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381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其步骤包括对原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并获得CDP域数据;对CDP域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并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及CRP域数据;对CDP域数据顺序进行残余静校正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从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和②中选取分界面,将位于该分界面以上的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与位于该分界面以下的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匹配拼接,获得最终的地震勘探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能够消除地层深处隐蔽异常体对反射波构造形态所造成的畸变,进而大大改善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eismic dat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which includes fine processing of original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and obtaining CDP domain data,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processing of CDP domain data and acquisition of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and CRP domain data,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 and pre-stack data sequence for CDP domain data. Th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2) is obtained by time migration processing; the interface is selected from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1) and (2), and th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1) above the interface is matched with th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2) below the interface to obtain the final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of the invention can eliminate the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hidden anomalous body in the deep stratum to the structure shape of the reflected wave,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migration ima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诸多地震勘探的方法中,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已成为了提高数据成像精度的重要手段,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使数据正确归位,使断层、地层的接触关系更清晰,从而使地下复杂构造得到更精准的成像。但是,对于地层深部(例如1000m以下)存在的火成岩体等隐蔽异常体,由于其存在速度和厚度等的横向变化,使得地震波在穿过其中时所需要的旅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使火成岩体下方下伏地层所反射的反射波都将出现时间延迟或时间提前的现象(即时差),迫使这些反射波形态产生畸变。这样的时差产生与隐蔽异常体直接相关,在同一地点上对地下不同深度界面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属于静态时差,为了区分其他静态时差在本申请中被称之为“残余静态时差”,但利用近地表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等已知静校正方法根本无法提取残余静态时差,进而无法消除该隐蔽异常体对反射波构造形态所引起的畸变,影响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其能够消除地层深处隐蔽异常体对反射波构造形态所造成的畸变,进而大大改善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1,对原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得CDP域数据,其中所述精细处理至少包括近地表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处理;步骤2,对所述CDP域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及CRP域数据;步骤3,对所述CDP域数据顺序进行残余静校正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步骤4,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和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中获取出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并从所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中选取分界面,将位于该分界面以上的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与位于该分界面以下的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匹配拼接,获得最终的地震勘探数据。其中,所述残余静校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从所述CRP域数据中抽取各个CRP道集中偏移距为零的地震道数据,用以组建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步骤3.2、从所述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中识别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伏地层,并从中获取所述CRP域数据中每个CRP在前述至少两个下伏地层中因隐蔽异常体所引起的残余静态时差;步骤3.3、将每个所述CRP的残余静态时差均等分为两份,并分别作为对应地震道的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然后使用所述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对所述CDP域数据进行静校正。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2包括:步骤3.2.1、在所述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上识别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伏地层,并基于地震解释技术中层位拾取方法拾取前述至少两个下伏地层的层位数据;步骤3.2.2、从各所述层位数据中获取各层的本征构造数据,并将其从各个所述层位数据中去除而得到所述CRP域数据中每个CRP的残余静态时差。进一步地,在步骤3.2.2中,用平滑法或趋势分析法从各所述层位数据中获取各层的本征构造数据。进一步地,在步骤3.3中,使用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再利用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的方法对CRP域数据进行静校正。进一步地,所述分界面是与隐蔽异常体的底部相邻或相接触的虚拟层位界面。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能够消除地层深处隐蔽异常体对反射波构造形态所造成的畸变,避免地震剖面中出现虚假构造,大大改善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除了适用于对地层内部具有横向厚度和速度变化的火成岩体的影响进行消除之外,也适用于对山前带近地表之下存在的低速异常体的影响进行消除,还适用于对海洋地震勘探中海底以下由天然气烟囱效应产生的速度异常体的影响进行消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所述优化方法中该残余静校正的流程图;图3为未经过上述优化方法处理的偏移剖面局部放大图;图4为已经过上述优化方法处理的偏移剖面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对原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得CDP域数据,其中该精细处理至少包括近地表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步骤S2,对CDP域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及CRP域数据;步骤S3,对CDP域数据顺序进行残余静校正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步骤S4,从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和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中获取出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并从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中选取分界面,将位于该分界面以上的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与位于该分界面以下的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匹配拼接,获得最终的地震勘探数据。实际上,利用近地表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等已知静校正方法根本无法提取到残余静态时差,不过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探索之后发现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伏地层的反射波途径隐蔽异常体时都存在相同变化,即多层位一致性的特征,其也只能在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上有所体现,所以可以在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上有效求取残余静态时差。如图2所示,该残余静校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从CRP域数据中抽取各个CRP道集中偏移距为零的地震道数据,用以组建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步骤S3.2、从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中识别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伏地层,并从中获取CRP域数据中每个CRP在前述至少两个下伏地层中因隐蔽异常体所引起的残余静态时差;步骤3.3、将每个CRP的残余静态时差均等分为两份,并分别作为对应地震道的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然后使用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对CRP域数据进行静校正。需要说明的,上述所属步骤3除了包括前述步骤3.1到步骤3.3之外还包括用以执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各个子步骤,不过因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技术手段,所以为了节约篇幅起见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能够消除地层深处(1000m以下)隐蔽异常体对反射波构造形态所造成的畸变,避免地震剖面中出现虚假构造,可以大大改善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详见图3和图4。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除了适用于对地层内部具有横向厚度和速度变化的火成岩体的影响进行消除之外,也适用于对山前带近地表之下存在的低速异常体的影响进行消除,还适用于对海洋地震勘探中海底以下由天然气烟囱效应产生的速度异常体的影响进行消除。本实施例的步骤S3.2具体可按照如下子步骤来执行:步骤S3.2.1、在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上识别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步骤1,对原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得CDP域数据,其中所述精细处理至少包括近地表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步骤2,对所述CDP域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及CRP域数据;步骤3,对所述CDP域数据顺序进行残余静校正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步骤4,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和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中获取出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并从所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中选取分界面,将位于该分界面以上的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与位于该分界面以下的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匹配拼接,获得最终的地震勘探数据;其中,所述残余静校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从所述CRP域数据中抽取各个CRP道集中偏移距为零的地震道数据,用以组建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步骤3.2、从所述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中识别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伏地层,并从中获取所述CRP域数据中每个CRP在前述至少两个下伏地层中因隐蔽异常体所引起的残余静态时差;步骤3.3、将每个所述CRP的残余静态时差均等分为两份,并分别作为对应地震道的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量,然后使用所述炮点校正量和检波点校正对所述CDP域数据进行静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步骤1,对原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得CDP域数据,其中所述精细处理至少包括近地表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步骤2,对所述CDP域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及CRP域数据;步骤3,对所述CDP域数据顺序进行残余静校正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步骤4,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和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中获取出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并从所述隐蔽异常体所在的地层中选取分界面,将位于该分界面以上的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①与位于该分界面以下的所述叠前时间偏移数据②匹配拼接,获得最终的地震勘探数据;其中,所述残余静校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从所述CRP域数据中抽取各个CRP道集中偏移距为零的地震道数据,用以组建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步骤3.2、从所述共零偏移距道集数据中识别隐蔽异常体下方的至少两个下伏地层,并从中获取所述CRP域数据中每个CRP在前述至少两个下伏地层中因隐蔽异常体所引起的残余静态时差;步骤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建博李赋斌李宗杰杨子川马学军张庆杨威陈松闫艳琴周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