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87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包括换流变(1)和换流阀(12),每一相换流变(1)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12)形成导电连接,至少一相换流变(1)与对应的换流阀(12)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10)、第二悬吊绝缘子(15),转动关节金具(10)包括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和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上转动关节金具(101)通过第二悬吊绝缘子(15)与悬吊架(14)连接,上转动关节金具(101)与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因此,在地震工况下,换流阀塔在不同方向的地震摆动将转化为转动关节金具的转动动作,以减轻甚至抵消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从而提高了换流阀等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

Application of double rotating structure in converter station and converter valv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ual rotating structure between a converter and a converter valve used in a converter station, comprising a converter (1) and a converter valve (12), each of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n independent converter valve (12) respectively, and at least one converter (1)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 and a second suspension insulator (15)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converter valve (12). The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 include an upper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1) and a lower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2), an upper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1) are connected with a suspension (14) through a second suspension insulator (15), and a relative rotating movable connec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1) and the lower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102). Therefore, under seismic conditions, the seismic swing of the converter valve tower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rotating action of the rotating joint fittings to reduce or even offset the seismic displacement of the converter valve tower, thus improv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rter valve and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流变与换流阀连接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
技术介绍
在±800kV特高压换流站中,通常采用两组十二脉动换流阀串联的接线方式,每组十二脉动阀组布置于一个阀厅。换流变压器(简称“换流变”,下同)的阀侧套管直接插入阀厅内部,在阀厅内部通过悬吊管母线或者6分裂软导线对换流变的阀侧套管间完成角形连接后,再通过悬吊绝缘子端部连接的管母线连接至对应换流阀塔的接线端子。对于常规低地震烈度地区的特高压换流站,由于地震的水平加速度小,换流阀塔在地震工况下对应的摆动范围较小,悬吊绝缘子的连接软导线的接线弧度可以抵消换流阀塔的接线端子和换流变的阀侧套管之间的地震位移。但是,对于处在高地震烈度,如地震烈度不低于8度地区,的特高压换流站,由于站址地震烈度高,换流阀在地震工况下的位移较大。例如,经过实际仿真分析计算,对于高地震烈度地区800kV特高压换流站,其高端800kV换流阀的接线端子处的地震摆动幅度可能达到1.5m。显然,常规的悬吊绝缘子连接的软导线的接线弧度不能满足高地震烈度地区的换流阀的抗震需要。另外,由于800kV换流阀塔的本体重量为4-5t,如果采用常规的悬吊绝缘子连接软导线的连接方式,由于与悬吊绝缘子连接的软导线裕度限制了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因此,换流阀塔的地震应力会通过连接软导线直接拉拽换流变的阀侧套管,由此可能导致换流变的阀侧套管的接线端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提高换流阀的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包括换流变和换流阀,每一相换流变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之间形成导电连接,至少一相换流变与对应的换流阀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第二悬吊绝缘子,所述的转动关节金具包括上转动关节金具和下转动关节金具,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通过第二悬吊绝缘子与悬吊架连接,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与下转动关节金具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形成U形接头,所述的U形接头与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销轴形成相对转动的铰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球头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转动球头与球头安装座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球头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球头安装座与第三连接杆上的转动球头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连接挂耳连接,所述的连接挂耳与第二悬吊绝缘子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下转动关节金具包括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的第四连接杆与第五连接杆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五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杆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球头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转动球头与球头安装座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形成U形接头,所述的U形接头与第五连接杆一端之间通过销轴形成相对转动的铰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的第五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并形成L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换流变与对应的换流阀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且该转动关节金具中的上转动关节金具与下转动关节金具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从而使换流阀与换流变之间可以通过上转动关节金具、下转动关节金具相互配合来实现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因此,在地震工况下,换流阀中的换流阀塔在不同方向的地震摆动将转化为转动关节金具的转动动作,从而可以很好地减轻甚至抵消换流阀塔的地震位移,使换流阀、换流变等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均得以有效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的平面布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上转动关节金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转动关节金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6中的F-F向视图。图8为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8中的H-H向视图。图10为图2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10中的P-P向视图。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换流变,1A-A相换流变,1B-B相换流变,1C-C相换流变,2-上阀侧套管,3-下阀侧套管,4-软导线,5-第一悬吊绝缘子,6-阀侧支柱绝缘子,6A-A相阀侧支柱绝缘子,6B-B相阀侧支柱绝缘子,6C-C相阀侧支柱绝缘子,7-跨接管母,8-悬吊管母,9-第一管母,10-转动关节金具,11-第二管母,12-换流阀塔,12A-A相换流阀塔,12B-B相换流阀塔,12C-C相换流阀塔,13-第三管母,14-悬吊架,15-第二悬吊绝缘子,16-第四管母,17-管母固定金具,18-第一管母线夹,19-球头安装座,20-均压球撑架,21-连接挂耳,22-均压球,23-第一连接杆,24-第二管母线夹,25-第二连接杆,26-第三连接杆,27-第四连接杆,28-第三管母线夹,29-第五连接杆,30-第四管母线夹,31-第六连接杆,32-第一管母导电夹具,33-导电连接件,34-固定端板,35-管母固定板,36-第一安装底座,37-第一绝缘子法兰盘,38-对穿螺栓,39-万向接头,40-第五管母线夹,41-支撑架,42-第一导线线夹,43-导电联接板,44-第二安装底座,45-第二绝缘子法兰盘,46-支撑件,47-第二导线线夹,48-第六管母线夹,49-导电芯棒,50-预弯导线,51-第二管母导电夹具,52-管母封端盖,53-套管端子线夹,54-阀侧套管均压罩,55-紧固螺栓,101-上转动关节金具,102-下转动关节金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换流站角形组别换流变与换流阀塔间连接结构,主要包括换流变1、跨接管母7、悬吊管母8和换流阀塔12,所述的换流变1包括A、B、C三相,分别对应标记为A相换流变1A、B相换流变1B和C相换流变1C,将其中的C相换流变1C定义为边相换流变。所述的换流阀塔12也包括A、B、C三相,分别对应标记为A相换流阀塔12A、B相换流阀塔12B和C相换流阀塔12C。所述的悬吊管母8通过第一悬吊绝缘子5与悬吊架14连接,所述的A相换流阀塔12A、B相换流阀塔12B、C相换流阀塔12C分别与悬吊架14连接。其中,所述A相换流变1A中的上阀侧套管2内部的导电芯棒与B相换流变1B中的下阀侧套管3内部的导电芯棒之间通过跨接管母7形成导电连接,所述B相换流变1B中的上阀侧套管2内部的导电芯棒与C相换流变1C中的下阀侧套管3内部的导电芯棒之间也是通过跨接管母7形成导电连接。所述A相换流变1A中的下阀侧套管3内部的导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包括换流变(1)和换流阀(12),每一相换流变(1)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12)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相换流变(1)与对应的换流阀(12)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10)、第二悬吊绝缘子(15),所述的转动关节金具(10)包括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和下转动关节金具(102),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通过第二悬吊绝缘子(15)与悬吊架(14)连接,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与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包括换流变(1)和换流阀(12),每一相换流变(1)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12)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相换流变(1)与对应的换流阀(12)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10)、第二悬吊绝缘子(15),所述的转动关节金具(10)包括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和下转动关节金具(102),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通过第二悬吊绝缘子(15)与悬吊架(14)连接,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与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包括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5)和第三连接杆(26),所述的第一连接杆(23)分别与第二连接杆(25)、第三连接杆(26)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形成U形接头,所述的U形接头与第一连接杆(23)之间通过销轴形成相对转动的铰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与球头安装座(19)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转动球头与球头安装座(1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毅王强胡蓉任冠雄孙邦新余波许泳吴怡敏周德才李龙才冯千秀胡晓邹家勇李良霄骆玲曾捷樊艳冯川龚琳珺朱忻悦赵宇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