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340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用于居住空间等的除湿装置中提高除湿性能。除湿装置包括: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壳;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吸热器依次连结为环状并使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制冷循环;具有吸湿部和放湿部的除湿转子;将空气从吸入口引导至吹出口的送风部;和加热从吸入口供给到放湿部的空气和放湿部的加热部。在主体壳内设置有:由送风部从吸入口吸进的空气被供给到吸湿部并从吹出口排出的第1送风路径;由送风部从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加热部、放湿部、吸热器、散热器并从吹出口排出的第2送风路径;和由送风部从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吸热器、散热器并从吹出口排出的第3送风路径。在第3送风路径设置有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部。

Dehumidifier

The invention improves dehumidification performance in dehumidification devices for residential space. The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shell with an inhalation port and a blowing outlet, a refrigeration cycle in which the compressor, a radiator, an expander and an endotherm are connected in turn and the refrigerant circulates in a ring, a dehumidification rotor with a moisture absorbing part and a moisture releasing part, a air supply part from the inhalation port to the blowing outlet, and a heating from the inhalation port. The mouth is supplied to the air and the heating part of the humidifier part. The main shell is provided with the following: the air sucked in from the suction port by the air supply part is supplied to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part and discharged from the blowing outlet by the air supply part; the air sucked in from the suction port is supplied to the heating part, the moisture release part, the heat absorber, the radiator and the second air supply path discharged from the blowing outlet by the air supply part; and the air supply part is sucked in from the suction outlet by the air supply part. The air in the mouth is sequentially supplied to the absorber, radiator and the third air supply path discharged from the blowing outlet. A wind volume adjusting part with adjustable air volume is arranged on the third air supply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居住空间等的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降低居住空间的湿度,增加舒适性的装置,除湿装置被实用化。作为其结构,在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壳内设置有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为环状的制冷循环、利用吸湿部吸附水分并利用放湿部排出水分的除湿转子、加热向放湿部供给的空气的加热机构、和输送空气的送风机构。现有技术中,在该除湿装置中已知下述结构,即,包括:第1送风路径,其从吸入口吸进空气将其向吸湿部供给并从吹出口排出;第2送风路径,其从吸入口吸进空气将其依次向加热机构、放湿部、吸热器、散热器供给并从吹出口排出;和第3送风路径,其从吸入口吸进空气将其依次向吸热器、散热器供给并从吹出口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75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这种现有的除湿装置中,仅利用送风机构调节风量。然而,在各送风路径流动的空气的最佳风量根据运转模式、室内环境有所不同,并不一定会以最佳的风量平衡来进行送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风量平衡的最优化,提高除湿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除湿装置包括: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壳;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吸热器依次连结为环状并使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制冷循环;具有吸湿部和放湿部的除湿转子;将空气从吸入口引导至吹出口的送风部;和对从吸入口供给到放湿部的空气和放湿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主体壳内设置有:由送风部从吸入口吸进的空气被供给到吸湿部并从吹出口被排出的第1送风路径;由送风部从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加热部、放湿部、吸热器、散热器并从吹出口被排出的第2送风路径;和由送风部从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吸热器、散热器并从吹出口被排出的第3送风路径。而且,在第3送风路径设置有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部。由此实现希望的目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风量平衡的最优化,提高除湿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2的除湿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该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除湿装置的风量调节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控制该除湿装置的风量调节部件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方框回路图。图7是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该除湿装置的转子支承部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表示该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壳2吸入口3吹出口4压缩机5散热器6膨胀器7吸热器8送风部8a、108壳体9吸湿部10放湿部11除湿转子12加热部13驱动部14集水部15集水箱16第1送风路径17第2送风路径18第3送风路径19、119转子支承部20、120风量调节部20a、120a风量调节部件20b、120b连通开口22、122风门部23、123轴部24、124支承部25第1温度测量部26控制部27第2温度测量部28湿度测量部29第4送风路径122a上游侧端部122b下游侧端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并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截面图。此外,在图2中,转子支承部19省略。图1、图2中,除湿装置包括:主体壳1、制冷循环、除湿转子11、送风部8、和加热部12。在主体壳1的侧面配置有吸入口2,在上部配置有吹出口3。制冷循环设置于主体壳1内,将压缩机4、散热器5、膨胀器6和吸热器7依次连结为环状,使制冷剂循环。制冷剂沿图2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循环。除湿转子11具有从空气中吸附水分的吸湿部9和向空气中排放水分的放湿部10。除湿转子11形成为圆板状,以中心轴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可旋转地竖立设置。而且,除湿转子11通过驱动部13(参照图3)旋转。另外,在除湿转子11的放湿部10的上游侧设置有加热部12。另外,放湿部10和吸热器7以相对的方式配置。送风部8将室内空气从吸入口2输送至吹出口3。送风部8具有涡旋形状的壳体8a、固定于壳体8a的风扇电动机8b、和通过风扇电动机8b旋转的叶片8c。加热部12对供给到放湿部10的空气和放湿部10进行加热。而且,在主体壳1内,如图2所示,从吸入口2依次配置加热部12、除湿转子11、吸热器7、散热器5、送风部8。另外,在主体壳1内,在吸热器7的下方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水部14,另外,在集水部14的下方,相对于主体壳1可拆装地配置有集水箱15。即,在吸热器7部分结露,利用漏斗状的集水部14收集该结露水使其流入到集水箱15。进而,在主体壳1内设置有第1送风路径16、第2送风路径17、和第3送风路径18。第1送风路径16是通过送风部8将从吸入口2吸进的空气向吸湿部9供给,并将其经由送风部8从吹出口3排出的风路。第2送风路径17是通过送风部8将从吸入口2吸进的空气依次向加热部12、放湿部10、吸热器7、散热器5供给,并经由送风部8从吹出口3排出的风路。第3送风路径18是通过送风部8将从吸入口2吸进的空气依次向吸热器7、散热器5供给,并经由送风部8从吹出口3排出的风路。以下,对各送风路径的详细进行说明。在第1送风路径16中,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被供给到除湿转子11的吸湿部9。这时,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其水分被吸湿部9吸附,成为干燥的空气。进而,吸附水分时由于产生吸附热,所以室内空气在湿度降低、温度上升的状态下主要通过散热器5和吸热器7的上方,经由送风部8从吹出口3被送入室内。接着,在第2送风路径17,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加热部12加热,被供给到除湿转子11的放湿部10。在放湿部10,利用吸湿部9吸附的水分通过除湿转子11的旋转驱动而移动到放湿部10。该移动到放湿部10的水分被加热部12加热,向供给到放湿部10的空气排放。供给到放湿部10的空气接受被加热的水分,成为高湿的空气。该高湿的空气被供给到吸热器7,进行冷却,由此,在吸热器7结露,水分作为水滴取出。之后,被冷却的空气供给向散热器5,冷却散热器5。而且,从散热器5夺走热,温度上升后的空气经由送风部8从吹出口3向室内送风。作为制冷循环,有效冷却散热器5,会在冷却吸热器7时使冷却效率上升。在第3送风路径18中,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向吸热器7供给,被冷却,由此,在吸热器7结露,水分作为水滴被排出。之后,被冷却的空气供给向散热器5,冷却散热器5。而且,从散热器5夺走热,温度上升后的空气经由送风部8从吹出口3向室内送风。图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风量调节部件的立体图。图3中,进一步详细说明内部结构,在主体壳1内设置有以除湿转子11可转动的方式支承除湿转子11的转子支承部19。在转子支承部19上还设置有加热部12、驱动部13。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3送风路径中设有调节在第3送风路径流动的空气的风量的风量调节部20。利用风量调节部20,能够控制在第3送风路径18中流动的空气的风量。由此,能够向吸热器7输送最佳的风量,作为结果,能够实现除湿装置的除湿性能的提高。在一般的制冷循环中,当周围温度成为低温时,吸热器7的除湿水结冰,作为霜附着在吸热器7上。因此,为了去除附着在吸热器7的霜,需要定期停止制冷循环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壳;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吸热器依次连结为环状并使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制冷循环;具有吸湿部和放湿部的除湿转子;将空气从所述吸入口引导至所述吹出口的送风部;和对从所述吸入口供给到所述放湿部的空气和所述放湿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所述主体壳内设置有:由所述送风部从所述吸入口吸进的空气被供给到所述吸湿部并从所述吹出口被排出的第1送风路径;由所述送风部从所述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所述加热部、所述放湿部、所述吸热器、所述散热器并从所述吹出口被排出的第2送风路径;和由所述送风部从所述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所述吸热器、所述散热器并从所述吹出口被排出的第3送风路径,在所述第3送风路径设置有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1 JP 2017-038343;2017.03.27 JP 2017-06104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主体壳;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吸热器依次连结为环状并使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制冷循环;具有吸湿部和放湿部的除湿转子;将空气从所述吸入口引导至所述吹出口的送风部;和对从所述吸入口供给到所述放湿部的空气和所述放湿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在所述主体壳内设置有:由所述送风部从所述吸入口吸进的空气被供给到所述吸湿部并从所述吹出口被排出的第1送风路径;由所述送风部从所述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所述加热部、所述放湿部、所述吸热器、所述散热器并从所述吹出口被排出的第2送风路径;和由所述送风部从所述吸入口吸进的空气依次被供给到所述吸热器、所述散热器并从所述吹出口被排出的第3送风路径,在所述第3送风路径设置有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部设置于所述第3送风路径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吸热器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部配置于所述加热部或所述除湿转子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部具有对供流入到所述第3送风路径的空气通过的连通开口进行开闭的风量调节部件,所述连通开口设置于以所述除湿转子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除湿转子的转子支承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部件包括:将在水平方向开口的所述连通开口封闭的风门部;从所述风门部向外方延伸设置的一对轴部;设置于所述转子支承部,用于支承所述轴部的支承部;和经由所述轴部使风门部转动的电动机部,所述风门部从所述连通开口向所述吸入口侧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部的面积比所述连通开口的开口面积大。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量调节部件的下方设置有集水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设置于所述风门部的下端侧,所述风门部的上端侧在所述吸入口侧开口,当所述风门部开口时,所述集水部支承所述风门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壳的第1温度测量部;和根据所述第1温度测量部的测量温度控制所述风量调节部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测量温度为第1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利用所述风量调节部关闭所述第3送风路径。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吸热器的第2温度测量部;和根据所述第2温度测量部的测量温度控制所述风量调节部和所述制冷循环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吸热器的温度为规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利用所述风量调节部件关闭所述第3送风路径,且停止所述制冷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参纳彩堀达也藤井泰树河本亮太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