20;活塞30;上通道31;下通道32;阀门40;压缩阀41;伸张阀42;浮动活塞50;供气装置60;连接管70;调节阀8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器10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器100包括缸体10、活塞杆20、活塞30、阀门40、浮动活塞50和供气装置60。具体而言,缸体10限定有腔室,缸体10上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安装孔和通气孔,活塞杆20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安装孔伸进腔室中,活塞30与活塞杆20的一端相连且将腔室分隔为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活塞30上设有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能够通过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连通,阀门40设在活塞30上且能够与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配合以导通或断开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活塞30的下方设有可移动的浮动活塞50且浮动活塞50与下腔室12配合限定有气室13,供气装置60的出气口通过通气孔与气室13连通。也就是说,减振器100主要由缸体10、活塞杆20、活塞30、阀门40、浮动活塞50和供气装置60构成,其中,在缸体10上可以限定有腔室,腔室可以为圆柱状,腔室可以沿缸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缸体10上可以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安装孔和通气孔,安装孔和通气孔可以分别设置在缸体10的两端。活塞杆20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安装孔伸进腔室中,活塞杆20的另一端置于腔室外面,活塞30可以与活塞杆20的伸进腔室中的一端相连,活塞30可以将腔室分隔为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在活塞杆20的带动下活塞30可以在腔室中移动,活塞30上设有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能够通过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连通,在活塞30上可以设有阀门40,阀门40能够与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配合,阀门40可以导通或断开上通道31和下通道32,当活塞30向下移动时,下腔室12的体积变小,压力增大,下腔室12中的减振油通过上通道31能够流入上腔室11中,当活塞30向上移动时,上腔室11的体积变小,压力增大,上腔室11中的减振油能够通过下通道32流入下腔室12中。在活塞30的下方可以设有可移动的浮动活塞50,浮动活塞50可以与下腔室12配合限定有气室13,供气装置60的出气口可以通过通气孔与气室13连通,供气装置60可以为气室13供气,气室13中的气体也可以流入供气装置60中,比如,当活塞30向下移动时,下腔室12的体积变小,压力增大,下腔室12中的减振油通过上通道31能够流入上腔室11中,同时,浮动活塞50在下腔室12减振油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气室中的气体从通气孔流入供气装置60中,以缓冲活塞30向下的冲击力,从而实现减振的效果,通过气室和供气装置60中的气体来调节阻尼力,气室占用缸体10的体积较小,能够增加缸体10中减振油的储存量,能够解决减振器油过热泡沫化的问题,供气装置60可减少减振器运动时减振油产生的泡沫化风险,由于采用了供气装置和单筒式结构,减振器内储油量大于普通减振器,热容量大。由此,根据本技术的减振器100,能够解决减振器油过热泡沫化的问题,减振器散热效果好,供气装置60可减少减振器运动时减振油产生的泡沫化风险,由于采用了供气装置60和单筒式结构,减振器内储油量大于普通减振器,热容量大,保证极端工况下整车操控稳定性。该减振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用性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缸体10可以为柱状,腔室可以沿缸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腔室也可以为圆柱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可以设在缸体10的上端,通气孔可以设在缸体10的下端,安装孔和通气孔可以为圆形,圆心可以设在缸体10的轴线上,活塞30可以为圆柱形,便于活塞30在活塞杆20的带动下在腔室中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上通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所述缸体限定有腔室,所述缸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安装孔和通气孔;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安装孔伸进所述腔室中;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相连且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塞上设有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能够通过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连通;阀门,所述阀门设在所述活塞上且能够与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配合以导通或断开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浮动活塞,所述活塞的下方设有可移动的浮动活塞且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下腔室配合限定有气室;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所述缸体限定有腔室,所述缸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安装孔和通气孔;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安装孔伸进所述腔室中;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相连且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塞上设有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能够通过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连通;阀门,所述阀门设在所述活塞上且能够与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配合以导通或断开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浮动活塞,所述活塞的下方设有可移动的浮动活塞且所述浮动活塞与所述下腔室配合限定有气室;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为柱状且所述腔室沿所述缸体的轴向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缸体的上端,所述通气孔设在所述缸体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劢高路杨斌徐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