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385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位于同一膜层,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电连接,源极具有第一过孔,漏极具有第二过孔;阵列基板包括遮光部,遮光部所在的膜层位于源极和漏极所在的膜层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或第二遮光部,其中,第一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一遮光部内,和/或第二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二遮光部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过孔处暗态漏光现象,提高了对比度。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panel comprises an array substrate, an array substrat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thin film transistors, and a thin film transistor including an active layer, a source and a drain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film layer, and the source and a drain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layer respectively. The source electrode has a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drain electrode has a second through hole; and the array substrate comprises a shading part and a shading part. The film layer where the light part is located is located at the side of the film layer where the source and drain are located far from the display surface of the display panel; the light-shielding part includes the first light-shielding part and/or the second light-shielding part, wherein the boundary of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of the film layer where the light-shielding part is located at the first light-shielding part and/or the second light-shielding part is positively projected at the film layer where the light-shielding part is located. The boundary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shading part.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dark light leakage phenomenon at the through hole and improves the contr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面板技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通过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上施加电压,形成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发生偏转,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在阵列基板中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作为像素单元的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中的源极和漏极都需要通过过孔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但是过孔位置处的金属由于对光线的反射、衍射、散射等原因会存在漏光现象,尤其对于高清显示面板来说,显示面板中的黑矩阵无法完全遮挡过孔位置处的金属漏光,导致显示面板存在暗态漏光现象,影响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因此,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显示面板中暗态漏光现象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了显示面板中暗态漏光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位于同一膜层,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电连接,源极具有第一过孔,漏极具有第二过孔;阵列基板包括遮光部,遮光部所在的膜层位于源极和漏极所在的膜层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或第二遮光部,其中,第一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一遮光部内,和/或第二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二遮光部内。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源极具有第一过孔,漏极具有第二过孔,本专利技术中设置遮光部,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或第二遮光部,第一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一遮光部内,和/或第二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二遮光部内,本来会照射到第一过孔内金属的表面的光线或者本来会照射到第二过孔内金属的表面的光线,会被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遮挡,从而避免光线照射到第一过孔或者第二过孔后,过孔处的金属表面对光线产生反射导致显示面板暗态漏光现象,本专利技术改善了过孔处暗态漏光现象,提高对比度。另外,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遮光部能够遮挡入射到过孔处金属表面的光线,能够遮挡有序的光路,达到有效的遮光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膜层结构图;图2为阵列基板中过孔处金属反射光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图4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图6为图5中显示面板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中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8为图7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截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公共电极、像素电极、栅极线和数据线等,其中,薄膜晶体管作为显示面板中子像素的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显示面板的栅极线,经由栅极线连接至栅极扫描电路,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数据线,经由数据线连接至集成电路芯片(IC),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像素电极,通过数据线加载电压至像素电极,使得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进而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该电场内偏转,从而控制光线出射与否,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膜层结构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1,阵列基板101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图1中仅示出两个),薄膜晶体管T包括有源层T1、源极T2和漏极T3,其中,源极T2和漏极T3位于同一膜层,源极T2和漏极T3分别与有源层T1电连接;阵列基板101包括遮光部Z,遮光部Z所在的膜层位于源极T2和漏极T3所在的膜层远离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其中,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即为显示画面的表面;遮光部Z包括第一遮光部Z1和/或第二遮光部Z2,显示面板中可以仅包括第一遮光部Z1或者仅包括第二遮光部Z2,或者也可如图1所示的同时包括第一遮光部Z1和第二遮光部Z2。其中,第一过孔K1在遮光部Z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一遮光部Z1内,和/或第二过孔K2在遮光部Z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第二遮光部Z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常规的显示面板中,源极和漏极需要分别与有源层电连接,保证薄膜晶体管打开状态时源极和漏极导通。而源极和漏极与有源层位于不同的膜层,在源极和漏极所在的膜层与有源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实际制作中需要在绝缘层上制作连通有源层的过孔,如第一过孔K1与第二过孔K2,所以,第一过孔K1和第二过孔K2均通过贯穿绝缘层形成,源极T2通过第一过孔K1与有源层T1电连接,漏极T3通过第二过孔K2与有源层T1电连接,在制作源极和漏极时,源漏极膜层的制作材料会填充第一过孔K1和第二过孔K2。图1中仅是示意性的表示出了遮光部Z所处的膜层位置,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中没有示意出第一过孔K1的投影与第一遮光部Z1的位置关系,也没有示意出第二过孔K2的投影与第二遮光部Z2的位置关系。该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第一过孔的投影与第一遮光部的具体位置关系与第一遮光部的具体形状有关,具体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做详细说明。在常规的显示面板中源极和漏极的过孔位置存在漏光的现象,图2为阵列基板中过孔处金属反射光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过孔处的金属表面会对光线产生反射,导致漏光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源极具有第一过孔,漏极具有第二过孔,源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有源层,漏极通过第二过孔连接有源层;或者也可以源极通过第一过孔再借助其他金属结构连接到有源层,漏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位于同一膜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所述源极具有第一过孔,所述漏极具有第二过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遮光部,所述遮光部所在的膜层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所在的膜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所述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或第二遮光部,其中,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内,和/或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位于同一膜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所述源极具有第一过孔,所述漏极具有第二过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遮光部,所述遮光部所在的膜层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所在的膜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显示面一侧;所述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或第二遮光部,其中,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内,和/或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遮光部所在膜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通过所述第一遮光部电连接所述有源层,其中,所述源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通过第三过孔连接所述有源层;和/或,所述漏极通过所述第二遮光部电连接所述有源层,其中,所述漏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通过第四过孔连接所述有源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过孔穿过所述第一遮光部;和/或,所述漏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电连接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二过孔穿过所述第二遮光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源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娟陈建群吴玲沈柏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