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60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包括具有散热孔的护板本体、风扇、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入电线、输出电线和金属件,输入电线的输入端穿过壳体并与电源装置相连,输出电线的输出端穿过壳体并与风扇相连,输入电线的输出端与输出电线的输入端绝缘设置,金属件邻近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的输入端设置,金属件在常温下与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的输出入端断开,金属件在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时发生变形以电连接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的输入端,以使风扇和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通过风扇旋转来降低机舱内的温度。

Engine bottom guard plate with win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ngine baseplate for win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a vehicle with it, wherein the engine baseplate for wind energy dissipation includes a baseplate body with a heat dissipation hole, a fan, a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a control device, the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case, in which an input wire, an output wire and a metal part are provided, and an input wire is input. The output end of the output wire passes through the housing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an.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put wire is insulated from the input end of the output wire.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put wire is adjacent to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put wire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output wire. When the engine room temperature rises to a predetermined temperature, the metal parts are deformed to electrically connect the output end of the input wire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output wire to form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n and the power supply. The temperature in the engine room is lowered by rotating the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发动机底护板是根据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用于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防护装置,能够保护机舱偏下位置的零部件,可以防止因零部件遭受磕碰造成的损坏。但是,由于现有的发动机底护板功能单一,安装后会造成机舱内的气流流通受到限制导致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热害限制值时,会损伤机舱内的零部件。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液循环功能的发动机下护板,该下护板装置采用液冷的方式,需要加装很多零部件,而且液冷的方式需要加注冷却液,操作比较繁琐,且空间的布置很难实现,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上且与所述散热孔相对设置;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在与所述风扇接通后向所述风扇提供电源;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源装置连通或断开;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输入电线,所述输入电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入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输出电线,所述输出电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风扇相连,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绝缘设置;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邻近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所述金属件在常温下与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出入端断开,所述金属件在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时发生变形以电连接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以使所述风扇和所述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金属件为双金属片。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绝缘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绝缘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上端,所述金属件在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时发生变形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热敏器,所述热敏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端并封盖所述壳体。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输出电线相连,并在所述输入电线和所述输出电线接通后报警提示。优选地,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电机在所述输入电线和所述输出电线接通后驱动所述风扇旋转。优选地,所述电源装置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护板本体的远离高温区的边缘。优选地,所述护板本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护板本体安装在车辆机舱的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通过设置护板本体、风扇、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根据温度变化可电连接或断开输入电线和输出电线的金属件,该发动机底护板不仅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加装到发动机底盘上,且能够避免机舱内的零部件因磕碰而损坏,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控制机舱内的温度,提高整车温度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的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断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的控制装置控制电路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100;护板本体10;散热孔11;安装孔12;风扇20;电源装置30;控制装置40;壳体41;输入电线42;输出电线43;金属件44;第一导电片45;第二导电片46;,绝缘块47;热敏器48;报警器4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100包括护板本体10、风扇20、电源装置30和控制装置40。具体而言,护板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11,风扇20设置在护板本体10上且与散热孔11相对设置,电源装置30在与风扇20接通后向风扇20提供电源,控制装置40用于控制风扇20与电源装置30连通或断开。控制装置40包括壳体41、输入电线42、输出电线43和金属件44,壳体4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输入电线42设置在容纳腔内,输入电线42的输入端穿过壳体41并与电源装置30相连,输出电线43设置在容纳腔内,输出电线43的输出端穿过壳体41并与风扇20相连,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与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绝缘设置,金属件44设置在容纳腔内且邻近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金属件44在常温下与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出入端断开,金属件44在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时发生变形以电连接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以使风扇20和电源装置30形成电连接。换句话说,护板本体10上设有散热孔11,散热孔11内对应设有风扇20,风扇20和电源装置30通过控制装置40相连,控制装置40进一步控制风扇20与电源装置30连通或是断开,当发动机机舱内的温度升高到预设值,控制装置40控制风扇20和电源装置30连通,风扇20旋转,通过风扇20能够将发动机机舱内产生的高温气流从散热孔11排出,从而降低机舱内的温度,防止零部件热损害,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机舱内的零部件不因磕碰而损坏。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壳体41和设置在壳体41的容纳腔内的输入电线42、输出电线43和金属件44,其中,输入电线42的输入端与电源装置30相连,输出电线43的输出端与风扇20相连,金属件44邻近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设置,且该金属件44在机舱内的温度为常温时或未达到与设定值时保持原有形状,与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保持一定的距离,电路处于断开的状态,当机舱内的温度升高至预设定值时,金属件44自身膨胀弯曲与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连接,使电路形成通路,此时风扇20接通电源开始旋转,将机舱内的高温气流从散热孔11排出,避免机舱内的温度过高损坏零部件。当机舱内的温度降至常温状态后或低于预设值时,金属件44收缩回复原状,与输入电线42的输出端和输出电线43的输入端分开,使电路断开,风扇停止旋转,节省了电量,减少损耗。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100,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上且与所述散热孔相对设置;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在与所述风扇接通后向所述风扇提供电源;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源装置连通或断开;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输入电线,所述输入电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入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输出电线,所述输出电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风扇相连,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绝缘设置;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邻近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所述金属件在常温下与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出入端断开,所述金属件在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时发生变形以电连接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以使所述风扇和所述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上且与所述散热孔相对设置;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在与所述风扇接通后向所述风扇提供电源;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源装置连通或断开;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输入电线,所述输入电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入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输出电线,所述输出电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风扇相连,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绝缘设置;金属件,所述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邻近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所述金属件在常温下与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出入端断开,所述金属件在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时发生变形以电连接所述输入电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电线的输入端,以使所述风扇和所述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为双金属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能散热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绝缘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输入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辉祁建张海涛张英郭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